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第17集:红土地上的红军公田碑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倪军。我讲述的文物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公田碑。
这座红军公田碑,现收藏在我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它高1.07米,宽0.55米,厚0.18米,由整块花岗岩凿刻而成。碑的正面刻有大小不等的汉字,石碑的中央竖行刻着“红军公田”四个大字,上侧刻着“赤城五区三乡”、右下侧刻着“共计田五斗”几个字。
收藏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的红军公田碑,高1.07米,宽0.55米,厚0.18米,由整块花岗岩凿刻而成。
所谓“红军公田”,就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分给红军、游击队员、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田地。“田五斗”是说一年能收获五斗粮食的田亩。
据鉴定,这座石碑立于1932年2月至8月期间。它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粗糙,却亲历了红军时代的烽火岁月,苏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革命传统。
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倪军向记者介绍红军公田碑的历史
安徽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这首在大别山区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最初是为了庆祝当地苏维埃政府成立。
1929年5月6日,正值农历的立夏节气,在中国共产领导下,金寨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立夏节起义。
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片段
周维炯: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暴动了。
金寨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武装起义,就此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大幕。
与此同时,吴家店、包畈、斑竹园、南溪等10多个地方也举行了暴动,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一时间,大别山腹地红旗漫卷。
立夏节起义胜利后,鄂豫皖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并实行土地改革,广大贫苦农民从重压下解放出来。在根据地建设中,“红军战士应当分得土地”成了鄂豫皖苏区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说:红军公田制度就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胡遵远:各个乡镇在土改的过程中,都留下了一块上等的好田作为“红军公田”,并树碑刻文。红军公田由代耕队耕种,收获的粮食,主要用于解决红军的公粮和烈士亲属的实际困难。红军公田制度主要是当地苏维埃政府代表群众,对红军战士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六安红军与长征》一书中专门对红军公田制度进行了阐述
1931年10月,鄂豫皖苏区提出了“每乡留一石到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色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这个“一石到五石”,是说一年能收获十斗到五十斗粮食的田亩。之后,苏区又相继颁布《关于怎样分配土地的宣传材料》等文件,对红军公田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和完善。为了表达对红军的热爱,当地百姓在分田的时候自发地把村里最好的土地划为红军公田。
微电影:《红军公田碑》片段
“山行大叔,都来了!乡亲们,坐下说吧。”
“今天乡亲们来是什么事啊?”
“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倒了土豪劣绅,我们这穷苦人才分到了土地、农具、房屋,这好日子就开始了,我们活着才像个人。我们就寻思着,这杜鹃有根花自香,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就是想把这几块田作为红军公田,立上碑文,世代不变,还是由我们几家代耕,收获了归红军和红军家属。”
“太好了,谢谢乡亲们,山行大叔,感谢!”
根据老红军的回忆,竖“红军公田”石碑的那天,人们敲着锣鼓,从四面八方涌向公田。在一片锣鼓声、欢呼声中,红军公田碑被稳稳地立在了农田边上。
“红军公田”制度推行后,鄂豫皖苏区农民自愿跟着红军走,红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在《金寨红军史》一书中,开国第一中将徐立清回忆道:“我读过几年书,在斑竹园招兵登记处,负责登记造册,一天年就登记了20多人。”
徐立清中将,曾在金寨县斑竹园招兵登记处,负责登记造册
金寨县斑竹园文化站原站长廖家同老人也向我讲了这样一段感人故事。
廖家同: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漆远恒,他把他的十个儿孙都送去当红军,后来这十个儿孙都牺牲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有这么多老百姓去当红军,就是因为我们老百姓得到了田,老百姓为了保卫我们的成果,所以就报名去当红军。我们鄂豫皖苏区,在这个时候是鼎盛时期。
鄂豫皖苏区的老百姓纷纷报名参加红军,红军的队伍迅速壮大
上世纪70年代,金寨县斑竹园小河村农民挖出了这块“红军公田碑”。廖家同老人看见碑上的文字后,激动不已:“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在写红军公田碑的时候,有了实物来证明这个问题。”
金寨红军广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先后组建了11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培养了59位开国将军。
红军公田石碑寄托着祖辈们对红军的热爱,也像是守卫,守护着他们经过艰辛斗争得来的胜利果实。如今,石碑成为“军爱民、民拥军”的历史见证。而我们也会将这种人民军队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陶明静在给观众讲解革命历史
陶明静:我是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陶明静,出生于1997年。革命老区金寨县是我的家乡,从小爷爷就教导我,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土地。
在一遍遍讲述'红军公田碑’故事的过程中,我才对爷爷的话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让贫苦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也得到了农民最大的拥护。把遥远模糊的历史拉近,将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用心用情讲述这段故事,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就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