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坛

钦安殿是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宫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后拆除。

大殿为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顶。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惟殿后正中一块栏板为双龙戏水纹。 钦安殿的雕石是紫禁城建筑雕刻艺术中的精品。月台前出丹陛,东西两侧各出台阶。院内东南设焚帛炉,西南置夹杆石,以北各有香亭1座。殿前院墙正中辟门,曰"天一门",东西墙有随墙小门,连通花园。

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传说玄武为北方神灵,代表28星宿中的北方7宿,为龟蛇状。在阴阳五行中,北方属水,色为黑,守护紫禁城建筑免遭火灾。明永乐皇帝自诩为真武大帝飞升500岁之后的再生之身,在他的推动下,宫中真武大帝的信仰特别盛行。

(图为故宫一角)

嘉靖时期,由于皇帝笃信道教,对钦安殿大加修葺,重造庙宇,再塑金身,并于此设斋打醮,贡献青词,奉祀玄天上帝,歌颂皇帝至诚格天。嘉靖一朝宫中经常发生大火,为防火灾,嘉靖皇帝更是潜心奉玄修道,供奉玄武大帝作为压火的镇物。他还特别在钦安殿垣墙正门上题写"天一之门"4字。

(图为故宫一角)

清代诸帝虽信奉喇嘛教,但并不排斥道教。康熙、雍正两朝都先后在此设过道场,为皇太后祈求福寿安康。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在此拈香行礼。每年的节庆及农历8月6日至18日,是道家的大祭日,明、清宫中的道官道众按例设醮称表,架供案,奉安神牌,皇帝前来拈香行礼,祈祷水神保佑皇宫,消灭火灾。

钦安殿内设置道场,举办演教活动时,有时会请宫外的道士主持道场。康熙、雍正时,曾经在丧礼期间为太后设置道场,举行追荐仪式。钦安殿事务由太监道士管理。

▼钦安殿是皇帝供奉北天玄武大帝的场所

钦安殿内景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故宫博物院藏

陈设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朱漆描金龙木供案前。灯座铜质,底为方形,四角立有四座小山,中间耸立的是须弥山,山体为柱,上为圆形以承铜灯罩。有四条龙立于四角上,每条龙皆一爪按住山顶,一爪支撑于地,一爪上举以承铜丝罩,一爪下扶,弯颈抬头;另有一条游龙,一爪上举托住须弥山。五条龙俱为泥金质地。铜丝罩内为铜条龙骨,外罩铜丝编成的罩子,上下有口可开启,灯盘悬于上口。铜丝罩一侧开有一门,以便添油和点灯之用。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灯安置于一红漆描金香几上,几面方形,束腰,腰上的角柱与间柱共计九个,柱间开光雕刻椀花结带纹。鼓腿足外撇,上雕二龙戏珠描金纹,下承以方形托泥。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其现供铜丝圆罩海灯一件,料珠幡二首,显远镜(轩辕镜)、盘香、灯等五件亦交造办处见新办理。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故宫博物院藏

陈设于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一侧。玉质,圆口素颈,口沿饰回字纹,筒形腹,上雕三道竖棱线,并刻寿字。三道竖棱线把腹部分割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内雕刻一种图案,其一为「海屋添筹(寿)」。双蟠螭形耳,耳中穿环环相套的玉链,玉链的挂钩为铜质,上饰玛瑙珠。珐琅盖,饰狮纽。圈足,上饰莲瓣纹。鼎式炉口沿外刻「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海晏河清」,出自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旋闻海晏河清,远播民舒物泰。」意指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清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鼎式炉附描金漆木架,木架也立于红漆描金香几上,底盘雕刻海水江崖纹,从海中涌出须弥山以承托海晏河清鼎式炉,木架的三根支柱雕刻成从海水中涌出的三条升龙,十分巧妙地构成了用于悬挂海晏河清鼎式炉的支架。所在红漆描金香几面方形,形制与前例相若。

清「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钦安殿现安玉提炉香几糙,着照中间安海灯香几样式一样成做香几一对。钦此。于本年四月十三日催总六达子将做得香几一对持进安讫。

清 嵌玉宫词灯(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组挂饰(宫灯,香盘各一对及轩辕镜一件)悬挂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屋梁上。

嵌玉宫词灯木框描金,嵌料石,垂璎珞。灯罩为方形,四面膨出,上下敞口,口沿形如毗卢帽,饰卷莲纹。灯罩框架饰蟠螭纹,四面嵌玉,中间所嵌玉板上刻龙纹。灯罩下垂璎珞绦结。灯罩内置挂灯。

