郭成志|岁月的面孔(二)
1
能被岁月记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人;一种是为祸一方,遗臭乡里之人,前者被岁月记住的是点滴品行,后者被记住的是斑斑劣迹。一百年后,依然被卢医人记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小魏营村的魏润生,一个是大魏营村的魏宝庆。
卢医庙往北一里左右,有一个村子,叫大魏营,该村尚武之风兴盛,自清朝开始,曾组建有耍狮子的班子。如今,村中依然办有武馆,招收三至十六岁的学员。
卢医庙往南一里左右,也有一个村子,叫小魏营,该村习文之气浓厚,仅光绪年间就出了好几位秀才,设帐教书,靠舌耕糊口。
大魏营和小魏营两村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姓魏,系同宗同祖。为了便于理清魏氏的谱系脉络,一代又一代魏氏村民口口相传着这样几句辈份歌诀:国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载天经……
清末民初,卢医庙周边的村子经常受到刀客的袭扰,这些刀客来自马山口,一伙刀客听命于薛照林,一伙刀客听命于吴凤仙。镇平西北部的乡绅为防匪患,各自招兵买马,以图自保。他们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也时常相互攻击。势力比较强的有石佛寺的毕裕佛、高丘的韩发三、卢医的郭子凡。
大魏营村的魏宝庆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自幼家境贫寒,整日游荡于赌棚烟馆之中,滋养了他的的匪性。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人结伙抢劫了高丘凤翅山一户姓张的财主,被张家认出,告到镇平县衙,县令派人捕获了他的同伙魏络银和魏五合父子,在镇平城西的校杨斩首。
魏宝庆闻风而逃,逃到杨营区,躲藏在魏子万家。几天后,魏子万对魏宝庆说:现在全县都在通辑你,躲在我这儿也不是长久之计,倘若走漏了风声,我们都将小命不保。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如你去投奔你们卢医的魏润生,如今他已在湖北身居要职,说不定能从他那里谋求一个好前程。
魏宝庆改名为魏南轩,连夜逃往湖北,八天后见到了魏润生的父亲魏富安。魏富安说:我家祖辈皆设帐教书,靠舌耕糊口,年轻时我辞去塾师,举家迁入湖北樊城,经商度日,已经三十多年了。幸得老天垂怜,犬子润生经督军王占元推荐,入天津陆军学校受训,后来谋得了一官半职,让我们魏氏一脉得以立足。如今你不远千里从老家来了,说明老家的宗亲还没有忘记我们!
魏南轩涕泪横流,跪在地上说:这几年,老家经常遭受旱灾,地里的收成难以保住一条命,刀客到处都是,即使不被饿死,也不知道啥时候就会死在刀客的刀下。恳请你老人家念在我们都是魏家人的份上,赏一份差使给我,让我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活下去!
魏富安听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生逢乱世,万民之哀!虽然我不能让老家的所有人都有口饭吃,但是你放心,只要有我一碗饭,就会有你一碗粥。
魏南轩再次叩谢后,被一名仆人带了下去。
第二天天刚亮,魏南轩起床后,先到厨房去挑水,然后和家仆一起洒扫庭院,匆匆忙忙吃了点饭,再次来到了厨房开始劈柴。午饭后,到马棚看了看,开始清理马粪。
十天后,魏富安找到魏南轩,说:在这方宅院中,勤快人不少,像你这样勤快人的不多。
魏南轩说:在这个院里,打杂的人很多,姓魏的仆人却只有我一个,我把这儿当成了自己家。在自己家里都偷懒的人,吃一碗饭都不配。
魏富安点了点头,说:润生的公务繁杂,见他面的次数太少了。看到你,我就想起了他。
魏南轩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流着泪说:投奔你您老人家之后,我才找到了活路。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让我多替润生尽尽孝吧!
此后,魏南轩时常在魏富安身边嘘寒问暖,无论大小事,总是在请示后才做出决定,深得老人家的欢心。半年后,魏南轩成了魏家的护院总管,他把自己当成了魏家的一条狗,忠心耿耿,尽职尽责,赢得了魏富安的信任。
2
唠家常之际,魏南轩时常对魏富安说:“在咱们老家,当官的人不少,当大官的只有润生一个;有钱的人也不少,但润生是湖北省的财政厅厅长,是湖北的财神。应该在老家盖些房子,让乡亲们都看看,让他们知道咱魏家是真有钱还是假有钱;应该买些田地,让大伙儿都瞧瞧,让他们知道咱魏家是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
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魏富安病重,在养病期间问及老家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魏南轩再次提及盖房买地之事,魏富安说:“从古至今,人在富贵之后,衣锦还乡之际就会置办田产来光宗耀祖。如今,魏家的日子富足了,生活安稳了,该在老家兴土木买田地了。奈何我已到了风烛残年,润生又公务缠身,唯有将这事托付于你了。”
魏南轩跪在地上,说:“该花十块钱办的事,我绝不会花十一块;该操一百份心,我就操一百二十份心,你老人家放一千条心!”
