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论》谈岩土工程的实践重要性

近日再读伟人的《实践论》,进一步感受到了文章朴素文风中包含的深邃道理。无论是置于“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时空,还是置于不同社会、生产关系,乃至细小到岩土工程的分工,《实践论》都具有永恒的哲学指导意义。下面就摘录部分内容,用于说明岩土工程的实践重要性。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最基本活动。人们对它的认识从遥远的窑洞或茅草屋,乃至金字塔、长城的建造中一路走来,不断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者的认识“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劳动者,无一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他们之间既有修建故宫的默默泥瓦工,也有大名鼎鼎的太沙基,他们都是岩土工程从萌芽、发展,走向成熟的参与者。他们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分工,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发展着岩土工程进步的历史车轮,使其成为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这也正是岩土工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岩土工程强调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的朴素思想,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佐证理论。岩土工程中的很多公式都带有半经验、半理论的特点,都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因此,忽略实践对于岩土工程的重要性是往往不能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一定要亲临现场,一定要在现场“抓两手泥”,也就是说那种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人,不是一个合格,起码不是一个严谨的岩土工程实践者。

  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片面,外部联系,随着实践的继续,实践者对认识就会产生突变而形成抽象的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循此继进,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这也正是岩土工程的基本科学工作方法。即通过认真的现场调查,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后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通过摒弃不重要、冗余而不合理的部分,抽象思考后建立可靠的反映岩土体本质的概念模型,继而建立能反映岩土体本质,合乎现场实际的、有效的理论模型或数值模拟模型,落地的工程方案努力做到人地谐和。

那种不认真进行现场踏勘,只在办公室的图纸上,或懒得爬坡而只在坡脚手搭凉棚瞭望基础上,即通过所谓的计算或模拟的结论是不可信的。因为,作为基础上的地质模型可能是有偏差的。在此基础上的所谓抽象思维概念模型就可能是错误的,那随后的计算或模拟就可能是数字游戏或主观意识上的凑数,而这在岩土工程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也是导致工程治理费用居高不下或失败的根源。

  岩土工程的在实践中的不断认识和深化是曲折的、复杂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说,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如有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时就遇到了太多的误解,甚至是恶言相向。但煎熬之后终于换来新技术的首次应用,落地生根,乃至开花结果,实实在在的推动了岩土工程的进步发展。如笔者推广泡沫轻质土技术就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但当看到在泡沫轻质土在高寒地区、高山峡谷、江河库岸等地区开创性的取得成功应用时,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样,笔者推广钢锚管、抗剪性锚索、二次注浆、百叶窗绿化等技术也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但前景是可期的,因为它已经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很多曾经难以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革命自古多磨难,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们的认识,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岩土工程中的很多技术往往在前期阶段为很多技术人员或决策者不认可,只有不断的用一个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去冲击,才能使其的思想认识产生突变,在从而最终接受技术革新理念而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应用。这是因为,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人们的认识需要在特定的实践环境孕育。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岩土工程的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求现场的亲身实践。实践证明,没有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有效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因为岩土工程是是接地气的、朴素的工程,只有亲近它,即采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才会敞开胸怀让你倾听她的心声。笔者一直认为,一个轻视现场调查,夸夸其谈的教授对某个滑坡的认识,可能并不比一个在抗滑桩里挥舞着铁镐的农民工更深刻。
因此,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这也正是岩土工程在实践中的尴尬之处。这是由于人自来到这个由岩土体构成的主体世界,便或多或少的玩过泥巴,这就使人与生俱来对岩土体具有一些或浅或深的感性认识,从而便使一些所谓的“知识里手”认为岩土工程不过如此而尔,从而轻视岩土工程专业,慢怠岩土工作者,因为在他们眼里岩土工程实践是太简单了,是一个人人皆可言,人人皆可为的工作。
但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可悲的,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难易之说,只有当下紧要之说,没有无用之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存在老子天下第一或横行霸道的作风,其本身也是一个可怜之人。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肯定没有严谨的作风,那怎么会有对自己专业的深入探究呢?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毕竟,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岩土工程的宏伟大厦是通过不断的继承前人的知识,通过实践者不断的开拓发展而来的,这形象的说明了岩土工程的理论与经验传承的重要性,说明了岩土工程进行亲身实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岩土工程知识需要实践者不断的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否则就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岩土工作者。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除了要学习成功的工程案例经验,更要珍惜失败的工程案例教训。正如打仗一样,胜利固然可喜,但败仗更加让人刻骨铭心而收获更多的价值。只有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教训中积累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加以总结、归纳,理解和掌握岩土工程的普遍规律和具体案例的独特特征,方才可能成为一个能独挡一面或勇于担当的岩土工程实践者。否则,遇事犹犹豫豫,缺乏担当,就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甚或是合格的岩土工程实践者。但现实生活中成功的工程案例比比皆是,而失败的案例大多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很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可以在别人失败的案例中,如饥似渴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用于自身认知的提升,但对于自己从事或参与的失败案例却是能遮就遮,能挡就挡,甚至是雷同的案例就敏感的对号入座,别人稍揭一角便面露不悦之色,甚至大发雷霆。这或许是人性的劣根性反映吧!
岩土工程的认知过程,必须是合理有效理论指导下的工程实践,必须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将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佐证理论的良性循环。即人们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这其中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岩土工作者必须勇于实践,二是用于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的样本必须是丰富的,多样的。这也就说明了工程实践中一些从事岩土工程只有个把年头就说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只有少许样本的所谓归纳总结就说依据大量的数据如何如何,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岩土工作中的大忌。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常有一些这样的言论,“你们干工程的没有经过计算怎么知道那个边坡是稳定的”,“这个滑坡下滑力算出来就是这么大,不能调整”......这其实是没有认识到理性认识对于感性认识的依赖。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因此,定性认知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定量计算是岩土工程的手段。把计算看作是处理岩土工程的唯一手段,可能就违背了岩土体的多相性、离散性和变异性的根本特点,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同样,在岩土工程实践中也存在这一些这样的言论,“这个滑坡与之前干过的某个滑坡是一样的,只要按那个模式再做一遍就可以了,你那分析与计算是错误的”,“这个软基与某个曾经处理过的软基是一样的,所以可以不用再做试验了,借鉴一下参数进行处治就没有问题了”.......这其实没有认识到理性认识对于感性认识的指导性。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因此,理论是岩土工程发展的明灯,实践是岩土工程进步的基础。把经验看作是处理岩土工程的唯一手段,同样也就违背了岩土体的多相性、离散性和变异性的根本特点,这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综上,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由此岩土工程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两者必须相互促进、融合、指引,方能有效的发展岩土工程学科,更为有效的处治岩土工程问题,这是也岩土工程贯彻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佐证理论的基本思想所在。理论若不能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理论。同样,实践若不能以理论作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岩土工程也概莫能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的迫使实践者需调整自己的认知,从而能跟上或适应时代对岩土工程学科的要求,改正或完善自己的思想。有些实践者思想僵化,本应是引领技术前行的总工们,却往往成为阻碍技术进步的障碍,即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的现象在现实是还是时有发生的。成熟的技术在多地广泛应用,甚至相关规范早已发行,但就是由于某地从未使用,就往往遭到相应技术主管的否定,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有的技术甚至在广泛应用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后,才可能在某地应用,这的确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思想固化的可怕。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当然,岩土工程实践必须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事,切忌空谈。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历史上的王莽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人们说王莽是一个穿越者,就是他的很多执政理念过于超前了,他的某些政治改革措施即使在现在也是非常新颖的和实用的。如国有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整市场的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政策下的政府控制特价等等。但由于缺乏实践的土壤,导致人们缺少实践这些事物的环境,也就无法认知那个事物了,最终导致社会崩溃,这也是新朝的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统一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0)