清 铜盘香(一对) 故宫博物院藏

盘香又称环香,由香条弯成螺旋盘绕的环状,悬垂如塔,用于供神祭祀时点燃。钦安殿所供盘香却为铜质,是非实用的供器。此对铜盘香及香帽、托盘不是连铸的整体,而是靠挂绳连在一起:盘香悬挂于中间;毗卢帽状冠叶饰卷莲纹,嵌料石,垂璎珞;圆形托盘用以承香灰,下亦垂璎珞绦结。

清 银质轩辕镜 故宫博物院藏

轩辕镜于乾隆九年二月十二日从延春阁请来。轩辕镜银质,素面,上系挂绳,绳中套一画珐琅葫芦,上饰团寿纹和蝙蝠纹。穹隆形帽顶,上刻龙纹,四周伸出龙头,嘴含璎珞绦结。

清 瓷胎珐琅锦上添花大缸 故宫博物院藏

大缸陈设于东梢间。缸体呈钵形,圆口,上鼓腹,平底。腹部纹饰华丽繁缛,分三部分:上部绘如意线型连续分隔的卷莲纹;中部满地装饰,绘各色花朵,其间还穿插绘有如意云纹和“吉庆(磬)有余(鱼)”纹;下部绘规整的莲瓣纹。大缸配木架,中安转轴,可支开、合闭,架腿雕饰蟠螭纹。《钦安殿佛像供器档》(陈二二二)记载:“光绪五年五月初六日,增禄交来洋彩瓷缸一对,随红木座。”

此缸在高功做法事时用以取水。《清微黄箓大斋科仪》记载:“夫水者,先天真液,厚地灵津,源发昆仑,润九垓而普遍。派分银汉,泻万里而澄清。今将遍洒于坛场,用以荡瑕而涤秽,祗迎仙驭。式显真风,教有灵章。众当持诵,密念唵咄吒。天地自然,岁气分散摄。”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故宫博物院藏

瓶陈设于西大龛前东侧。铜质,盘口平沿,束颈微溜肩,圆腹下垂,深圈足,颈侧对称饰如意云头式双耳,耳内各套坠一活环。口沿上下边缘以两周弦纹做成开光,开光内均匀分布双回纹。口沿下微敛,饰以变形云纹。颈部由两圈弦纹分割,弦纹之间均匀排列六颗凸起的圆形波浪纹旋突,颈下正中方框内刻“大明弘治年造”六字横行楷书款。腹部对称分布各种浅浮雕变形云纹、异形回纹、海水江崖纹,正中为变形兽面纹。圈足宽度同口沿一致,边缘亦饰以两周弦纹。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 刻花活环铜瓶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瓶纹饰繁复,均以弦纹随形开光,浅浮雕处全部鎏金,显得庄重华美。瓶中插有一束硕大的金漆木多头灵芝,瓶口与灵芝以一个大金元宝连接,所插灵芝花以表仙瑞。

此瓶配朱漆圆几,束腰,三弯腿,带托泥,束腰上镂雕卷草纹,通体饰描金龙纹和祥云纹。

清 彩绘云龙纹大鼓 故宫博物院藏

大鼓陈设于钦安殿内东南角(即东梢间南窗内),与西南角的铜钟配合使用。鼓木质,圆桶形,描漆彩绘,双面蒙皮。鼓面彩绘二龙戏珠图案,中绘火焰宝珠,左右各绘一升一降二龙,龙身细长,火焰缠身,其间点缀小如意云朵纹。鼓身两侧饰两排圆钉以固定鼓面,同时也起装饰作用。圆钉外侧彩绘椀花结带纹,圆钉内彩绘云龙纹。鼓身左右、上部均装有用以固定于鼓架的铜环,铜环挂在鼓架上泥金仙鹤的铜喙上。

清 彩绘云龙纹大鼓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大鼓配木质朱漆五彩鼓架,通体施地仗彩绘,饰五色云纹,框架的左右和上部饰三只泥金仙鹤,展翅、张嘴衔环,仿佛从祥云中翩翩起舞衔鼓而出。架帽饰如意云纹,架座饰抱鼓石花牙。清宫内务府《奏为钦安殿添造楠木龙龛等项约估银两事》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钟鼓架二份,旧金不动,过色见新”。

