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何为情,何为空?空空道人与情僧的秘密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这首定场诗,是选取书中第一回的第一首诗。这几句诗,跟我们今天要说的人物有关,他就是空空道人,也就是情僧。
书中说到,通灵宝玉在红尘经历一番梦幻之后,回到了大荒山,又变回了大圆石。并将在人间所经历的故事,记在了石头上。又不知过了几劫几世,一位空空道人,访道求仙,来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看到大圆石上的故事。觉得非常新奇有趣,就把这《石头记》的故事抄了去。因为看了这本书,空空道人还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于是易名为情僧。《石头记》也改名为《情僧录》。
先说说他为什么叫空空道人,当然关键是要理解空空两个字的喻义。而我认为,空空这两个字,有好几层意思:
根据前面那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可以断定,空空,取的是佛教的喻义。
那就让人疑惑了,一个道士,为什么要用一个佛教的名字呢?他后来改名情僧,一个僧人,又何如谈情呢?
这似乎很荒诞,很荒唐。但红楼梦里经常有这样很矛盾、很荒诞的地方:
比如,书中明明多次提到末世,但偏偏又说这是“太平无为之世”、这是“昌明隆盛之邦”、这是“太平不易之元”。 比如,关于惜春的那首《虚花悟》的曲子,最后两句:“西方宝树唤婆娑pó suō,上结着长生果”。佛教的婆娑树,怎么结的是道教的长生果呢? 再比如,风月宝鉴,竟然两面都可以照。一面是风,一面是月;一面是美人,一面骷髅。看似两个矛盾的正反面,却偏偏是同一个本体。
所以作者自云是“满纸荒唐言”;
所以作者会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一个天崩地陷、天下大乱、荒诞又荒唐的时代:
这是一个荒唐的末世,多少人,青红不分,忠奸不辨、卖主求荣、认敌作父!
多少人,反认他乡是故乡,反认末世为盛世,反将蛮夷当正朔,反将血泪当荒唐!
所以,荒唐,便是空空道人、情僧,这两个古怪名字的第一要义。
如果按照佛经来解读“空空”,恐怕再做三期节目也不够。何况,佛教里空与色的概念,敝人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妄谈,我相信列位看官也没兴趣听。
但大家都知道,空与色的思想,乃般若经 系统之根本思想。我们可以随口吟出《摩诃般若 波罗 蜜多 心经》里的名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也会想到《金刚经》里的名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将两部佛经结合起来,那空也好,色也罢,皆为梦幻。
而红楼梦,就是写梦幻。
书名红楼梦,便是昨夜朱楼梦,便是明月梅花一梦; 书名风月宝鉴,也是双面镜子,便是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太虚、空灵、警幻,皆梦幻也。 主要人物幻化:补天石幻化成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幻化成贾宝玉,绛珠仙草幻化成林黛玉,还有一干风流孽鬼、痴男怨女,都幻化下世,经历一番梦幻之后,又回到太虚幻境。
所以要领悟空空,须得解悟梦幻。
梦幻是什么?
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明朝的遗民,在经历了天崩地陷、天下大乱、改朝换代,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局之后,产生的幻灭感。
对当时的汉人来说,这真的就像是一场荒唐而荒诞的噩梦:
几乎是一夜之间,江山易主,国破家亡,剃发易服,蛮夷称王。
此情此景,假如朱元璋、朱棣,真的化身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来到这腌臜乱世,想必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再感叹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而当时的汉人,只能是像林妹妹一样: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眼泪哭干了,也依旧看不到一点恢复故国的希望。
太虚、空灵、梦幻、幻灭,才是空空的终极含义。
但这绝对不能等同于佛教的万境皆空的虚无论。
(3)空空,物极必反,空至极致,反为满也
读红楼梦,一定要想想一些重要概念的反义词,比如:
看到真(甄),你得想到假(贾); 看到风,你得想到月,看到清风,想到明月; 看到金,得想到木,看到金玉良缘,得想到木石前盟。 那看到红,你会想到什么?
红的反义字,是绿。所以有 绿肥红瘦,红男绿女,所以有怡红快绿。贾宝玉喜欢红色,所以叫怡红公子,而红就是朱——这个在第三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红的反义字,也可以是青。所以有青红皂白、红粉青蛾。 而绿也好、青也好,都是喻指满清。
很简单,空 的反义字是 满。
或许空空道人这名字的本意,是说自己是空明之人,不是满人。但世道荒唐又讽刺,明明想做个空空之人,偏偏都成了满人。真是物极必反,本想空空,却成满也。
接下来就谈谈情僧这个名字,暗藏什么玄机。
《红楼梦》大旨谈情,一个情字贯穿全书始终。红楼梦曲子开头就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红楼梦还有著名的情榜,每个人都有个情字头的封号,林黛玉为情情,薛宝钗为无情,贾宝玉为情不情。关于情榜,我们单独做一集讲。
别忘了,红楼梦的情,并不都是美好的:
有贾宝玉的痴情、史湘云的憨情,香菱的呆情,紫鹃的慧情、刘姥姥的恩情,……
也有秦可卿的孽情,惜春的冷情,薛宝钗的无情,赵姨娘的恶情,夏金桂的毒情,……
红楼梦中人,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种情。空空道人正是看到了、领悟到了书中的每一种“情”,才敢自称“情僧”。只有领悟到了世间所有的“情”,才能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这个“情”,在明末乱世,就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乱臣贼子、流寇戎羌、黎民百姓的“众生相”。
另外说个有趣的字谜,谜面是“我主一心向明月”。
想必大家猜到了,谜底就是这个“情”字。
所以红楼梦里的“情”,都是“一心向月”。只不过呢,
有的人,是一心向明月,
有的人,是一心向满月;
更多人,在观望。
只可惜,
朱明的“明月”,已是昨夜梦幻了;
今宵则是满清的“满月”了。
好了,说完了空空,又解读了情字,那必须要说一说道和僧,这样才能最终解释空空道人、情僧,到底有什么影射隐喻。
道人,就是道教的道士。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汉人宗教,那道士,当然是中国人,是汉人。所以空空道人应该是汉人身份。
僧,就是佛教的和尚。用红楼梦里的拆字法,僧,曾人也,意思是曾经是人也。佛,弗人也,不是人也。
那情僧的意思是说他曾经是人,如今不是人了?
是有这个意思,但解得不够文雅。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而佛教却是外来的宗教。所以僧人,过去又叫番僧、胡僧。
空空道人,暗示了他的汉人身份;
改名情僧,是不是暗示他成了胡人?
是有这个意思,但解得太过呆板。
其实喻义很简单,就是空空道人经历了末世,
曾经的汉人江山,成了胡人的天下;
曾经的汉家子民,成了满清奴才。
及至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剃发易服,浊臭逼人,真是僧不僧、道不道,人不人、鬼不鬼!
借用《白毛女》的一句话就是,明朝把鬼变成人,清朝是把人变成鬼。不信,你看看明朝《牡丹亭》,再看看清朝《聊斋志异》,就明白了。
至此,空空道人、情僧的影射原型,也就很明显了,就是作者本人。
作者的身份就是明朝的遗民,他——
亲身经历了这场改朝换代的浩劫, 目睹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众生相, 见证了“到头来反为满清做了嫁衣裳”的荒唐, 又眼看世人,“以假为真”、拿野史当正史,
所以才满含血泪,写下这部奇书。假借风月儿女之名,实写风月血泪之事。虚拟警幻仙子太虚幻境之事,来警喻后人。真是:
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