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如参禅,僧人清修所用香方

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

独坐焚香诵经处, 深山古寺雪纷纷。

香是僧人参禅时的“静友”,打坐修行时焚一炉香,能使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达到禅定意静之状态。

僧人日常生活中,常亲手调制熏香,葛庆龙《赠僧》:“舶香亦带鱼龙气,自采枝头柏子烧”,描写的就是僧人摘柏子制香为炉熏。

柏子为侧柏之果实,有清润降敛,宁神调气之效。柏实经过简单的炮制就可当作香料焚熏,周嘉胄著《香乘》中有柏子香的制法:
柏实不计多少, 带青色、未开破者。右以沸汤焯过,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烧之。
古朴清雅的柏子香,能给人清静幽寂之感,非常适合僧人清修之用。
柏子香也被僧人用来款待访客,戴叔伦《二灵寺守岁》:“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苏辙《游钟山》:“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在僧人的带动下,取材方便、制法简单的柏子香,很快在文人之间流行起来。当文人需要独自清静时,便会在炉中焚一颗柏香。陆游《春晚书斋壁》: “呼儿烧柏子,悠然坐东轩”。
除了自然朴实的柏子,桂花也被僧家收于炉鼎之中。桂花以气味芳香见长,邓肃《岩桂》夸赞桂花:“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了僧人用桂花制香的方法:
山僧以花半开香正浓时,就枝头采撷取之,以女贞树子俗呼冬青者,捣裂其汁,微用拌其花,入有釉磁瓶中,以厚纸幂之。至无花时于密室中取至盘中,其香裛裛中人如秋开时,后入器藏,可留久也。
桂花全开后香味会减弱,制香要采摘半开的桂花。将冬青树子捣烈绞出汁液,与采集桂花混合搅拌均匀,入瓷罐密封窨藏一段时间,即可为香薰。
此香有点像今天的无火香薰,将窨制好的桂花香,放在瓷盘中就能为室内熏香,满室的桂花清芬,让人仿佛置身秋日盛开的桂林中。
与桂花搭配合香的冬青子,有发香之功效,能增加桂花香味的扩散力。桂花与冬青子调配熏香的方法,在周嘉胄《香乘》中也有记载:
用桂蕊将放者,捣烂去汁,加冬青子,亦捣烂去汁,存渣和桂花合一处作剂,当风处阴干,用玉版蒸,俨是桂香,甚有幽致。

此方与《墨庄漫录》中桂花香的做法略有不同,是将桂花、冬青子捣烂去汁,混拌在一起,做成香丸或香饼焚烧。
花材制作的熏香,直接焚熏香气不佳,多焦糊之气,需以隔火片煎香。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三,诗言:“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杨万里的小书童对焚香一事不懂,将木犀香直接放在了炭火上,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很大,杨万里赶忙让书童取来隔火煎香所用的银叶。木犀香即桂花香,宋人习惯称桂花为木犀。
杨万里焚熏的木犀香,为定水寺德璘禅师所赠,其配方未见当时人记载,通过杨万里对木犀香的描写:“万杵黄金屑,九蒸碧梧骨。”可知,德璘禅师所制木犀香要比《香乘》中桂花香精细繁复许多。
北宋名僧智月禅师也有以木犀为题的香方——智月木犀香,与德璘禅师制香不同,智月木犀香不以桂花合香,而是用香药模拟桂花的香韵。陈敬《陈氏香谱》智月木犀香:
智月木犀香,白檀一两(腊茶浸炒),木香、金颜香、黑笃耨香、苏合油、麝香、白芨末已上各一钱。右为细末,用皂儿胶鞭和,入臼捣千下,以花脱之,依法窨、爇。
为了增添焚香的雅趣,特意用印模脱成花形香饼焚熏。精美的香饼不仅用于焚香,还可将香饼穿孔系线,佩带在身上。
依托僧人之名的香方中,最具特色的是僧人惠深所创“湿香方”,陈敬《陈氏香谱》“僧惠深湿香”:
地榆一斤、元参一斤(米泔浸二宿)、甘松半斤,白茅一两、白芷一两(蜜四两,河水一盆同煮,水尽为度,切片焙干。)右为细末,入麝香一分,炼蜜和剂,地窨一月,旋丸爇之。
此香以气味芳香的中药合和调配,为僧人日常养生用香。《颜氏香史序》中说:“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观、通神明而去尤疾焉。”僧惠深湿香制剂为膏泥状,焚香时取一点香膏,搓制成香丸焚爇。
宋代,禅宗僧侣与文人间交往频繁,经常互赠香方。像广受宋人喜爱的“韩魏公浓梅香”,就是由苏轼赠予诗僧惠洪,再由惠洪续传黄庭坚。
惠洪对浓梅香很是喜欢,其诗作多次提到焚熏此香。释德洪(惠洪的原名)《赠珠维那》:“聊炷返魂梅,将以熏道情”;《竹炉》:“自拭锦绷含泪粉,要焚银叶返魂梅”。
惠洪诗的中返魂梅即韩魏公浓梅香,黄庭坚形容此香“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浓梅香的香名未能彰显梅香幽清,而改名“返魂梅”,也称“藏春香”。
宋代文人日常的焚香活动,除了单纯的感官享受外,也具备了参禅悟道的欣悦。“闻香参禅”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庭坚,其《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诗言:“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

香道 | 東方的氣味美學

在香气中,唤醒心底尘封的诗意。

(0)

相关推荐

  • 花谱通香谱,古人以香花制作的熏香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宋人称为"四般闲事".这四项生活雅趣相互配合,让古人居家生活趣味无穷.<茗谭>:"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 ...

  • 慧能肉身、玄奘造像都没有:今天,僧人在头顶烫香疤早已被废止!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和尚的头顶上,有若干如同黄豆大的烧疤,这是僧人在受戒时燃香所烫的戒疤,佛家叫"爇(ruò)顶". 然而,据学者研究,在唐宋以前,并没有僧人爇顶的记载.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10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10 了明长老曰:"身为死物,其内活泼泼地者为活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予深爱此语. <梵网戒>云:&qu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9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9 三曰性不邪淫.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贪染之心,何况从事于非道? 四曰性不妄语.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8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8 其二曰:生子不宜杀生.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子母俱安则幸.不思一切禽兽亦各有子,胡为庆我子生,令他子死母亡,于心安乎?婴孩始生,不为造福而反造业,愚亦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7

    <真人大计>曰:"奢懒者寿,悭靳者夭,放散劬劳之异也.田夫寿,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彭祖曰:"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6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6 上元夫人谓汉武帝曰:"汝好道乎?勤而不获,实有由也.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暴则使气奔而攻神,是故神扰而气竭.淫则使精漏而魂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5

    古人云:"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无事." 又云:"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只因刚.思量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4

    嵇叔夜云:"服药求汗,或有勿获,愧情一焦,涣然流离,是皆情发于中,而形于外也.因知喜怒哀乐,宁不伤人?故心不挠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寿延矣." "宠辱不惊 ...

  •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3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3 <书>云:"欲多则损精.人可宝者命,可惜者身,最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