钦安殿的道场在早晚开静、止静(作息)时以大钟钟声为号,大鼓与大钟、板等配合使用。坛场时也要击鼓,法官执令运念招天将时,道众擂鼓,法官唱和曰:“吾今领天将,发天兵,扬天鼓,振天声,飞金铃,驾火轮,知生死,运璇玑,三五吏兵,与吾同行,急急如律令。”

清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故宫博物院藏

签筒陈设于钦安殿抱厦内。签为竹质,上髹朱漆,为条圭形,上圆下方,签头部涂金,签上文字为阴刻填金。每一签上刻有「真武灵签第几签」及签名,下注明「上大吉」或「大吉」、「上吉」、「吉」、「中上」、「中平」、「中」、「中下」、「下」、「下下」十个等级的定性兆象,共计四十九签,「上大吉」签一个,「大吉」签七个、「上吉」签三个、「吉」签六个、「中上」签一个、「中平」签一个、「中」签四个、「中下」签四个、「下」签八个、「下下」签七个。

清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故宫博物院藏

签筒为木质,髹朱漆,筒身上饰圆箍条线,涂金。筒身与下附须弥圆座之间饰一圈莲瓣纹,座的上、下枭饰仰覆莲瓣,束腰饰马蹄柱,开光内饰卷草纹,圭脚饰云纹。须弥座下承带托泥四足圆座,四足为如意头造型。签筒配黄绫罩。

《钦安殿陈设档》(陈四二五,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抄本)记载:经格二座,上安:《皇经》二十四部;《道经》十部(贴黄签: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总管得意奉旨交包衣昂邦敬征领去《道经》十部);《满汉签薄》二部;大小签筒二个;乾隆款青花白地瓷花瓶一对。

▼ 钦安殿的十二雷将神像画

钦安殿东西次间与东西梢间北壁的十二雷将神像画

钦安殿内有十二位雷将的神像画,贴于东西次间和东西梢间的北壁。画纸质,彩绘沥粉涂金,其特点是四周涂绿色边作为画框,画框部分粘贴于墙上,画心部分不粘贴,酷似画在墙上的壁画。十二雷将神像画以明间的五龙捧圣画(即真武神像画)为中心依次配置于两侧。

钦安殿北壁神像画现貌

这十二位天将在各自原属道派中,各有其主法之神,如神霄法派以天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主法神,酆岳法派以紫微大帝为主法神,而以真武大帝统摄雷部诸将的构架应是在诸多雷法派别互相交涉、融合的时期由崇奉真武大帝为祖师的武当清微派在宋、元之际完成的。明人余象斗的《北游记》更将此进一步进行戏剧化增演,成为「真武收三十六位诸神」中的一部分。

钦安殿的这一组神像画,在排列顺序上,先东后西,依次向外分别为:邓、辛、苟、殷、张、陶六位天君,马、赵、王、毕、温、岳六位天君。其中王、殷、苟、毕四位天君被安插在神霄四将与酆都四将之间,较为罕见。较为理想的排列顺序可能是:邓、辛、张、陶、王、殷、苟、毕、马、赵、温、岳。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

▼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邓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首位,名燮,字伯温,为神霄雷霆三帅(邓、辛、张)之首。

道经中称之为「雷霆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邓天君」。邓天君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手持雷钻。

据《上清玉枢五雷真文》记载:邓天君为黄帝时统军邓伯温,助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见黄帝修道登天,遂入武当山修道。因杀戮之罪不能升天,上帝念之,封于武当。因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日甚,侵欺日增,遂发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恶人。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身体变化,状若蝙蝠,凤嘴银牙,两腋生出大翅,手足皆龙爪。遂飞游太空,吞啖精怪,斩伐妖龙。上帝封其为律令神,隶属神雷。雷部诸天将中,以邓天君神威最大,凡行雷法之士,于五月五日祭之,能驱大祟,摇动山岳。瘟疫鬼魅、蛊毒、山魈,闻此神名,悉皆恐惧。

苟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留吉,号曰「阳雷神君」

苟天君与「阴雷神君」毕宗远同为清微派雷法主将。据《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记载:「欻火相,无翅,嘴不尖,青面,红天衣,紫结巾,欻火脚,执雷锤钻。」此与钦安殿神像画所见基本吻合。

张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珏,字元伯,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三

道经中称之位「雷霆行令飞捷报应张天君」。张天君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右手持令旗,左手持令牌。据宋代茅山祖师白玉蟾《雷霆三帅心录》记载:「神霄雷霆三帅皆为伏羲后裔。太昊伏羲氏、神农、黄帝递传至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长曰傒,次曰隆延,隆延生扶风,扶风生挚,即张帅。以功封于张地,因以名氏,故姓张。」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祈雨、拜斗的道场中召请张天君临坛助道,又称张使者。

