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吕叔湘:悼念王力教授 2024-08-06 10:07:21 编者按: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是王力先生逝世35周年纪念日,我们特发表吕叔湘先生写于王力先生逝世后不久的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王力先生的怀念。本文原刊于1986年第4期《中国语文》。悼念王力教授吕叔湘我最早知道王力教授的名字是在1936年,那一年他的论文《中国文法学初探》刚刚在《清华学报》发表,我的朋友浦江清先生跟王先生同在清华大学教书,把王先生送给他的抽印本寄给我看。我那时候刚刚开始对汉语语法发生兴趣,读了王先生的论文很受启发。抗日战争初期,王先生在西南联大教课,讲授“中国现代语法”。那时候我也在昆明,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教英语。1939年暑假后,系里给我加了一门“中国文法”,那时候王先生的讲义已经印出来了,我借来一份参考。我在教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想找王先生商讨,可是王先生休假,住在河内从事汉越语的研究,无由请教。赶1940年暑假后王先生回到昆明,我已经离开昆明去成都了。这以后的几年里,王先生的《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现代语法》,我的《中国文法要略》先后出版。有一个时期王先生在昆明编一个报纸的副刊,约我写稿。这类稿子我实在写不好,写了一两篇就没再写,现在连什么题目都忘了。抗战结束之后,我回南京,王先生去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长,写信约我去共事,我因为时局很不安定,家累又重,不能远行,只能谢谢他的好意。这以后的几年,王先生和我都各自有一番经历,直到1954年王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那时候我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职,我们才第一次见面,离开我第一次知道王先生的名字已经十八年了。王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和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不久,语言研究所搬到中关村,离北京大学很近,我有一个学期在北京大学兼课。所以我和王先生晤谈的机会比较多了。虽然后来语言研究所又搬进城,我的宿舍也跟着进城,我们还是时常有机会相见的。十年动乱期间,王先生很少走出校园,仅仅在1973年欢迎赵元任先生的会上见了他一次。最近几年,因为同在文字改革委员会有工作,又一同参加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审稿工作,还有语言学界的其他集会,我们又常常在一起。这几年王先生年纪大了,行动没有从前利索,可是也没听说有什么病。前年我们同去佳木斯开会,住在一起,我看他对客挥毫,还是兴致挺高的。上个月忽然听说王先生住院了,并且医院不让探视,我还希望他能转危为安,没想到就这样永别了。王先生的为人谦虚诚恳,人所共知。他处同事,处朋友,和睦无间,对学生,对后进,更是劝勉有加。他可以评议古人的得失,却从来不谈论时贤的短长,尤其可贵的是有宁人负我、无我负人的气度,这在知识分子中是不多见的。王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上的建树,有口皆碑。其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是由于他对于中国旧有的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有深厚的底子,又因为受过西方语言学的训练,能够用批评的眼光对待那个传统,也就是说,既能够钻进去,又能够跳出来。王先生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毕业论文是《中国古文法》,后来到法国去留学,对语法学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在1936年写成《中国文法学初探》。在这篇论文里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要注意汉语语法的特点,他说:“不难在把另一族语相比较以证明其相同之点,而难在就本族语里寻求其与世界诸族语相异之点。”又说:“别人家里没有的东西,我们家里不见得就没有。”第二,要区别古文法和今文法,不仅不能混为一谈,并且要特别注意古今相异之点。后来上海语言学界发起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也强调汉语语法特点,可是对于古今语法的异同仍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王先生在西南联大讲中国现代语法,例句几乎全用《红楼梦》,就是为了避免在不同时代中混杂取材的毛病,虽然《红楼梦》已经跟真正的现代汉语有了些距离。王先生的音韵学研究也是很早就开始的,他的《南北朝诗人用韵考》是跟《中国文法学初探》同年发表的。王先生在音韵学研究方面用力很勤,前后写过不少文章,后来总结为《汉语史稿》的语音部分,1978年以后又大加修改,成为《汉语语音史》。王先生在古音方面的特殊贡献是脂微分部,这已经为音韵学者所公认。王先生对于分析字义,特别是古今字义变迁,一直很留心,前后写过《理想的字典》(1945)、《了一小字典初稿》(1946)、《新训诂学》(1947)等文章,后来主编高校教材《古代汉语》的时候又特地辟“常用词”一栏。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小试其锋,非常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机会让王先生主持一部大型词典的编纂工作。王先生晚年用力最勤的是一部《同源字典》,从1974年到1978年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完稿之后,王先生曾经赋诗一首:望八衰翁老蠹鱼,砚田辛苦事耕锄。畚箕王屋曾平险,风雨兰陵自著书。说解撰成思叔重,凡将写出念相如。漫嘲敝帚千金享,四载功成乐有余。王先生真可以说是老当益壮。1980年王先生年届八十,元旦赋诗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之句。1983年王先生已是八十三岁高龄,还用半年时间写了一本《清代古音学》,讲述顾、江、戴、段、孔、王诸家在音韵学上的成就并评论他们的缺点。综观王先生一生勤勤恳恳,不论处境的顺逆忙闲,从不停止工作,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回顾我和王先生几十年交往,翻阅他送给我的一本本著作,不胜怅惘。5月4日灯下 吕叔湘先生(左)与王力先生(右)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赞 (0) 相关推荐 吕叔湘先生谈翻译 --摘自<翻译论集(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2009 泪目书信:我准备每月寄你20元 | 吕叔湘先生对郑张尚芳先生的帮助 堂主说:偶然间,小编从朋友圈看到一张尘封照片,记录了两位语言学巨擘早年间的学术情谊.已是国际闻名的大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先生每月为还在图书馆和夜校打工自学语言学的郑张尚芳寄去10元钱,勉励他继续学习,坚持 ... 吕叔湘:语言研究中的破与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术研讨>>学人风采吕叔湘:语言研究中的破与立张伯江2019年06月10日08:29来源:光明日报原标题:吕叔湘:语言研究中的破与立学人小传吕叔湘,著名语言 ... 读书: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短评 以前我是不太喜欢吕叔湘和朱德熙等老一辈语言学家的著作的,概因觉得当年他们所争论的一些问题和看法如今看来比较老旧,哪像现在动不动就有一个新的语言理论出来,似乎言之凿凿,很容易看得心潮澎湃. 但是,现代汉 ... 吕叔湘:读书要有节制,不要和书过不去 吕叔湘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奠基人.他一生读书宏博,留学英伦,学贯中西,集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于一身,著述等身,计有七百多万言,全集达十九卷,且每卷都是四五百.五六百页的厚书,要想通读还 ... 吕叔湘:读书忆旧 有人说,写文章,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以小做.读书是个大题目,我就按照大题小做的办法,写点琐琐碎碎的回忆吧.我是从初小四年级开始看小说的,启蒙的是<镜花缘>.这个书的前半部对于十岁的孩子是 ... 吕叔湘与《不怕鬼的故事》 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故事>一书致何其芳批示(中央档案馆藏) 在整个新中国出版史上,<不怕鬼的故事>都可以说是一本相当独特的书--它是由毛泽东亲自决定并参与编写的一个文言文选本, ... 吕叔湘先生语文谈 语文教学必须认清教的什么 他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从事汉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汉语各种形式--普通话和方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 吕叔湘:书太多了 <书太多了> 文 | 吕叔湘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几天,感觉无聊,随手拿来几本书消遣.其中有一本是<现代英国小品文选>(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名著丛书> ... 吕叔湘:买书·卖书·搬书 文 / 吕叔湘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一九八八年第七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C.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