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养生要点
公历2021年06月05日丨芒种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周礼》
“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获。
“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的播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适逢每年公历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就是说,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也指忙,即从芒种开始要忙着种有芒的农作物,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思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正所谓: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长江中下游让人头痛的“梅雨季”也会如期而至。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赵师秀《约客》曾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的到来,是炎炎夏日的开始,阳气逐渐浮盛,但阴气也开始出现。
《皇帝内经》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和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通过睡眠,也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
因此,古人讲究“子午觉”:子时23点到1点,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睡觉,最能养阴;
午时,11点到12点,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时睡觉,有利于养阳。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佳,多睡反而会导致下午头脑不清醒。
中医称长夏属脾,脾喜燥恶湿,而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容易湿困脾阳或暑气伤阳。
从而出现身体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最容易疰夏。
因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远不如成人,特别要当心。
同时女性发病大大高于男性,年轻女性发病比例也不小。少数女性还会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症状。
饮食调理可以吃一些芳香健脾化湿之品,宜采用淡补、清补原料,如黄瓜、藕、豆腐、米仁、丝瓜、冬瓜、绿豆、西瓜、甘蔗、梨等。
清代御医们评述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当今的中医专家分析八珍糕的配方,认为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脾虚便溏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功效。此药香甜可口,而少药气,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亦可用于成人,亦一妙法。
每年夏天都容易“疰夏”的人,可以在湿热熏蒸的芒种季节适当服用一些藿香正气水,一日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一周左右,亦能有效预防“疰夏”。
在《月令》记载“仲夏阴阳交,生死之分,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
此月要在家中安守,做个宅人,避免去夜店、醉酒;房事有度、避免过度劳累。
古人有“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的提示,骑行、慢跑、徒步、踢毽子、打球都是不错的运动。
我们都知道汗孔会藉由出汗带走过多的热量,而身体就会舒爽起来。根据临床观察平素汗少的人与平素汗多的人都容易得病。
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我们出汗其实是宣通肺胃之气,交通内外。而且《内经》说“皮毛生肾”,适当的出汗是金生水的过程,肾水就是这样缓慢滋生的。
既然出汗是金生水的过程,那么适当的出汗是必须的,因而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太贪凉风。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
古有“芒种之日,不独美人惜花,更有英雄煮”之说。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熟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日本最古老的医书《医心方》上也说“梅可断绝三毒”,对治疗食物中毒、中暑和喝冷水导致的腹泻很有效。
可见这“青梅煮酒”,不仅是“论英雄”的助兴品,更具保健功能。
据说在盛产青梅的南京溧水县,至今还保留着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的习俗。
“清补”并不意味着单吃素菜、水果之类,也不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与素。
事实上,“清补”重在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消暑的功用,比如鸭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再者泥鳅,其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被称为“水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颜作用。
温胃三法:
芒种是驱寒的最好时机,“温胃三法”治胃病,常练可止胃痛、驱胃寒、养胃气。
点中脘: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处,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点按1分钟,中脘穴处会有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可以治胃痛,缓解紧张、焦虑。
开四门: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各两个,都在乳下肋部,用双手掌跟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揉心窝:心窝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缓解失眠的方法:
心包经位于双侧上臂内侧中线,见下图。由上向下按压,按压疼痛的地方重点按压,每日1~2次。
三毛穴是人体十二经络之外的奇穴,位于大脚趾有汗毛的地方,睡不着的时候切一片生姜,隔姜艾灸,过一会儿就会有睡意,效果很不错。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心慌不适感,中医称“惊悸”或“怔忡”。夏天是心阳最旺的时候,加上高温出汗量多,“汗为心之液”,心气受到扰动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心悸就是这段时间工作人群易发的一种情况。
“静心”
芒种季节适合调畅情志,可以适当的晚睡早起,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勤洗澡、勤换衣,以疏泄“阳热”。
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烦躁的节气里面保持自己的心境平和,最好是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这样您就不会让自己身体燥热起来,会觉得身体舒畅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