西次间北壁神像画

▼ 西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辛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首位,名汉臣,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二

道经中称之为「雷霆正令都督尚书辛天君」。据《先天一炁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记载:「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皂靴,左手执雷簿,右手执雷笔,上有火光。」此与神像画吻合。据白玉蟾《雷霆三帅心录》记载,帝喾高辛氏次子叫隆延,辛天君是隆延的第二子,其辛姓乃追溯其祖先高辛氏之故。

殷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郊,为地司法派之主将,道经中称之为「天心地司起煞猛吏太岁殷元帅」

天君孩童相,颈系勒帛,饰项圈,袒双臂,身着护腹甲,赤足,右手持方天画戟,上系一黄幡,饰臂钏、手镯。与道经中之记载吻合。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开工动土、起煞的道场中召请殷天君临坛助道。

陶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又称「雷霆天医五雷陶天君」

头戴天丁冠、凤喙、背生肉翅、赤足、右手持剑,左手持药瓶。《元始天尊说北方北帝伏魔法忏》称其为「雷霆驱邪治病陶天君」,是为降药治病的神将。

东梢间北壁神像画

▼ 东梢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马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首位,名胜,字德先,道经中称「正一魁神灵官马元帅」

白面美髯,头戴方角幞头,身着黄短绣衫,右手持枪,枪上有白蛇缠绕,左手持金砖一面,足前有风火轮相导。马天君的形象多为白面三目,故民间有「马王爷三只眼」之说。

据《金臂圆光火犀大仙正一灵官马元帅秘法》记载:灵官即南方火中之精,火中之王,火中旺炁(气)。南方属午,午属马,灵官即借马字为姓。南斗有六星,第六星为「胜」,即为灵官之名。又说,午上月是胜先,故以「胜」字为名,字德先。玉帝观其威烈,赐以「旭」字为隐讳。盖「旭」字阳极也。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拜斗解厄、延生的道场中召请马天君临坛助道。

王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善,道经中称为「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

红面,身着红短绣衫,右手执玉帝所赐「赤心忠良」金牌,左手执金鞭。

据《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记载:「此神是南斗离星之火,燮火万里,掷千重火车,辖落飞走乾坤,功莫大焉。」据记载,王天君原为湖南湘潭城隍,因扰乱地方百姓被汾阳萨真人(崇恩真君,传为宋代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以雷火焚烧庙宇。天君不服,上诉至玉帝,玉帝敕赐金鞭,令其监察萨真人过失。王天君尾随萨真人一十二年,真人并无过失,且道行圆满,将登天界,天君便从河中而出,拜萨真人为师,弃恶从善,与师盟天,发誓维护正道,惩恶扬善。真人上奏玉皇,特赐金牌,并封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车纠罚铁面无私豁落雷公」,职任先天剪除凶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净宅、祛秽、驱邪的道场中召请王天君临坛助道。

温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琼,字子玉,道经中称「东岳地祇翊灵昭武使正佑侯温元帅」

青面赤发赤须,头戴幞头包巾,右手持玉环,左手持玉皇敕赐「无拘霄汉」金牌,身着铠甲。温天君是泰山神东岳大帝部将「东岳十太保」之首,七岁学习禹步为罡,十岁通晓百家之言。得苍龙口吐宝珠,吞而变化为青面赤发之神,顶盔披甲,左手执玉环,右手握铁锏,英毅勇猛,因为护法有功,被东岳大帝封为「东岳十太保」之首。玉帝封他为「亢金大神」,赐「无拘霄汉」金令牌一面,可以有事出入天门早奏,并奉旨巡察五岳,慈惠民物,驱邪伐妖。

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发奏公文的道场中召请温天君临坛助道,传递公文。此外,东岳诸司赦罪翻案等事,也要召请以温天君为首的东岳十太保。

西梢间北壁神像画

▼ 西梢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赵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一位,名朗,字公明,道经中称其为「正一龙虎玄坛金轮如意执法赵元帅」

黑面虬髯,头戴铁幞头,右手执竹节钢鞭,身边蹲有黑虎一只。据《赵元帅录》记载,天君系终南山人,秦时避难于山中修道,功行圆满,被玉帝敕封为神霄副帅。东汉时,张道陵在龙虎山烧炼大丹,飞神奏帝,请威猛神吏为之守护,上帝即派赵公明任正一玄坛元帅,护卫天师丹灶,永镇龙虎山。

