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花香

题记:献给传递花香的人

缘起:

时光荏苒,我的小学老师们,你们还好吗?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您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您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您与我共同度过的童年时光,如花香清新淡雅,恒久绵长,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情深:

一年级的冯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的新老师,记忆中的她每天不停地强调我们的纪律,叮嘱我们做题要认真、坐姿要端正,嗓子总是沙哑的。一次因为我耍脾气不去上学,冯老师就亲自到家里给我做工作,骑自行车带我回学校,半路中老师和我说了很多,说了什么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平时一向严厉的冯老师说话很温和,给了我妈妈般的温暖。

二年级的班主任是温柔、漂亮的高老师,她话语不多,但是课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都喜欢她。因为她脾气好,我们那帮调皮的孩子总会弄些新花样。记得老师回家给孩子喂奶的一节自习课,我做完作业没事干,看着布置陈旧多年的后黑板,突然有了翻新的想法,于是和几个小伙伴擦掉了一部分模糊的图画,画上了颜色鲜亮的队旗。老师回来后不但没有批评我们,还表扬我们有想法、有创意,之后整个黑板都被我们二年级的那帮小学生重新布置了。从此,办黑板报也就在我的学生时代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喜欢上了办黑板报、手抄报,班报、校报都留下了我写写画画的足迹。印象中有这样深刻的一幕:高老师让我在黑板上板演后,自言自语道“字写的不错,以后得好好锻炼锻炼你。”从此,我便成了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得力助手,一直到小学毕业。也正是那些蹬着板凳在黑板上抄题的日子,练就了我写字不用尺子照样能写成一条线的本领。

三年级我遇到的是一位白白胖胖、小眼睛的老教师——董老师。记得我们班来了一位腿有残疾的男生,他走路不方便,董老师就安排两位强壮的男生每天课间带他去厕所,他回答问题不用起立,他交作业也有专人负责。因为行动不便,每天中午都是家长给他送饭,冬天到了,饭凉的快,老师就把他安排在离炉子近的座位,便于他在炉子上热饭。老师对他的这些好,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凡是这位外地的大龄插班生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热情的伸出双手帮助,从来没有嫌弃过他。我们的董老师是有名的押题高手,每次考试前她都在黑板上列出可能考的生字,分析可能出的考题,命中率特别高。

到了四年级,我遇到了全校闻名的严厉老师——刘老师。据说,刘老师带班有独特的方法,带出来的班级纪律总是全校最好的,没有一个学生敢在刘老师的班上挑刺儿。事实也真是这样,刘老师不爱发脾气,但是一发脾气我们谁都会吓得出一身冷汗,他对我们的坐姿要求非常严格,手放哪、脚放哪都有要求。不记得她骂我们,不记得她打我们,只记得她让一个个“宝贝级人物”进出办公室以后,自习课越来越安静,课堂越来越活跃,调皮捣蛋的没有了,作业不写的也消失了。在刘老师指导下,我们四一班形成了一个超级班干部团,最终也成为了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好多老师眼中的那帮“小虾小鱼”也敢和隔壁班的“大虾大鱼”比成绩,也能在全镇排第一第二。得知刘老师要休产假,同学们都想表示一下心意,班干部几次组织班会商讨,最终决定将我们平时的零花钱放在一起,给老师即将出生的宝宝买一套漂亮的衣服,表达我们对刘老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五年级的董老师留着马尾辫,长得不漂亮,也不爱打扮,但是极其认真负责。我们教室是离办公室最远的,但董老师是全校到教室最早的。记忆中的董老师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题,晚上放学了还在办公室里认真批改作业,班上的大事小情都亲力亲为,她还经常在课间找我们谈话,学生离她很近。董老师非常喜欢我,选我当班长,刻意锻炼我,给了我好多管理班级的权力。当我在管理班级有困惑时,董老师会及时的指导我、鼓励我。董老师还送我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我舍不得用,每天都当宝贝守护着,总是引来同学们艳羡的目光。那种温暖骄傲的幸福感,至今想起来都会让我心头一热。

升入毕业班,我遇到了两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年轻女老师,虽然他们分科教学,但是班上的事情他们都是共同处理。记得在讲周扒皮的一课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在课上表演课本剧,激发了我们的表演热情。周末,我们约好在某个同学家里搞创作,自编、自导、自演了好多生活小品。两位老师得知后,还鼓励我们将舞台搬到教室,表演给全班同学看。时隔多年,“心太软”那个小品还记忆犹新,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了锻炼我们的朗读能力,两位老师还精心策划了一场“朗读比赛”,找来录音机和磁带给我们配乐。朗诵得到的那个小奖品——一根蓝色的圆珠笔,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

