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游戏怎么办?这位哈佛妈妈教你学会亲子间的“沟通艺术”

 看点    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使然,家长若怕耽误学习,用铁腕手段制止,只会激起孩子叛逆心理。如何用温和的方式规劝孩子,甚至激发起学习动力成为家长们的痛点。下文作者在美国私立高中任教,一女一儿分别就读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下文中,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孩子痴迷于游戏这一困境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哈佛家长百家谈 (ID: harvardparentstalk)

文丨虞文    编丨Travis

孩子对电子游戏很来电

怎么办?
我儿子生在虎年,长得也虎头虎脑的,  但要论脾气,他却更象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自带一根反骨,从不惧怕权威。
为了教育好他,我真没少下功夫。曾主动放弃工作八年多,闭门苦念育儿经。
家里购买的儿童教育,心理分析之类的书足足可以塞满半个书架。各路神人名家的育儿妙方也都被拿来一一试过,最后发现,对于像我儿子这样,既倔犟,又顽皮的孩子来说,高压政策极少有效果,唯有理解疏通方能达成共赢。
儿子从小迷恋电子游戏,起初我们采用各种强制措施限制他玩,但效果一直不佳。为此我们十分焦虑,常为此跟他发生一些很不愉快的冲突。
记得在儿子读高一(9年级)的一个深夜,大约凌晨2点多钟,我被家里火警器发出的警报声吵醒,起床后才发现是误报。由于火警器离儿子的房间不远,我便顺手打开了儿子的房门,想看看刺耳的警报是否也把他给吵醒了,结果我却吃惊地发现,儿子的床上空空的,人影都没有!
几小时之前,我明明看见他上床,关灯,睡觉的呀?我转身就朝电脑房奔去,准备把儿子逮个正着。
可我打开电脑房门,却发现房间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子上哪儿去了呢?我楼上,楼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找,可哪儿都没有儿子的踪影!
“不应该呀,他晚上睡觉前并没有什么异样啊!” 我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可许多孩子,在出事前,旁人也觉察不出任何异样啊......” 另一个声音在我的心里嘀咕道。
我又把每个房间搜查了一遍,从天花板到地上,从床上到床下,从柜里到柜外,任何犄角旮旯都不放过。
终于在我差点就要绝望的时候,我把躲在一张空床下的儿子逮了出来!
我松了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回到了肚里。正如我所料,儿子趁我们睡下以后,偷偷爬起来玩电脑。因为听到警报声,害怕被我发现就溜进了这个在电脑房旁边的空房里。
刚从床下爬出来的儿子显得很狼狈,眼里闪烁着恐惧和歉意。而我刚才还感到的恐惧和担忧在找到他的一瞬间就消失了,全部变成了满腔的怒火。
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或者踢他几脚!可我不敢,因为在北美,体罚小孩是犯法的。我只好扯着儿子的胳膊对他咆哮道,'你明天不想上学了吗?为了玩电脑,你竟敢欺骗大人,你太让我失望,太让人生气了!'
我心里的愤怒,如洪水一般,朝儿子冲去,我已经失去了此前的目的,我只想发泄。
面对我的盛怒和责备,儿子的眼神变了,以前的恐惧和歉意消失了,剩下的是恶狠狠的敌意。
他用力把胳膊一摔,没有向我道歉,反而对我大声吼到:“我的事,不要你管!” 随后便气冲冲地进了他的卧房,把门死死地关上了。
被逼出来的“战略调整”
这一夜,我辗转不能入眠。虽然我仍然感到愤怒和失望,但我还是慢慢地想起了在找不到儿子时的无助和恐惧,以及儿子的带着害怕和歉意的眼神,还有他那双最后变得恶狠狠的眼睛。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我的愤怒,失望和责备尽管也许有理,但对我儿子来说,却是毫无用处的。
有的孩子会在父母的盛怒下屈服,但我的儿子是个另类,我的愤怒只会把他原有的内疚和歉意赶跑,把他和我对立起来,成为他的敌人。
而且,我这一夜所经历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恐惧和绝望让我仿佛觉得这一切是上苍给我的暗示,是潜意识给我的警告!如果我跟儿子在玩电子游戏上的分歧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长此下去,我可能会失去他!
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刚才的恐惧和无助依然记忆犹新,我永远也不想再经历!
打那以后,我开始正面接受儿子确实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事实。
只要他有自制力,不影响完成预先制定的任务,我就不该总把玩游戏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一见他玩,就气不打一处来。
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认,除非儿子自己决定少玩或者不玩电子游戏,我的唠叨和责备是不会管用的。我唯一能做的,是在对的时候,调动他的自觉性。
其实儿子也并非一无是处,他门门功课一直是全年级第一,而且从来也不需要我费心。这说明他是有自制力的。

