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生命在于运动!研究揭示:所有类型的运动对预防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万病源于堵,关节地方轻轻转一转(尤其是手脚腕关节),就能打通淤堵,疏通12条经络。“堵”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不管是中医说的气滞血瘀,还是西医说的脑梗、心梗、动脉硬化,它们的根本,都是一个“堵”字。人体什么地方最容易堵住呢?那就是微循环。 人为什么“七老八十”就会死? ——就是因为微循环瘀、堵啦! 微循环(经络)都是处于身体的外端和远端,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慢慢再向里蔓延,一般是每年瘀、堵百分之一。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大概达到50%,这时候人体开始走向快速衰老。而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到70—80%,基本只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循环畅通,四肢和远端的微循环都基本不行了,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尽头了。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人获得胜利。信使菲迪皮茨跑回国报信,他跑到雅典时激动地喊道“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地不起了。

那时候,人们认为菲迪皮茨的故事带来了运动危害的警钟。的确,剧烈的运动和心血管风险是有关联,但是是非常微小的。然而大部分人关注是自己是否运动太少?

在此,《JAMA Network Open》杂志带给了大家关于体育锻炼、健身和心血管健康的综述。

健身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一项消费了,相信很多看这篇文章的人都办过健身卡而没去健身。

健身和体育锻炼相比,是一项没有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进行的适量运动。体育锻炼和健身是有相关性的,但是健身有相对规范的衡量标准,能更好地反映一个人的心肺功能。

健身越多,身体越健康?

一项研究纳入了12万例患者(平均年龄53.4岁,男性占59.2%)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该研究以代谢当量的峰值来量化心肺功能,按照心肺功能的高低分成了4组,随后进行了平均8.4年的随访。

研究结果表明:心肺功能与全因死亡呈负相关。我们知道吸烟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里的主要成分,该研究告诉了我们,健身带来的有益因素和吸烟一样强烈,甚至更强。

此外,该研究还解决了运动上限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极高心肺功能的人并没有增加死亡风险,该研究提示我们的运动耐受性可能没有上限,剧烈的运动不会带来风险

达到多少的运动量才能带来心血管健康?

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带来身体健康的获益,但是大部分人远远未达到足够的运动量。平时周末的打球更像是偶尔的剧烈运动,并不会增加我们的基线运动耐受性。那么轻度的运动能不能获益?

一项针对轻体力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相关评估。该研究纳入了5861名老年女性,一共随访了将近5年,终点为心血管事件。该研究一共发生了143例冠心病事件和570例心血管疾病。

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运动对预防老年妇女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轻体力活动的定义类似于日常散步,也就是说,日常散步就能降低心血管风险,每天增加1小时的轻体力活动,心血管风险降低10%。

该研究还发现,那些低于最低运动推荐量水平的人的冠心病患病风险也明显低于没有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的人。

最新的运动指南也强调了多运动和少坐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小黑屋中午想点KFC外卖的时候,我总是推荐大家一起走出去吃。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一项纳入了315059美国退休人员的研究中,研究者对人群进行了分年龄段的回顾问卷,结果发现即使年少懒惰不运动,但是中年开始进行轻度体育锻炼为时不晚,依然能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肿瘤相关死亡率。

因此,该研究作者鼓励那些不常运动的年轻人,应当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且离开座椅,起身行走。

健身有很多类型,有氧运动或肌肉锻炼是否对健康更有效?

体育锻炼影响了着心血管健康的很多因素,包括了血压、血糖、血脂、静息心率、内皮功能、交感神经张力和血栓形成的倾向。一项芬兰的研究就针对了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进行了探究。该研究纳入了580名男性,以有氧运动的强度和肌肉锻炼强度进行分组,测定入组人群的代谢指标。研究发现高强度有氧运毒与潜在的氧化脂质代谢和降低心血管风险相关,而肌肉锻炼则未发现有类似的获益。也就是说在诸多运动种类里,有氧健身为心血管健康贡献了更多的比重。

什么是有氧运动?

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维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他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长。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瑜伽、球类运动等。

如何衡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水平?

如常见的运动健康评估并不复杂,临床常用的是6分钟步行测试。

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健身标准也能提示我们的心肺功能水平。

如一项纳入1562名消防员的研究进行了关于推力的试验。

研究发现,能完成40次以上俯卧撑的消防员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完成俯卧撑少于10次的人低(小编赶紧做了一组俯卧撑,一分钟成功做了48个).

总结.

种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和健身对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尤其对于疾病群体,有效的运动干预能增加他们的依从性,从而获得心血管健康收益。

总之,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病人来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带来健康。即便他只是一个口号,也总比没有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