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周沫:记得啊,要是以后你们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
胡生:混得好就不能来找?
周沫: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来找我了。
——《后会无期》
马上就到国庆节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发小突然在微信上问我:“兄弟,十一回来吗?好久没一块撸串了!”
面对老朋友突然的问候,我有种说不出的惊喜,马上打出“傻逼,你终于想起爸爸了”,但还没点发送就删了,觉得怪怪的,虽然上学的时候经常这样互喷。改了好几句都不满意,最终只憋出一句很官方的回答:“好,有空一定去!”
友谊的褪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我想去吗?其实一点都不。不管是朋友亦或是恋人,在没有正面冲突的情况下,人一旦想要离开对方,就会选择慢慢疏远。先是聊天敷衍,再是不肯见面,最后顺理成章地断绝往来。这几年我基本和同学聚会绝缘了,真心没兴趣。
聚会,你会见到一些老熟人,你们努力地寒暄,尽力亲切地交换彼此的近况。突然你听到身旁有人冒出来一句:我记得你们俩当年可好啦!
对啊,我们当年可好啦!你尴尬地笑。接着恍惚地想,然后呢?除了尬聊以外,只能靠碰酒杯的声音来缓和气氛。
无论当年怎样,在经历这么多年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后,我们注定渐行渐远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大多数友谊都比较短暂。
明明从尿裤裆时玩到大的朋友,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了,无论你怎么追昔当年,对方依旧毫无兴趣的样子。
明明有过热血的校园回忆,毕业后也渐行渐远,再见也是偷看谁更鲜衣怒马,笑谁更膀大臀圆。
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这样想想也未必是坏事。
你将一个朋友拉入黑名单,必然也将另一个人“通过好友申请”。你被一个朋友圈“好走,不送”,也代表着被另一个朋友圈“欢迎光临”。
生活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的天壤之别,都会让故友作鸟兽四散。 这一点,看似残酷,但避无可避,也无需避。
高尔基说过,孤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当你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原则和看法,越坚持走自己的路,越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会越来越孤独,跟以往的朋友之间的距离便不知不觉越来越远。
这种“远”是一种排斥:这段友谊已不值得投资、这段友谊已没有未来。
与其相视如傻逼,不如相忘于江湖。
换个班级,换个学校,换个城市,换个公司,朋友都会换一波。虽然时代发达,讯息便利,可是时间却是有限的,你不能像切豆腐一样,平均分成几十块,然后一人一块分配给大家,你必须有所选择。
最怕有人突然问起“怎么很久都没看到你们一起了?”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你俩现在是不是关系不行了啊?”算是吧别问了,随它去吧。
一句问候,两句扯淡,就能把老朋友拉回来么?当然不能,随它去吧。
我不悲伤也不想挽留那些退出我生活的人,心就那么大,他们退出去,才会有新的人进来,随它去吧。
就好比去看一场电影,明明已经灯光亮起音乐结束,该散场了不要赖着不走,不要影响保洁大妈清理垃圾,收拾好东西,随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