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治验(四)——少腹逐瘀汤
患者甲,女,22岁,未婚,性生活史1年余。初诊时间为2017年7月13日,患者主因“痛经5年”就诊,既往月经周期为28~30天,经期5~7天,量中,色偏暗,偶有血块,经行腹痛,第一天痛甚,喜暖、得热痛减,口服止痛片可稍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偶有经前乳房胀痛,无其他经行不适。孕0产0。纳少,寐尚可,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弦紧。末次月经:6月15日,结合舌脉,四诊合参,证属寒凝血瘀,考虑患者经期将至,故予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以治其标。处方:干姜6g,肉桂6g,盐小茴香6g,当归10g,川芎10g,炒没药10g,醋延胡索15g,生蒲黄(包煎)30g,醋五灵脂10g,赤芍10g,细辛3g,白芷10g,九香虫10g,乌药10g,白芍30g,炙甘草10g,共7剂,每日1剂。二诊:2017年7月20日,诉7月14日月经来潮,量中,色暗,无血块,痛经较前稍减,今日即净。舌红,苔白,脉弦细。考虑患者处于月经后期,故予自拟卵泡汤滋养阴血。处方:熟地黄12g,酒萸肉12g,酒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北沙参15g,石斛10g,葛根10g,当归10g,白芍15g,酒黄精15g,陈皮10g,砂仁6g,麦冬15g,巴戟10g,菟丝子15g,香附10g,共7剂,每日1剂。三诊:2017年7月27日,BBT:36.3℃,白带量少质稀,呈透亮蛋清样,舌暗,苔白腻,脉弦。考虑患者正值经间排卵期,故予促排卵方以助转化。处方:酒萸肉12g,盐菟丝子15g,覆盆子15g,茺蔚子10g,丹参20g,皂角刺10g,煅紫石英15g,鹿角霜20g,赤芍10g,红花10g,制巴戟10g,淫羊藿10g,醋香附10g,柴胡10g,茵陈10g,佩兰10g,泽兰15g,坤草15g,延胡索15g,细辛3g,共10剂,每日1剂。四诊:2017年8月7日,舌暗,苔白,脉弦。BBT:36.7℃,考虑患者已排卵,经期将至,故再予少腹逐瘀汤加减7剂,以防止、减轻经期疼痛。五诊:2017年8月14日,自述昨日月经来潮,腹痛明显减轻,月经量中等,血色暗红,少量血块。故再予上方6剂。患者后又调理2个月余,以巩固疗效,痛经无再发。后电话随访,患者痛经已愈,未再发。
按语:本案辨证属寒凝血瘀,故经前及经期在少腹逐瘀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芷、九香虫以加强温经散寒止痛之功,乌药温肾散寒,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经行之后血海空虚,以自拟卵泡汤滋阴养血,加菟丝子以阳中求阴,加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排卵期在自拟促排方的基础上,加茵陈、佩兰利湿;泽兰、坤草活血调经兼以利水;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细辛温经散寒。寒湿血瘀皆除,气血得以通畅,进而通则不痛,标本兼顾,痛经得愈。
参考文献:
[1]贾丽花,朱颖.浅析朱颖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5):92-93.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