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发布会主创回忆拍摄:爆炸戏不用替身,心里怕的要死
作为二战四大轰炸之一,重庆大轰炸始终是中华民族不能也绝对不敢忘却的一段悲壮历史。尽管之前在《无问西东》等电影中也对这段历史有过提及,但并没有将重庆大轰炸作为故事剧情的重点延伸开来进行讲述。日前宣布定档8月17日全国上映的《大轰炸》通过一群个性鲜明的小人物视角,以重庆大轰炸为故事主线,展现出重庆普通市民们充满烟火气的乐观生活和不屈不挠永葆希望的民族精神。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为“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间,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展开了长达六年零十个月的无差别轰炸,这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是与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同性质的事件。1941年6月5日,在经历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过后,大量重庆市民涌向防空隧道,造成了二战期间因轰炸所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六五大隧道惨案”。据不完全统计,在大轰炸中直接伤亡者超过三万两千余人,间接伤亡者将近七千人。
“我们如果有可以成为计划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了。”6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愈炸愈强”主题发布会的现场,演员车永莉、耿乐、张帆、李庆誉、张钧甯等在“大轰炸”中的“亲历者”们用或慷慨悲壮,或娓娓道来的语气,为观众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这段大轰炸历史。
在《大轰炸》中饰演幺姑的车永莉以一口流利婉转的重庆话,以苦中作乐的心态诉说着大轰炸中那些生离死别的惊悸瞬间,听来颇感心酸:“有时候一局麻将还没打完,坐在对面的人就没了”、“大家心照不宣地不聊这些,其实心里都怕得要死”、“只要我们快快乐乐地活着,鬼子们就赢不了!”正如幺姑所说,大家在这里打的是麻将,提的是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四川人已经能够处变不惊地坐在那儿打麻将,恰恰就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重庆市民的民族气概,在日复一日的大轰炸中愈炸愈强,打麻将在此时此刻成为一种精神的呐喊,成为了“血战到底”的象征。
除了台前令人心旌动摇的悲壮诉说,幕后团队的中无数人的付出了努力才让这部电影得以完整呈现。电影《大轰炸》执行制片人表示,为了实现大轰炸在视觉上的精准还原,剧组在象山搭建了一个1:1的朝天门码头,而没有选择当下正流行的后期特效再现。整部片子除了空战部分使用了特效,其他绝大部分都是现场实拍,历时180天的拍摄“每天要有爆炸声音,非常非常艰难”。拍摄现场的每一处炸点,都是演员本人跑的,没有使用任何替身,非常敬业。
“抗日战争是苦难历程,是小人物的苦难,是百姓的苦难。从小人物着眼你可以看到,战争对中华民族做了什么。”《大轰炸》总编剧陈枰如是说。的确,在《大轰炸》中看不到所谓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诸如普通军人、战地记者、保育员老师等小人物形象,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活跃与充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亘古绵延生生不息的乐观品质与不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