小时候的我是文艺积极分子,所以我的小学记忆里最多的是高高大大、能唱能跳、会弹会演的音乐老师——李宝琴。李老师担任全校的音乐课,我校在各种节日、各种场合表演的文艺节目都是她精心指导的。晚上放学了,李老师摆好音响设备,带着我们排练舞蹈、合唱;炎炎夏日,李老师放弃午休,带着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笛子合奏;周末,李老师很少休息,在学校的操场上指导我们打腰鼓、舞彩带。后来,我们学校的百人扇舞成了镇运会的保留节目,一位老师要指导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一百个学生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这位朴素、勤劳的李老师坚持了好多年。

共勉: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八年。如今,太多的人都在祈求回报,而我和我的老师们的希翼却与众不同:遇到愚蒙者,竭力使之聪慧;遇到幼弱者,努力使之茁壮;遇到后进者,力求使之骎骎日上。埋下种子,青翠的枝叶交叠披覆,流光旖旎;浇灌幼苗,含苞的蓓蕾迎风怒放,馨香渐起。

我敬爱的小学老师们,今后,我仍会和您一样,腹有诗书,肩扛重任,心藏信念,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让教育的长途,一路花香鸟语,春意盎然......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

讲述自己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新京都文艺》作者:岳清国《“儿童节”思念董老师》总797期④2021年147期④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儿童节"思念董老师 作者:岳清国 --"六一"儿童节感恩思念已 ...

  • 实验小学五(6)班 董喆雯 : 寻访东梓关

     寻访东梓关 董喆雯:女,11岁,富阳实验小学虎山校区,五(6)班学生,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爱好看书,特长弹钢琴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活动--------走读东梓关. 一下车,一股岁 ...

  • 陆文三 | 岭下寻迹

                  岭下寻迹 10月2日早上,我还在床上没有起床,手机就响起了微信的信息声音.我打开来一看,是陆文明打来的.他跟我说:"回故乡了,不妨来岭下重访一下母校?" ...

  • 【教师文学-专栏】我的小学班主任(上、下) / 作者:施 扬

    我的小学班主任(上.下) 施 扬 题跋:小学是人生的第一学堂,而班主任就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前你可以在家里撒娇,可以在托儿所里胡闹,可一旦正式踏入校门,你就必须守规矩,而他(她)就是你最直接的向导. ...

  • 我的二货儿童节记忆

    文/张晓彤 图/网络 从十八岁开始,就有娃娃喊人家阿姨了,不过是面相成熟一点,心理其实非常幼稚的,可没办法解释,这就是我.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童年的记忆,特别是儿童节这样傻傻开心的日子. 某年,具体本 ...

  • 如何形容夏天的味道?或许是记忆中的花香

    如何形容夏天的味道? 下雨后,泥土中的青草香 沙滩上,风吹过海水的咸味 蝉鸣时,手中西瓜的清甜 还是记忆中某种花的芬芳? 栀子花 清新淡雅.轻盈 青涩中带着 一丝甜蜜的味道 仿佛是青春校园里 穿着白衣 ...

  • 那记忆中的玉兰花香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人不同. 又到玉兰花开时,不禁又想起爷爷来.我屡屡记不住爷爷的祭日,却在玉兰花的独特香味里想他. 记忆中的爷爷是个固执的老头,而且有着严重的大男子主义,对奶奶一点不好,经常骂奶奶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

  • 农村人记忆中的诚信——赊小鸡,曾经的那声吆喝是最淳朴的乡音

    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物质短缺,但那是真正的乡风淳朴,人人都讲诚信,邻里之间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即使是对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是客气热情.那时候的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偶尔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 ...

  • 老照片:记忆中的安徽马鞍山,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图为昔日商业大厦一带的城市街景,这个留有马鞍山人很多回忆的大厦在2013年被拆除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马鞍山市的商业综合体也是越来越多.昔日马鞍山的老牌商场,你还记得哪些? 图为昔日马鞍山火车站站台 ...

  • 孜叶日·努斯别克 || 记忆中的采棉季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孜叶日·努斯别克,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喜欢绘画. 记忆中的采棉季 前段时间,"新疆棉事件"闹得很厉害,唤起我关于家乡采棉季的一些 ...

  • 文学百花苑第六届全国文学大奖赛 049 记忆中的“代销点” | 赵玲霞

    作者 记忆中的"代销点" 赵玲霞 提起代销点,只有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才会记得. 我们村的代销点在二道街正中央,紧挨奶奶家.草顶.土墙,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土路,下雨天泥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