我一直以来对他的不满主要源于我觉得如果他少花些时间在游戏上,就可能在课外的各种竞赛中更加优秀。但事实上那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追求,也许是我太贪心,对他的期望永无止境,结果于他于我都没有好处。
于是我自己制定了一个对待儿子玩电子游戏的新策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今后儿子在学习上的一切目标都应该由他自己决定,我在旁边给予一些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不然他是不会感到有驱动力的。

2. 我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协助他制定目标,监督他完成任务,而不应该浪费在想方设法地不让他玩游戏。

3. 当发现他的行动与目标有差距时,我应该想办法调动他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愤怒和失望来解决问题,因为我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如果疗效未达预期,该受责备的是医生,是他/她的医术不够或者经验不足,怎么能跟病人生气发火呢?

不过制定一个新策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要真做到在儿子肆无忌惮地玩游戏时不发火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多年来,面对儿子经常性的挑战,我觉得好像每天都在跟儿子斗智斗勇,虽然“其乐无穷”,但也十分劳神费力。
虞文(左2)育有一女一儿
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
儿子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大四
寻找办法,调动自觉性
我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儿子读高中的时候,那时我已从育儿的幼稚期过渡到渐成熟期,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记得儿子那会儿正读高三,还有一年就要上大学了。快放暑假的时候他告诉我,已报名参加了物理SAT2考试(类似于中国高考中的物理考试),考试时间定在暑假之后。我以为他打算利用暑假来准备考试,所以很赞同他选择的考试时间。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儿子在暑假里的日子过得快乐无比,先是去参加了一个在MIT的夏令营,回家后便每天不是与朋友会面就是玩电子游戏,根本没见他准备考试。
每当我提起SAT2,他就自信满满地对我说:“放心吧,老妈,我会考好的。”
由于SAT2成绩对申请大学有直接影响,儿子虽然淘气,可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相信他决不会乐意把SAT2给考砸了的。尽管他暂时对SAT2不闻不问,我却不妨先耐着性子,不念叨这件事,也许他放松几天以后就会自己把该干的事干了。
时间在不经意间慢慢地流逝,眼看暑假就要结束,离考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可儿子还没为考试做任何准备!(我之所以知道他没做准备并不是因为我成天监视着他,而是因为如果他做了准备,他就一定会敲锣打鼓地让我知道。)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心里对儿子的不满情绪一下子膨胀了起来,让我有些忍无可忍。我感觉他在挑战我的极限!因为无论如何我得让他在考试前做两套模拟试题,就两套,不多,这是我的底线!
不过我又比谁都清楚,如果我指责或者批评他的话,结果多半会很让人懊恼,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把我气得半死。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跟他交流,这样才可能既不伤和气又能让他行动起来。
第二天早上,趁着一起吃早饭的功夫我对儿子说:“眼看SAT2的考期就快到了,你对考试有把握吗?”
“我能考满分,800分” 儿子脱口而出,想都没想。
“口气还挺大,不花一点力气,就想得满分,真是奇了怪了!” 我心里没好气地想着,但却没敢说出口,因为怕把局面弄僵。
跟爱闹情绪的孩子说话真的很费神,必须挑文捡字。什么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等古训在他们身上真的不太适用,一不留神就会踩了地雷,把自己摆在孩子的对立面,弄得鸡飞狗跳的。
“你野心还蛮大的嘛!这么气粗?” 不得已,我只好用半开玩笑的口吻对儿子的信心给与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
儿子看起来信心百倍,有如神助。
真是奇了怪了,这信心是从哪来的呀?要知道自信虽好,但盲目自信却很危险。我得弄清楚他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是否有根据。
我于是询问道:“你这么自信是因为你今年在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绩还不错的缘故吗?”  (儿子在今年州里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名列前茅。)
儿子笑嘻嘻地看着我,不置可否,也许不愿承认他的骄傲情绪吧?但看得出来,我没猜错。他现在的态度确实跟他的奥赛成绩有一定关系。
“不过SAT 2试题与奥赛试题很相似吗?” 我接着问道。
“只可能比奥赛题更简单吧?” 儿子用了一个问句来回答我,看得出这是他的假设,实际情况他并不清楚。
虽然这个假设听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假设毕竟是假设,没有考证过的假设就有可能不可靠。
我心中暗喜,看来突破口找到了!因为他对SAT2考试的超强信心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未被考证过的假设上的。难怪这小子竟敢不做任何准备就进考场,原来是把这个假设当真了。
在与孩子们多年的相处中,我发现他们不听话,多半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是因为他们有一番自己的道理。若想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就必须先弄清楚他们的道理,然后再想办法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很庆幸,我今天很快就找到了儿子盲目自信的根源,说服儿子的时机到了,机不可失!
我于是赶紧建议道:“你何不今天就做一套模拟题,然后你就能知道它们到底有无差别了,对吧?”
儿子显得有些犹豫,没有马上赞同但也没有反对。看来儿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然他定会立刻反对的。