此外凡是公平买卖,求财运亨通,对神祈祷,无不如意,故民间亦奉赵公明为财神。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求财、驱瘟的道场中召请赵天君临坛助道。

毕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宗远,号曰「阴雷神君」,与「阳雷神君」苟留吉同为清微派雷法主将

据《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记载:「欻火相,青面,皂衣,欻火脚,执斧锤。」此与钦安殿神像画所见基本吻合。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

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间千年石乳,诞生成人。长大后自名田毕,曾助女娲氏补天,又助黄帝战蚩尤。后隐于华胥,改名田华。汉末妖魔纵横,奸邪百出,玉帝封以雷门毕元帅之职,敕掌十二雷霆,辅佐玄天上帝诛瘟役鬼,上管天地水旱,下纠群魅出没,中击不仁不义等辈。

岳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名飞,号曰「神霄荡虏鄂王岳元帅」

丹凤眼,美髯须,头戴幞头冠,身着铠甲,外罩红短绣衫,右手持长枪,左手捋须。岳天君即武穆王岳飞,他曾率领宋军抗击金兵,后被奸相秦桧陷害,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受到世人赞颂,被祀为神,称为岳元帅,成为雷部天将之一。

▼ 十二雷将排座次

钦安殿东梢间北壁神像画现貌

道教雷法中之十二雷将,即十二名从神,或又称十二天将。由于雷法中天将的序列经历了多个法派共同增益的集结过程,并非一时、一派所形成,故所谓十二天将的序列并非固定,但神霄法派的「邓、辛、张、陶」四天君,酆岳法派的「马、赵、温、岳」四天君,清微法派的「苟、毕」二天君,地司法派的「殷天君」、西河法派的「王天君」是出现率最高的,这在钦安殿的神像画中也得到了印证。

钦安殿西梢间北壁神像画局部

钦安殿西梢间北壁神像画上所绘黑虎

- END -

(0)

相关推荐

  • 道教索隐·五雷符之文化(二)

    雷法在道教法门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雷法在丹鼎派及符箓派都广泛的被道士法师运用,在于社会群众中,雷神的象征也是惩奸除恶教化子民的代表,深植于人心之中. 对雷神的崇拜和雷法的修持与运用,是中华道教中最重要 ...

  •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 道教有一门“盗天之术”,据说学会以后三年就能发大财

    道教认为盗天而无殃(出自<列子·天瑞>),也就是说,向天地宇宙偷东西,是不会有祸事的. <阴符经>也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

  • 李信军:道教医学与传统中医学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重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为此,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因此 ...

  • 传几个道教驱邪小法术,如遇情况皆可一试!

    道教南宗 拜近些年修真修仙小说和影视剧所赐,大众对于神仙这个角色充满了无限想象,比如<花千骨>中的神仙师父,没事御剑飞行,眨眼就可以绕地球一圈,或者来个法术,立马枯树开花!这些充满了想象力 ...

  • 【道教人物】宋龙渊真人

    宋常星,号龙渊子,山西人,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弟子.宋氏乃于顺治六年(1649)参加科举考试,被钦选为探花,在朝廷供职三十余年,先后担任国史 馆总裁.都察院都御史.兼经筵讲官.侍读学士,于康熙十八年( ...

  • 一位女道长提供的6个道教驻颜术秘方!

    道家坤道(女道长)对驻颜之术,造诣精深.可能是因为女子比较爱美吧,即便是入道后,也会对此有些执着,所以衍生了很多驻颜术的问世.但是很多都是秘术,在此不便公开,只写一些简单可行但是效果却很好的方子. 我 ...

  • 越来越可怕,真的会人民留一半?中国道教呼吸法救人,疫情可自救

    越来越可怕,真的会人民留一半?中国道教呼吸法救人,疫情可自救

  • 清代木雕《道教法器一组》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本组法器共记7件,带老朱砂,皮壳包酱非常漂亮,雕工精湛,辟邪利器. 令牌:又名雷令.五雷号令.为圆顶平底之木牌.侧面边围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上圆下方的形状 ...

  • 民国时期道教抄本——先天掌心雷秘诀

    先天掌心雷秘诀一书,绘制了许多雷神形象,记录了甲子神符,丁丑神符等等.还附录丁甲奇门秘诀.全书一共40筒子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