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待流苏花落人间
上巳节,待流苏花落人间
今天是上巳节,也称作修褉日,古人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在兰亭修褉,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后,历代文人都喜欢在这一天玩曲水流觞的游戏。看明清的福州文人的诗文,知道他们多数会在修褉日到鼓山的桑溪去庆祝修褉日。除了桑溪,他们还在哪里可以庆祝修褉日呢?
请打开下面文章链接阅读:
今人似乎不知道上巳节,因为这已经是工业社会。而古人是根据农历节气生活。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因此所有的节气都被百姓牢记在心了。
由于上巳节是在水边沐浴,出门郊游,给予很多青年男女认识的机会,后日渐成了中国的情人节。我也并不知道今天是上巳节,却在上巳节做了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清晨六点出门等花落、拾花。
为何在上巳节拾花呢?上周天,植物女史明媚说衣锦坊的流苏最近要落花了,想去拾花。一是落花很美,值得欣赏;二是流苏的花可以直接泡水饮用,晒成干花更养生。明媚去年拾了不少流苏,今年还想来。植物群主青色听后立即响应。我很惊讶,她们年年到同一个地方看同样的花,不会觉得失去新鲜感吗?
无论如何,我也想去看落花。不久前,郭德立老师刚拍了一个流苏落花的视频,只见画面中白色的花朵徐徐从树上落下,在地面上慢悠悠地随风滚动,仿佛与风嬉戏一般,十分动人心弦。
拍摄:郭德立
大家也好奇,下周三早上会落花吗?于是,周天晚上我们先到衣锦坊探花。左看右看不确定。明媚说,华林路有家锅边不错,不管是否落花,我们都去吃锅边。我是锅边迷,顿时眼睛一亮,说我要去看落花,吃锅边。就这样,我们的拾花锅边群成立了。
为了看落花,我昨晚8点20分就去睡觉了,早上六点醒来,激动地打了车,赶到衣锦坊,巷子里安静得很。
来到流苏花下,只见树上的花有一半是枯萎的黄色,还有一半很结实地黏着树枝,没想落下的样子,似乎还傲慢得很,逼着我只能一直抬头仰望它。
此时,地面上有一些不起眼的白色丝条,让我怀疑,我期待的一场落花如缥缈飘雪,这个心愿今天能实现吗?我马上把自己看到的情形发到群里。
不一会,爱花的女友们陆续都来了。明媚抬头看了一会,又看看地面就开始叹息,说今年好奇怪啊,花期这么长,花又这么小朵,不如去年看到的美。青色也仰望了一会,和她发出同样的感叹声,说去年真的很美。我不禁好奇地问她们,为何每年都来看呢?不都是一样的花吗?
她们高兴地说,喜欢看,每年看花的感觉都不一样,每年在此也似乎有奇遇。明媚和青色就是在此相遇的。我恍然大悟地点头,原来花下的故事才是最美的。
我想起了台湾女作家写的一篇散文《白雪茶树》,读来如在梦中。不是白茶花多美,而是爱花的那份心境、追花的过程令人着迷。想来,我对爱花者的认识还是浅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从前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诗,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种浪漫是采菊,有一种心情是悠然。东篱、南山都是次要的布景,换作土墙、水边不也很好吗?
今天青色来,专门为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朵红色木棉花。此前,我和青色在集贤宾喝茶时,花道师半碗来,也是在芙蓉弄捡了一朵木棉花带给青色。半碗当时说,她们花友见面都会带花给彼此。我便啧啧称赞。青色又补充道,她们花友到了哪棵花树下,还要把落花堆好,摆个造型后才离开,目的是让后来的花友知道他们来过了。这是他们留给彼此的一种记号。
过了一周,她们去山上赏花、拍花。半碗又发了一个图片给我。她在山间捡到一种常见的小花,编成了戒指戴在手上,送给花友。我被她的这枚花戒震撼了,直觉得这才是一个文人该有的美好情怀。文人没有如此朴素又诗意、有趣的生活,只是为写而写,就不是文人了吧,只能算是卖字为生的文字民工。
古代文人散文为何千百年来都有粉丝追捧?因为他们记录的生活太美好,而那种生活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比如张岱、李贽、袁枚、李渔、郑板桥的散文,各有特色,却都是生活的内容,体现了一种人生情趣、精神追求,还有人性的温暖、美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都是灵魂有趣的人。
虽然流苏当天没有落花,但我也在地上捡到了这些。明媚说,这些花很多在树上枯萎了,没有落下。昨晚大雨,这些花也没有一整朵的落下,而是一丝一丝地飘,就是因为花朵太小了。如果花朵够沉重,风雨一吹,便落下了。
今年看来无法欣赏流苏花雨了,我有些失落。而明媚、青色、半碗往年已收集了不少流苏花。她们会晒干花做茶、酿花酒。我羡慕地看着她们,仿佛她们的脸都变成了花。
你如果结交几个花友,是否会和她们见面时交换一朵花呢?
摄影:郭德立
踏花笔记《写给春天的情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