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作者:梁艳
AICI CIP国际认证形象专家
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不算是一个能将就的人。
团队里有小伙伴给我贴过一个标签:极致。她说,由于我对所从事及喜爱的专业,有极致的追求,因此而达到现在的成就,继续精进的空间也极为广阔;由于我对生活品质,有极致的追求,因此而过上了许多旁人艳羡的“精致”生活;由于我对情感关系,有极致的追求,因此一定要是那个对的人,我才嫁。因为我一直认为,真正能让人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体验的,不是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是精神上的饱满充实。
回头想想,似乎有些道理。
我每年都会至少买一个圣诞树的装饰挂件,给家人带来一些新鲜感。去年的圣诞挂件,反反复复去了城里几次,折腾了很久,都没碰到能让我有冲动去买的。当遇不到心仪的那个,不买的理由可以千千万。比如,下图的这种木质挂件,有趣有余,品质不足,价格居然还要13.93+美万,买了铁定肉痛。不单单是价钱的问题,而是不喜欢、不值得。
就这么挑啊挑的,就把圣诞节,给挑过去了。家里的圣诞树,最终也没装饰上新挂件,清清爽爽的,反倒成就了新风格。
圣诞节过后的一天,偶然碰到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手工服装艺术家。从她那里,我终于选到了我要的2017年度圣诞挂件。虽然圣诞节已过,可这丝毫不影响这份迟来的喜悦,因不将就,而收获的纯粹的喜悦。
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秉持宁缺毋滥原则。而凡是因为某种原因打破这一原则,通常就会吃到苦果。虽然很多人说,成熟就是能讲究、能将就,但我认为要看将就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是物质方面的将就,还好说,就怕精神层面上或做事态度上,若是变将就了,那最终会就会导致灾难。那些想获得的、能获得的,可能也因将就,而得不到了。
在做客户咨询服务和督导学员时,我通常还会碰到的一种“将就”,是“买一件差不多的衣服”。客户的衣橱里,衣服泛滥却总是找不到最想穿的、最合适的那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平时买衣服时,太“将就”。有时是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活动与场合,匆匆忙忙在最后一刻钟跑去商场买衣服;有时是款式不错,但面料差了些;还有时,是只因着打折,衣服穿上不难看而已,就掏钱买回了家。在这些情况下,衣服们的“下场”大多就变成了在衣橱里将就着,你看到他们却再也不想穿上他们。
形象管理领域里,有一个专业概念,叫“单次着装成本”。它是指一件衣服的真正成本=衣服价格/穿着次数,它意味着,一件衣服无论多贵,只要穿着次数够多、穿着年限够长,它的成本就可能很低,衣服就可以发挥它的最大程度的价值。如果想要每件衣服都物超所值,其实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将就”。不为打折而将就、不为面料而将就、不为匆忙而将就,在选择购买时,深思熟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真的适合、是否常用,这样的选择结果,通常有效而持久。
不将就,其实本质上,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生活中,还常见另一种形式的“将就”——为了被别人喜欢,而将就自己迎合别人的观点与做法,即使这种观点与做法是自己极不认同的。这种场景下的“将就”,极其挑战我们对他人观点与看法的判断能力。如果观点与做法无伤大雅,比如喜欢咸甜豆浆之争,那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观点与做法,触及底线与操守,那要继续选择“被喜欢”,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呢?我的选择,是坚守自我,保持正直、守住底线。我相信,这样的人是会赢得尊重的。虽然很多时候,获得尊重难免要得罪人,不被喜欢。但除了被喜欢以外,我们至少要过得了自己那关,先要成为自己,赢得自己的尊重、被自己尊重,然后,再向外求。况且,人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与喜欢。
回到自我吧。客观清晰的评估自我,在力所能及中不将就的做事情、交朋友、做自己,在有限的条件下保持向好的精神和生活。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何尝不是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一个好的起点就从回到自我、不将就开始吧。
讲师简介
梁艳
AICI CIP
AICI国际形象顾问协会
CIP国际认证形象专家
AICI CIP国际认证形象专家、教育培训师、形象管理笃行者、推广者。
毕业于英国萨瑞大学、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华盛顿肢体语言学院、美国波斯特礼仪学院、
瑞士IVP礼仪精修学院专业认证。
现任AICI国际形象顾问协会国际理事会商业主席、AICI上海分会创会主席。
艾迪尔形象管理首席知识官
已出版《衣服会说话》、《时光带不走优雅》、《千万不要这样穿》。
服务客户包括央视东方卫视名主播、著名企业家等。
定居纽约,往返中美。
如需了解更多形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