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看法
今天聊点专业话题——心理学。以作者本人为例,说说合理情绪疗法是咋回事儿。
合理情绪疗法也叫理性情绪疗法,大概意思是说引起我们情绪困扰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不是外界发生的事儿(诱发事件A),而是我们对这事儿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认知B);即A—B—C,想改变C,不要纠结于改变A,可以致力于改变B。没错,你可能猜到了,这种疗法的核心理论还叫ABC理论。
至于为啥要改变B,既然都引起情绪困扰了,很可能B的合理性要打个问号,是不是认知不合理才导致了情绪问题?如果是,以合理认知B+作为替代,就会产生比不良情绪C更容易接受的、零困扰或者困扰较小的情绪C+。所以疗法的精髓在于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认知的不合理性,让求助者做到拥有合理认知,从而改善情绪。
来看本人的切身体验。(此处可以给亲自撸胳膊上阵、贡献案例的作者一个赞)
某日清晨细雨绵绵,下楼走进雨里才想起来没带伞,又懒得回去拿,于是故作潇洒的缓步前行。平时公交车上班,考虑到雨天可能堵车,以及不想潇洒那么久(公交站比地铁站远,而且貌似不想淋雨太久才是主要原因),决定地铁出行。安检、进站,1站后换乘;排队,上了第三辆,推推搡搡的挨过了5站地,换乘;4站后下车,出站时的雨过天晴让我心情好了很多。
乘地铁这件事是我的A,被排队和拥挤消磨掉耐心、不见天日的感觉、因天气不得不忍受这一切的想法都是B,随之而来的对乘地铁的厌烦情绪就是C了。
如果忽略B,会得出结论乘地铁让我厌烦(A—C)。可是,每一次乘地铁我都会有厌烦情绪么?
显然不是的,比如偶然出行,且是本可以避免地铁却最终选择地铁的行程,有可能会饶有兴趣,怀着一丝丝隐秘的可笑的“优越感”:尔等众生每日通勤不得不面对如此局面,我却是和你们不一样(请自行哼唱背景音乐: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俺只要忍受这一次就好,不过是为了省一点堵车的时间才屈尊同行。
同样的,乘地铁这件事是A,觉得自己有选择权、不必被迫忍受的想法是B+,随之而来的对乘地铁省时间很满意的小开心情绪就是C+了。
明明没什么不同,可是想法从B变成了B+,生生演化出了不同的情绪C+。怎么样,不同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情绪,神奇不?既然我们说过了“认知”和“情绪”,再来说说“合理”。
作为学习了心理学的非专业人士,我对于事实上是我的认知影响了我的情绪显然门儿清啊,那么我的认知合理吗?传说中的心理过程大概也许可能是:
——我现在情绪不太好,这是为什么?
——因为对乘地铁这件事的认知啊。
——这些认知合理吗?
——当然合理了,想到如果每天地铁上班,就每天都要面对这可怕的一切,太让人难以忍受了,眼前的这一次就忍得艰辛而痛苦。
——好吧,既然认知合理,B是没得改变了,那咋办?
——凉拌,幸好只是偶尔一次地铁上班,还是早点走乘公交车吧,始发站,有座位,路上还能悠闲地看风景。
——对对对,看看书,随便涂鸦几笔也是极好的。
怎么样,各位看官是不是初步领略到了心理学的强(wu)大(neng)药(wei)效(li)?
你说啥?嫌弃俺们心理学不管用?这话说的,要是心理学逮着啥都能一方见效,江湖上谁还卖大力丸啊,都来卖心理学了好吗。
胡适曾调侃自己的“胡说”,那是自谦;我不曾学到精髓,暂且假装学到了皮毛,也胡说一下,欢迎同学们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