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河水注》湟水中游流域考略

B

湟水又东,右合溜溪、伏溜、石杜、蠡四川,东北流注之。左会临羌溪水,水发新县西北,东南流,历县北,东南入湟水。湟水又东,龙驹川水注之,水右出西南山下,东北流,迳龙驹城,北流注于湟水。

临羌溪水,按注文“水发(临羌)新县西北”推析临羌溪水即今水峡河。

龙驹城,具体不详。《明西宁卫志》谓城在镇海堡东,则水当径其东也[1]

湟水又东,长宁川水注之。水出松山,东南流,迳晋昌城,晋昌川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水发养女北山,有二源,皆长湍远发,南总一川。迳养女山,谓之养女川。阚骃曰:长宁亭北有养女岭,即浩亹山,西平之北山也。乱流出峡,南迳长宁亭东。城有东西门,东北隅有金城,在西平西北四十里。《十三州志》曰六十里,远矣。长宁水又东南与一水合。水出西山,东南流。水南山上,有风伯祠,春秋祭之。其水东南迳长宁亭南,东入长宁水。长宁水又东南流,注于湟水。

长宁川水,董佑诚认为长宁川水即今北川河。熊会贞则进一步指出养女川水为其西源。(董佑诚曰,长宁水,今曰北川河,有二源,东源即此水,西源则养女川水也。会贞按:以北川河之西源当长宁川,以东源当养女川为是[2]。)       

晋昌城,具体位置不详。

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迳牛心堆东。又北迳西平亭西,东北入湟水。湟水又东,迳西平城北。东城,即故亭也。汉景帝六年,封陇西太守北地公孙浑邪为侯国。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凭倚故亭,增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湟水又东,迳土楼南。楼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阚骃曰:西平亭北,有土楼神祠者也。今在亭东北五里。右则五泉注之。泉发西平亭北,雁次相缀,东北流,至土楼南,北入湟水。

牛心川水,即今西宁南川河,土楼即今西宁北山,土楼神祠即今北山寺[3]

西平城,西宁市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调查和资料分析,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1990年从西宁市大同街明清北城墙损毁横断面发现城墙不是一次建成,内侧填充物内有汉代陶罐碎片遗物。1998年西宁市旧城改造时在城中区下宏觉寺东头发现东汉晚期墓葬,在此之前西宁南滩体育场、莫家路、山陕台均发现过汉墓,墓葬应在城垣之外。1998年,西宁市少年宫院内发现大灰坑,内有东汉晚期灰陶罐残片、灰陶豆及冶炼时的坩锅,分析为工业作坊,应在城垣之内。2005年对七一路段城墙剖面勘测时发现有三个分界面,西宁市文献管理所曾永丰撰文提出这是应对西平郡城、青唐城、明清城三次大规模变化的实物佐证[4]

湟水又东,右合葱谷水。水有四源,各出一溪,乱流注于湟水。又东,迳东亭北,东出漆峡,山峡也。东流,右则漆谷常溪注之,左则甘夷川水入焉。湟水又东,安夷川水注之。水发远山,西北流,控引众川,北屈,迳安夷城西北,东入湟水。湟水又东,迳安夷县故城。城有东西门,在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曰:四十里。湟水又东,左合宜春水,水出东北宜春溪,西南流至于安夷,南入湟水。湟水又东,勒且溪水注之。水出县东南勒且溪,北流迳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湟水有勒且之名,疑即此号也。阚骃曰:金城河,初与浩亹河合,又与勒且河合者也。

安夷川水,学界多认为即今平安县三合沟[5];但从流向上(西北流,控引众川,北屈)考析,安夷川水却与勒且溪水大致相当;故本文姑且存疑。

勒且溪水,学界多认为即今平安县白沈家沟,又名沙沟。勒且之名是因古代勒且羌人所局。又名勒姐(姐音紫)、牢姐[6]

