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来历:江苏
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接山东,东濒黄海,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大禹分九州后,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范围。
“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
江苏省地图
江苏之名,始于清朝
隋朝,废除州、郡、县三级郡县制,改设为州、县两级。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建置,江苏境内置苏州,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
唐朝,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个道,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唐玄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五个道,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元朝,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到北京,改京师为南京,成为陪都,将直隶改为南直隶。
清朝初期,在南直隶原来管辖的地区改为江南省。康熙时期,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徐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扬州府、淮安府。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江苏省”的名称正式使用。
简称“苏”的来历
江苏简称取“苏”而不取“江”,一方面“江”代表太广泛,不足以代表江苏省的特点,也不具备代表性;另一方面“苏”是指代苏州,苏州自隋朝建置苏州以来,一直作为江苏地区行政中心,具有地区代表性,相对其他选择更加合适。
其他知识
苏州别称“姑苏”
姑苏的来源跟大禹治水有关,传说大禹在太湖地区治水时,有一得力助手,名为“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水退后被封于此地,而后这一地区也就以胥为名,称“姑胥”。“姑”为当地当地土语的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在古代吴楚地区“胥”“苏”同音,所以慢慢就写作“姑苏”了。
东汉王符《潜夫论.边议篇》:
“范蠡收债于姑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姑胥,历代转音为姑苏。”
句、姑、交都是百越语。这类通名的汉语上古音为: 句/苟(ko)、姑(ka)、交(keau),为百越地名(主要是村落名)词头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