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几乎消失实用性书法的发展,有影响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经过提炼,并进行文学、艺术化创作就具有一定审美特性的艺术。就说我们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如果没有实用需要,没有文字、书写,世上就根本没有这一门艺术。

北京地铁站内,书法题写的站名

回顾书法的发展,从文字产生,并成为记事的工具,都是在为实用服务的大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实用需要,没有文字、书写,世上就根本没有这一门艺术。当然没有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也不会有书法艺术。因此可以说:是实用需要引发了这种文字的创造,引发了这种书写艺术的产生、发展。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当下,文字书写的功能已逐渐被取代了。大量便捷的信息手段方式正在取代曾经非它莫属的书写,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动动手指信息传播到整个世界。如今,让孩子们学写字只是一种令孩子们勿忘传统文化的知识性教育,未必有实用意义。也就是说,这种依托实用文字存在的艺术,今后在书写的实用性失去后,还能否作为艺术形式,仍被众多人利用?

其次,它如果还能存在发展,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文字、书写方法继续发展,还是无须考虑文字的实用性而随意作自己的符号化创造?也就是说,当今的书法创新,是在什么意义上提出的命题?

的确,当各种既有效果又容易掌握的现代信息手段方式日益兴盛以后,除了像当前规定小学生必须写字以外,恐怕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去练习写字了。书为实用的时代已基本上结束,书法已开始了纯为艺术而存在发展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认识汉字的不会减少,文盲可以完全消灭,但像以往一样,凡能识字的人都能写字的日子,可能一去不返了。

小学生练习书法

书法,哪怕现在已开始注重抓小学生习字,但由于现实生活中需要动手写字的机会少,锻炼的时候有限,全民都保持有一定书写水平已不可能了。但仍会有一些爱好者,像各种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的爱好者一样,将心力、智慧投入其中。这一点我毫不怀疑。问题是,原本只为实用、也在实用拉动下只能以实用文字为艺术创作基础的事,在其成为纯艺术以后在时代审美心理状态下,它会有怎样的发展?有志于书的人们又该以怎样的认识促进它的发展?这倒是当今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许多艺术品种都起源于劳动生产,而当其发展成纯艺术以后,人们已全然不知其源了。且不要说新兴的现代化的影视艺术、动漫艺术,连那些杂技马戏等,一般人也不知其与生产劳动何干,原因是它们已完全与生产劳动不搭边了。可是书法全不一样。不仅只有为实用,才产生文字书写,而且在其出现审美效果以后,它也只是以为实用而造的文字为基础。书法不是画画,作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得好坏,不取决于画什么,而只取决于画家怎么画,画得好坏可是书法不行。一切书法都是汉字书写,没有汉文字的书写,就不是书法:书之为书,就以“写、字”为基础。为实用更不用说,专为审美而书,也必仍是汉文汉字。在书为实用而存在的历史时代,就已发展出许多供观赏的书法艺术品种(室内的如中堂、条屏、对联,室外的如匾额、碑版),这似乎是由于处在为实用而书的大背景下,而未清醒地想想,为实用自不待说,为纯艺术、供观赏,也只能是书写汉字。

非写汉字不可!不写汉字,既无效果,也无意义。如果你能以任何一种文字在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能创造出生动有意味的形象,都可以称它为书法艺术。如果你不写汉字,纵有再好的书写功力所成的仅仅是一些线条,也不是书法艺术了。

为什么?

书法也属造型艺术。在造型艺术中除了以各种不同风格进行写实写意的以外,还有已在世界流行的另一种与之完全对立的叫“抽象派艺术它们不仅不写实,而且不受一切表现形式、手段、方法的限制,它们也可以将书法的工具器材、表现方式方法去作它的艺术创造,只是有一条:它不写汉字。因此,反过来说,书法家在一定意义上,本已是“抽象画家”,只因写汉字,所以不是抽象画家,而称作是书法家,所做的不是抽象画,而是书法。现在,有人把不写汉字当“创新”,实际是向抽象画投降。

不幸的是,我们一些有志创新的书家,有急于创新之志,却并未能识得书法之为艺术的根本,而把不书写汉字当创新的突破口,却不知道,这点不守住,就不是书法了而书法之为书法、之有审美意义,就只在所写之字中,不仅仅在于各表一定的音、义,更为根本的是,这一个个方块形的文字,却有极为深刻的、为世上一切文字构成中所未能具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内涵,是这种精神的感悟迹化,才有书法艺术,才有书法的审美意义、价值与效果这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可取代的。如果我们的书写不知珍惜它,不努力以见识修养去充实它、表现它,这样的书法还求表现什么,还有什么意义价值?

反过来看,以往我们虽在从事书法,实际上我们只是把书法当作一种程式化的劳务在进行。虽在笔画结构上有某些追求,实在也不过是不知所以然的所谓“形式美”的追求。以为“形式”是自有其美,甚至以为在书法创新之时,可以用作不写字的艺术追求。事实上,这一认识也错了。

人们之所以对一些“形式”有美丑感受,不是由于形式固有其美丑而恰是许多自然物之形式被人经常见识后积淀在心理上:一个人说话直来直去,一条大道通通畅畅,于是被抽象为一条直线,因人感觉直线爽直痛快;微风吹动水波荡漾,所以波状线使人有温柔的动感。—书法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这种精神得以体现的基础就是这一个个具体的文字和由此派生的书法原理的讲求就是说,正是这种文化精神,才有这种文字形式产生,才有这种书写讲求。如果是要创新,也只能是以更新、更完善、更充实的手段方法,使这种艺术效果更充实,而不是相反。

古代信札:晋王羲之书

当前出现一些创新之作,书家们热情可勉,然而其中一部分作品之所以不能得到时人的认可,根本原因不是作者缺少胆量,面目还不够新颖,主要还是有创新之志,却并无真识书法之为艺术的审美意义与价值的根本,仅仅把书法视为一种借文字符号涂写以求所谓形式美的艺术。

“以往为实用,非以文字为据不可。如今实用不再需要它,作为纯艺术发展鼓励创新,不受文字之拘,另辟蹊径,正是情理中之事。”这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的确,不为保存信息,不会有文字创造。既为保存信息,又要据一定语音、语意作一定的形体创造,这种文字既表音义,又有符合生命形构规律的形体,它就成了反映这个古老民族深挚的宇宙意识、生命形体意识的形式。(在为实用的时代)书写它,确只是表意记事,这只是发挥它的一个层面的功能,而供人“寓其意”、“乐其心”的,却是只有通过书写实际才能深悟的内涵。这是除了汉字任何别的文字所没有的,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技能功力找寻自己具有个性特点的办法来表达这种内涵,却绝对不可以背弃了这一根本。没有比背离这一点更容易、更具有破坏性的事情了。

当今之世,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电子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图像化、信息化,无疑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艺术观念带来深刻影响。

数字时代

这是不是杞人忧天?!

如果今天书法仍只是在为实用的大背景下作艺术寻求,确实没必要谈这个问题,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当书法的实用性日益消失,正向纯艺术发展之时,书法艺术能否生存发展?书法艺术能有怎样的生存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演进,古代的某些文明、文化(中、西都有)的毁灭消失,就是例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