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65~长沙悲歌(六)
李含进京赴任后,便积极走动,多方游说,企图扳倒皇甫重、皇甫商兄弟。同时,他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刺杀司马乂。对于李含的重重行为,皇甫商早已恨的咬牙切齿,他暗中监视李含,很快就发现了李含的秘密。
这天,侍中侍中冯荪又来游说司马乂,请求召皇甫重入洛。待冯荪走后,皇甫商向司马乂报告了他收集的证据,请求诛杀李含,他说:“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
司马乂早已洞悉河间王的阴谋,只是为了顾全大局,才充当和事佬。自己忍辱负重,却招来对方变本加利的谋害。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你不知进退,那就新仇旧恨一起算,司马乂随即下令逮捕李含、冯荪等河间王党羽,一并斩首与洛阳东市。
李含一死,司马乂与河间王司马颙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司马颙见阴谋败露,也就不藏着掖着,干脆明火执仗,起兵攻打洛阳了。
在起兵之前,河间王司马颙还要请求得到成都王司马颖的支持,毕竟,成都王实力雄厚,还与司马乂是亲兄弟。如果他支持司马乂,那么自己就凶多吉少了。
此时的成都王司马颖,正心有不甘地从荆州撤军。在公元303年7月,平叛张昌叛乱已近尾声的时候,司马颖上书,请求前往荆州参与平叛。
司马颖此时要求出兵荆州,纯粹是出于私心,绝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因为如果他忧心国事,那么在叛乱最激烈的5月便应该主动请缨,而不是等到新野王司马歆被杀后,叛乱将被平息后才请求出兵。司马颖此举,全然是为了捡漏抢地盘。
荆楚之地人杰地灵,却被新野王司马歆这个庸人镇守,暗中觊觎的人不知凡几。司马歆一死,便有人出来逐鹿了。
早在司马颖之前,范阳王司马虓便在朝廷军初战失利之时派心腹
张奕占据了襄阳,自领荆州军政。后来刘弘打败张昌,到襄阳赴任,张奕不仅不出让城池,反而加强城防,准备攻击刘弘。刘弘自然不能容忍张奕这种等同叛乱的矫诏行为,一声令下,便一刀砍了张奕。之后,刘弘上表朝廷,狠狠告了范阳王一状。司马虓自知理亏,不敢反驳,只得看着煮熟又飞的鸭子咽咽口水。
初,弘之退也,范阳王虓遣长水校尉张奕领荆州。弘至,奕不受代,与兵距弘。弘遣军讨奕,斩之,表曰:“……而范阳王虓先遣前长水校尉张奕领荆州,臣至,不受节度,擅举兵距臣。今张昌奸党初平,昌未枭擒,益梁流人萧条猥集,无赖之徒易相扇动,飙风骇荡,则沧海横波,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比须表上,虑失事机,辄遣军讨奕,即枭其首。奕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奕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辄之罪。”
成都王司马颖也在这时上表请求助剿,他的动机和范阳王一样,企图浑水摸鱼分一杯羹。他任命陆云为大都督,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陆云的爷爷便是陆逊、父亲是陆抗,而他本人在年轻时也统领过,一门三杰,在荆州地区颇有人心。
司马乂纵然不愿意司马颖出兵荆州,也只得同意,因为他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于公,成都王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保卫疆土是他的职责;于私,荆州有成都王的封邑。本来成都王的封邑在蜀中成都郡,但蜀乱之后成都沉陷,惠帝司马衷便在荆州南郡割出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又另立丰都县,并为新的成都国。
司马颖雄心勃勃的赶往荆州,却不料想刘弘已将张昌主力全歼。此时如果继续行军,势必和张奕一样。捡漏不成自然心有不甘,恰逢此时,河间王司马颙使者到来,请求一同出兵洛阳,讨伐司马乂。
后张昌扰乱荆土,颖拜表南征,所在响赴。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