安夷城,疑即平安镇附南的西营坝遗址。该遗址位于三合沟与白沈家沟之间。符合注文“水出县东南勒且溪,北流迳安夷城东”与“安夷川水......北屈,迳安夷城西北”的方位描述;而附近分布的石家营、窑房、沈家等数处汉墓群亦可为佐证[7]

湟水又东,左合承流谷水南入,右会达扶东西二溪水,参差北注,乱流东出,期顿、鸡谷二水北流注之。又东,吐那、孤长门两川,南流入湟水。六山名也。湟水又东,迳乐都城南,东流,右合来谷、乞斤二水,左会阳非、流溪、细谷三水。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应劭曰:汉宣帝神爵二年置,城,省南门。《十三州志》曰: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六谷水自南,破羌川自北,左右翼注湟水。

乐都城,碾伯镇大古城村后庄遗址。(1996,青海省文化厅)

破羌县故城,今乐都县高庙镇老鸦村内。(1996,青海省文化厅)

又东南迳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阚骃曰: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也。

小晋兴城,学界多认为即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山城村南 50 米山城村遗址;现存西墙,残长 100 米,基宽 8 米,高 2-5 米。墙夯筑,夯层厚 8-12 厘米;汉、晋。据《水经注》、《西宁府新志》(卷七)、《甘肃通志稿》(卷三)考证,疑为汉、晋时期的小晋兴故城[8]


[1]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二

[2]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二

[3]王昱:《再谈西平亭与西平郡城》,《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2期,第124页

[4]曾永丰:《西宁郡城考》,《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5]铁进元、易光华、许显成:《安夷县址、宗哥城址考辨》,《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6]李万寿:《湟水、河湟地区、古湟中、湟中地、湟中羌等称谓溯源》,《水利天地》 2011年第5期,第21页

[7]《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

[8]《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

(0)

相关推荐

  • 唐朝和吐蕃为何激烈争夺河湟谷地?

    青海省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面积非常大,约72.23万平方公里.青海地势西南高.西北高,柴达木盆地与中东部的黄河流域地势相对较低.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 ...

  • 唐故都水监丞西平鞠府君墓志铭

    唐故都水监丞西平鞠府君墓志铭

  • 历经劫波西宁在

    西宁是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历经沧桑,战乱洗涤,傲据西北. 西宁府,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汉武帝逐诸羌,筑令居塞.宣帝时,赵充国伐先零诸羌,以其地开屯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 后汉建安中,分置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新考(上)

    一.<水经.河水注>卷四风山.孟门.燕完水等考略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 ...

  • 《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下)

    一.<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修订版) 杨年生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17-12-21 <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 ...

  • 《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上)

    <水经注>卷三河水(黄河流域)新考(上)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百度地图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而微观层 ...

  • 《水经▪河水注》卷二湟水流域考略

    <水经▪河水注>卷二湟水流域考略 上 △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 金城郡治也,汉昭帝始元六年置.王莽之西海也.莽又更允吾为修远县. 河水迳其南,不在其北.南有湟水,出塞外,东迳西王母石室.石釜 ...

  • 《水经注》卷六汾水、涑水等诸流域及卷七、八济水流域考略(初稿)

    <水经注>卷六考略 摘要:<水经注>卷六共涉及汾水. 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涡)水.晋水.湛水共七条.但卷六末湛水条"其为错简无疑[1]".经笔者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所涉南虢、十二金人等考略

    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王莽更名黄眉矣. 梁宁森在<虢城.焦城与陕城考>中认为 ...

  • 《水经.河水注》卷五考略

    湛水条原散见于卷六末,"其为错简无疑[1]".经系统梳理,本文以为卷六末"错简"的湛水条,按方位及行文次序等作综合考量应将其置于卷五首与湛水相关处. [1][清 ...

  • 《水经注》卷五所涉商河流域考略

    C2 △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 <地理志>杨虚,平原之隶县也.汉帝文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庐为侯国也.城在高唐城之西南,<经>次于此,是不比也.商河首受河水,亦漯水及泽 ...

  • 《水经.河水注》卷五河阳县、临平亭、孟津等考略

    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是会也,晋侯召襄王,以诸侯见,且使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