阳春三月,是花开之日,也是花谢之时。魏富安在病逝前再三交待魏润生,想在老家置办田产来光宗耀祖。魏润生回到故里,安葬父亲之际,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看到乡邻多以草根充饥,靠吃树皮保命,当即设立粥场,赊饭三月,直至新麦收割前夕,让卢医以及周边的上万饥民保住了性命。
魏润生返回湖北后,思及父亲的遗愿,派魏南轩回到了小魏营。回来后,魏南轩同时使用着两个名字:对于魏润生来说,他叫魏南轩;对于家乡人来说,他叫魏宝庆。他让人给魏润生写了一封信,说老家兵痞横行,刀客如麻,没枪没人,盖了房买了地也保不住。
一个多月后,魏润生派人送回来五十杆汉阳造步枪和足量的弹药。魏宝庆纠集了匪友时占奎、陈希龄、吴老来为骨干分子,招集了近百个地痞,组建了一支看家护院的队伍。
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魏宝庆给魏润生家盖起了一座占地二三亩的宅院。房舍雕梁画栋,院内亭台楼阁齐备,卢医人把这处奢华的宅院称之为魏家楼。
3
卢医街面积不大,客流量却不小。有一家商号叫“向明堂”,老板姓苏,家财丰厚,田产颇多。他的商号中经营着马山口的铁锅和药材、高丘的木材和山货,经营着石佛寺的丝绸和玉器、卢医的粮食和土特产,生意很红火,让魏宝庆忌恨不已。
一个午后,半醉半醒的魏宝庆踏进了“向明堂”,苏老板即刻让家仆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魏宝庆端起酒碗喝了一口,说:“听说过魏润生魏大人吧?他家想买你一百亩地。”
苏老板面色发白,惶恐地站起来,说:“魏厅长魏大人的大名当然听过!我家的田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在我手里卖了,别人就会骂我是败家子,我的脸面……”
“你的脸面算个屁!”魏宝庆把酒碗摔在地上,悻悻而去。
当夜,苏家派人给魏宝庆送了三百块大洋和五十两烟土,乞求不要和苏家一般见识的时候,魏宝庆收了大洋和烟圭,让时占奎和陈希龄把苏家派来的人轰了出去。
魏宝庆对时占奎说:“在卢医,我魏宝庆就是魏润生,有的是钱,有的是枪!”
魏宝庆侧了一下身子,对陈希龄说:“有钱有枪,一条狗也能变成一匹狼,他姓苏的给我舔屁股都没有资格,迟早我会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
说完三人大笑着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三天后,马山口的匪首吴凤山在子夜时分绑走了“向明堂”的苏氏父子四人,留下了这么几句话:要想保住四条命,不拿大洋两万不沾弦。七天之内送不到,四人全部上西天!苏家为了赎回四条人命,央人去求魏宝庆,以一半的价钱卖了三百亩地和一些房舍才凑够了赎金。
半个月后,魏宝庆到马山口去找吴凤山喝酒,吴凤山说:“若不是串通好,我咋敢到卢医去绑苏家的人,咋会轻轻松松挣来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咱们兄弟有钱一起花,分给你五千大洋!”
魏宝庆听后开怀大笑,端起酒碗说:“咱们兄弟之间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喝酒,喝酒!”
4
民国十四(1925年)年,郭子凡当上了卢医区的区长,在派款派粮之时遭到了魏宝庆的抵制。他带人大闹区分所,郭子凡只好把区分所搬到了郭岗村里办公,不敢再到卢医街赶集。
几个月后,郭子凡把全区的红枪会组织了起来,推举李荣江为头领。郭子凡和李荣江领着众人,带着大刀和土枪去攻打魏家楼,敌不过魏宝庆的汉阳造步枪,就连夜用五千大洋买通了国民党二军的一个营长,激战了六天六夜,魏宝庆的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再次像丧家之犬一样逃走了,逃到了邓州的匪窝——庙沟。
魏润生得知魏家楼被焚,详细了解了魏宝庆的所作所为,追悔不已。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捐资在镇平县城购房三十余间,设立了镇平民众图书馆,购置了《四部丛刊》一部(500余种,6000余册),每册封面上均刻印了“愿吾后学,口诵心唯,养成国器,为吾邑光。”捐地百亩,银千两,作为全县的教育基金,用以救济贫困师生。
民国十八年(1929年),魏润生病逝,家人遵其遗嘱,捐出了钱财和老家的几百亩地,在卢医庙西侧建立了一所完全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
解放后,润生小学更名为卢医小学,润生中学更名为卢医初中。八十九年过去了,也许一些卢医人已经忘记了魏润生,但镇平的县志记着他,卢医小学和卢医初中的校志记着他。
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任镇平县长的郭学济,在全县范围内倡导打井、挖渠。六月份,他亲临卢医进行指导,让郭子凡在魏宝庆家的祖坟边挖了一口井。魏宝庆认为郭子凡挖了他家祖坟,断了他家风水,与郭子凡之间的仇越结越深。
十一月的一个深夜,魏宝庆伙纠集匪首张大先、张振江、赵运胜、陈希龄等带着四千余人潜入卢医,到郭岗见人就杀,见房便烧,几乎使这个村子片瓦无存。
次年腊月,魏宝庆再次率匪众来到郭岗,大火从村北头一直烧到村南头,把村民们重新搭建起来的两千多间草房焚烧殆尽。彭禹廷派王金铎率民团夜袭魏宝庆,魏宝庆败逃他乡。
几年后,魏宝庆死在他乡。有人说,他在手下叛乱之时被枪打死,扔在坡上喂狼了;也有人说,他在土匪火并之时被刀砍死,扔到河里喂鳖了。
这些传言也许并不可靠,却透露出了人们对他的痛恨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