相关推荐

  • 以疫情为例,一篇文章带你理解《实践论》

    人的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呢?透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年初疫情蔓延,在最应该重视时,由于对疫情的危害性和传播性不够了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八:原子唯物论哲学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八:原子唯物论哲学 公元前5 世纪至前4 世纪出现的原子论哲学学派是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个学派的哲学家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伊奥尼亚和南意大利学派思想,试图从运动变化的事物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 ...

  • 学会实践论和矛盾论,就算“见过世面”了

    宜宾翠屏山公园 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案会是五花八门,各持己见. 最常见的答案肯定是由物质构成.可是物质就是最基础的单元吗?不是,物质是由分子甚至原子组成.原子就是最基本的单元吗?也不是,原子还有原子 ...

  • 8.31学习《实践论》

    <实践论>是为了反对或者说纠正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当时叫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过度相信马克思主义,照搬马克思主义:后者则是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对待理论的两个极端态度 ...

  • 论岩土工程的实践重要性

    岩土工程是典型的老中医学科,一个具有良好的理论的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一定要尽量多去工程现场,将自己学到的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融汇贯通,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道关卡,将在学校 ...

  • 通过《矛盾论》谈岩土工程的基本工作方法

    近日细读伟人的<矛盾论>,给笔者以深刻的感悟,由此想到从事的岩土工程专业,深觉矛盾论的博大与精深,使笔者不由得依据原文写下这篇文章. 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其主要特征具有普遍 ...

  • 论岩土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应性学科,在教材和理论参考书中往往对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表达,一些细节问题也很难精准表述,有很多问题具有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这说需要岩土工作者去实践.去揣测,然后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 ...

  • 再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岩土工程是理论为指导,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偏颇任何一方都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出现 一.圆形抗滑桩的挂板问题 随着国内圆形抗滑桩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有些科研人员或从事理论为主的技术人员认为桩后挂板存在 ...

  • 再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假日专题)

    笔者最近连续写了几篇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甚至是争论.在此,笔者再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算是对前几次所引发的讨论与争论的一个"接地气"的回答. ...

  • 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岩土体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一块岩土体都具有纷繁复杂和炯然不同的特性.由于岩土体的复杂性,岩土理论中有了很多的假设和经验,有了很多的近似和定性.因此,在解决由岩土体的变异性.多相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了岩土体的 ...

  • 什么是组织工程材料?它们是如何诱导组织再生的?——浅谈组织工程(一)

    生物医用材料进展 1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人类个体生存在世,一项最重要的本领便是自愈.然而,我们普通人的自愈能力无法像孙悟空等一般可以"断头重生".其实,人体的诸多组织.器官 ...

  • 浅谈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设工程中,施工质量过程的优劣决定了工程的成功还是失败,因此要想使工程顺利完工投入使用.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 1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重要性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过 ...

  • 孙中山(一)谈创业时“贵人”的重要性

    农民为何能成为首富?大哥"茂宜王"的致富历程 交代背景是研究真实历程最重要的环节,尊重客观环境和条件,才能了解成功的真实原因.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