为了让儿子马上行动起来,我决定给他提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建议。“如果你今天做一套模拟题,并且拿了满分,你就不用再准备SAT2了,如何?”
“那好吧。” 儿子果然爽快地答应了,我也松了口气。不过我清楚,儿子答应得这样爽快是因为他确信自己能得满分,而只做一套模拟试题就可以让我不再烦他,是个挺划算的买卖。
当然我也得说话算数,如果儿子真的得了满分,我就不能再要求他做第二套模拟题了。
其实对于像我儿子这样的人,失败的教训是最好的老师。他在学校里的所有考试,因为一两次的失误,不会影响大局,反而会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从来不过问,他却轻松保持第一。
为什么现在换了SAT2,我就洒脱不起来了?看来我还是脱不了俗,太在乎他将来上哪所大学。在那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当口,我就没胆量再让失败给他点教训。当父母难,难就难在这些纠结上!
晚饭前,儿子做了一套模拟题。但做完后却没见他来给我报喜,家里静悄悄的。我猜大概满分没拿到,所以不吱声了。
晚饭后,我问儿子:“你发现SAT的试题与奥赛题相似吗?” 我没有直接问儿子考了多少分,怕他难堪。
“唉呀,你可别提了,SAT2题虽然比奥赛里的题简单许多,但却包括了好些我还没学过的内容,比如说声学,核物理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次模拟考试我只得了 760分” 儿子有些不服气,也有些委屈地说。
“这么说来,你把目标定在800分是不是不太合适呢?” 我问儿子,并没有责怪他未取得满分。
能这样不带情绪地跟儿子对话其实并不容易,是慢慢磨练出来的。
以前,如果儿子逞能失败,我是不会有好脸给他看的,我会怒目圆睁地责怪或者挖苦他。
但带剌的话,除了证明我很英明之外,从没给我带来过任何好结果。我和儿子会立马成了敌人,他要么找借口反驳,要么干脆就跟我翻脸,送我一句,“我的事儿,不要你管!” 。
现在我学乖了,不是好话,我不说。尽量不责备不评价,把评价和责备的专利留给他自己!
果然我的问话没有让儿子反感,他答道“那倒不是,我仍然有信心拿满分。”
“那些声学和核物理学的题目其实都不难,只要我把这些内容自学一下就没问题了”  儿子接着说。
“好,我喜欢你这种不放弃的劲头!别忘了你妈妈是学物理出身的,说不定还能帮你两下子呢。” 我没有忘记儿子需要的是鼓励,任何一星半点值得鼓励的地方都不放过。
此刻我禁不住在心里暗自庆幸,亏得让儿子做了一套模拟题,不然怎会知道还需要临时自学这么多东西呢?
“但是现在离考试只有几天了,你觉得时间够用吗?” 我有点担心地问。
“肯定够了” 儿子又大包大揽地说。
儿子常有这种倾向,容易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但缺乏具体的计划。我知道这是我该插手的时候了。
“那咱们一起来看看你该如何安排这几天的时间好不好?以免被弄个措手不及” 我建议道。
“行!” 儿子欣然同意了。我知道儿子这时其实心里也不踏实,会真心希望有人给他一些引导,协助他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在这个时候向他伸出援助的手,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紧接着,我们便把这几天该完成的任务规划了一下。最后儿子居然还让我在这几天里监督他的行动,我真是受宠若惊!
协商是共赢的关键
第二天吃过早饭,看见儿子躺在沙发上读书,我心中一喜。但仔细一看又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他读的不是物理书。不过我转念一想:读书总不是坏事,反正时侯还早,就随他吧,任凭他读个天老地荒。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儿子搁下书,问:“我能看会儿电视吗?”我有点生气了,一股无名火又开始在心里膨胀,我心想,昨天刚定了计划要自学一些物理课程,到现在还没摸一页物理书,就又要看电视!真不知道这孩子的自觉性都跑哪里去了。
我心里没好气,所以很坚决地摇了摇头。借口说早晨看电视,不但不能休息,反而越看越疲倦。
话刚出口,我就有些后悔了。因为我担心儿子马上就会对我吼起来:“这太不公平了,我己经看了两小时的书,为什么不让我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你真讨厌!.....”
我暗暗地责怪自己,不该这样简单粗暴,不给自己留点余地。
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今天既然已经不加思索地否决了儿子的要求,我也就准备迎接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愤怒和不满。
谁知我却“大失所望”,儿子这次并没有吼,而只是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我只看一部话剧,不到30分钟,然后我就立刻去准备SAT2,如何?”
天啦,他用的竟然是商量的口吻,而且没有非要按他的意思办不可的态度。这跟往常的儿子完全判若两人!
我语塞,不知所措。本想数落他说:“看看你自己,大半天的时间过了,还没干任何昨天计划要干的事,现在却又要看电视,而且还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说话……”
可今天人家的态度一点儿也不坏。真还没尝过这种跟他有说有商量的滋味!
再一想,儿子的要求也不过份。我不就惦记着他还没准备 SAT2 吗?现在他主动下了保证,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于是回答道:“那好,只要你说话算数!”不过我纳闷,因为同儿子斗争惯了,今天还没斗就结束了,仿佛有些反常。
冷不丁地,儿子问我道:“你没觉察出我今天用了Dale Carnegie的协商策略吗?”'The only way I can get you to do anything is by giving you what you want.'(“唯一能让你做任何事的方法,就是给你你想要的东西。”)儿子用英文补充道。
天啦,我恍然大悟。儿子其实知道我心里最关心的事情是SAT2。现在他把我想要的给我,他就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他想要的。
其实一天前我不也是用了同样的策略才让儿子同意做模拟题的吗?
(如果各位看官还记得的话,前一天我是这样给儿子提建议的:“如果你今天做一套模拟题,并且拿了满分,你就不用再准备SAT2了,如何?” )
《如何羸得和影响朋友》
Dale Carnegie 著
儿子早上读的是Dale Carnegie所著的《如何赢得和影响朋友》《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书。儿子引用的那句话就是书中的原话。
这是一本在北美很流行的自修书。记得多年前就推荐给了儿子,他一直未读,今年我又把这本书列成了他夏天的必读书。
没想到他不仅读了,而且今天还用上了。如果儿子以后能多应用书中的理论,家里的战火肯定会大减。
一星期以后,儿子参加了考试, 还确实得了满分。
家庭不是战场
发怒解决不了问题
不过事后我总想:

