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关于中国城市的建立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在三皇五帝时期。《汉书·食货志》:“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中州杂俎·郡邑》引《轩辕本纪》:“黄帝筑邑,造五城。”
其二,城市出现于鲧、禹时期。《世本·作篇》:“鲧作城郭。”《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人口众多和有市场,是城市的两大标准。
城最初单指城墙,内城墙曰城,外城墙曰廓。后引申为有城墙之都邑。至迟西周初期,都城已有城墙。
市,最初为买卖之地。后引申为卖。固定买卖之地,为市。三五日谓之集。
城市一词,至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初以城、市连用,借以指城墙、集市。谓其城墙之高,集市之盛。为大城。
城市起源,其诱因不止一个。从最初之城,是以抵御外寇而建,在城之前,恐已有沟壑土垒等军事设施。后来有人建立城墙以守护民众,外挖沟渠,以迟滞进攻。
市之出现,当较城为早。盖因交换,乃人类发展之必须。而较修建城墙为易。
城与市的出现,彼此之间并无太大关联。城因战争而生,市以交换而在。
后来科技发展,战争频仍。各国为蓄民考虑,设城以安民。民多则有市。天长日久,城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也就诞生出了城市。
在城市诞生之后,又以其地理位置,军事缓急,分为不同种类,有军事之城,经济之城的区分。再至后来,则有行政之城、交通之城的区分。兹不详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