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堆因江倩(白沙公)而得名?
白沙堆村近日因西子一个“寻人帖”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白沙堆,位于惠城区小金口惠博公路旁的东江边上,面积不大,这里曾是惠博古道的中转站——古道在这里的渡口过渡到江对面的梅湖,再沿江边上行到惠州城区。白沙堆至今仍留存着古道上的明代石桥——普济桥,可惜的是因为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白沙堆的老渡口遗址被淹没了,只剩下渡口旁一座重建的龙母庙,见证着古渡的历史。
白沙堆江倩墓
白沙堆除了古道遗迹,还有一处文物古迹——江倩墓。江倩墓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当地叫它作“国家坟”,大概是因为它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缘故吧。江倩是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初迁入惠州,死后葬在白沙堆,有资料显示江倩墓是惠州唯一一座元代古墓。不过在明、清两代都曾重修过,因为墓志铭是明代万历年间曾任宁夏巡抚、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周光镐所撰,墓碑是清嘉庆三年立,而墓前的一对石柱“华表”则是清道光年间所立的。所以不清楚江倩墓是不是元代的式样,不过起码也是明清时期的古物了。
江倩墓石柱“华表”上的小狮子
在网上没有找到江倩的多少生平事迹,不过在明代周光镐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提到:“淮阳白沙公,讳倩。其初,浙东鄞人,元初播迁入粤,隐居罗浮山,没之。”原来江倩别号“白沙公”,那么,白沙堆这个名字,会不会是因为江倩(白沙公)的墓在这里而得名的呢?
白沙堆的明代普济桥
惠州还有其他地方,同样是因为历史名人的墓葬在那里,而以他们的姓名或官衔而形成地名的。比如下角的太保山,是因为明代的叶梦熊(授太子太保)葬在那里而得名;梅湖的杨爷山,则是因明代的名儒杨起元葬在那里而得名。所以,因为有白沙公葬在那里,这样白沙堆是因江倩(白沙公)而得名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太保山、杨爷山上面的叶梦熊、杨起元墓,都在文革期间被毁坏,现在已不见踪影,所幸的是白沙堆的江倩墓,还得以完好地保存着。
白沙堆的老渡口(现已被淹没)
至于白沙堆的那个“堆”字,倒还是有点让人费解的。我猜测是因为那里并不高,仅仅是隆起的一个山包的缘故吧,又或者指的是江倩墓堆土而形成的土堆?这让人联想到湖南的马王堆,那里不也是出土了举世闻名的古墓吗?
见证古渡历史的龙母庙
原来以为白沙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土地名,只是因为东江边白沙滩而得名的。可是再深究一下,原来这个貌似简单的名字,还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