要是我没千方百计地让儿子做模拟试题,结果又会怎样呢?

满分大概是拿不到的,但难道他就进不了MIT吗?

如果他仍然能进,那么我花那么大的力气让他做模拟题是不是白费劲呢?

但如果他没能进,难道他的人生就算是失败了吗?

唉,只可惜我不能预见未来,所以总被这些“纠结”缠绕在身!
不过人生好像就是一张用纠结织成的网,没了纠结,意义好像也就去了大半。只是在纠结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对有些决定很难判断对与错,但采用的方法却肯定有对有错,至少也有好有坏。对的方法能化干戈为玉帛,错的方法则会化友为敌,激化矛盾。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想教人如何把孩子送进哈佛或者MIT,我不过是想分享一些我在亲子教育中的体会,那就是只要我们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独裁者,我们就可能云淡风轻地解决一些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让家里充满和谐和理智。
家庭不是战场,当孩子的行动与我们的期待有差距时,发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自觉性,并且运用协商以求共赢。
爱是接纳,是宽容
是不自以为是
家庭气氛确实是塑造人的。我儿子现在变得温和而且有耐心,遇事喜欢讲道理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我都不敢相信现在的他与以前的儿子是同一个人。
他现在仍然喜欢玩游戏,但他是有节制的。到目前为止他所有功课都是A, 平均GPA是5.0.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MIT的功课是出了名的难。
记得前不久跟儿子谈论什么是成功。他认为,能找到幸福就是成功。而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还有一些工作之余的兴趣和爱好,便是他所定义的幸福。
至于他的业余兴趣和爱好嘛,你不猜也知道,玩游戏是肯定跑不掉的。
虽然儿子想过的理想生活并没有什么宏伟的地方,但却让我感到很踏实。
在陪伴孩子们的岁月里,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什么是爱?什么是爱的语言?爱是接纳,是宽容,是忍耐,是不自以为是。而“传递爱的语言”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有效沟通方式,它能通往所有人的心灵。
只要我们习惯了这种传递爱的语言,不但亲子关系,而且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都可能得以改善。
本文授权自公号:哈佛百家谈(harvardparentstalk)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