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比较,真的值得吗!
生活中,总有家长喜欢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比较。“人家都能考满分,你怎么不行?”、“人家都能考上重点,你怎么不行?”类似的话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事实上,从学习到生活,从相貌身材到待人接物,都能成为家长比较的理由。
而这种比较除了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几乎毫无意义。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曾经因为老公喜欢比较跟他发生过不少争吵。
比如,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用筷子用不好。老公会说:“别的孩子都会用了,你怎么就学不会。”
我反唇相讥:“你这比的范围也太小了,世界上有多少人吃饭一定得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一个三岁的孩子用不好筷子,有什么可着急的。”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反复磨合后,老公现在总算不会事事都拿孩子去比较了。
其实,我倒不是绝对反对比较。偶尔的,客观的比较就算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也不至于产生什么太大的负面效果。
可若是时时事事都去比,而且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那问题可就大了。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一对父母的必修课。
比较引起自我怀疑
很自然的,很多家长都希望知道孩子在其所处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但是,无意义的比较只会为孩子的自卑感打下基础。
其实不光是对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如果总有人在耳边念叨别人比你更擅长某事,同样会产生自我怀疑,更何况是孩子。
长年累月被父母拿去比较的孩子,会在各方面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好。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而不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别人比他们更加优秀。
滋生消极情绪
当孩子总是被比较,而且永远是差的那一方,他们或许会变得消极。
既然别人永远比自己优秀,那为什么还要尝试和努力?
与其以一种积极的精神来接受新的挑战,倒不如什么都不做,反正也做不好。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那不光对学习,对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打击主动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优势和潜力。孩子们都有自己所长,兴趣和才华也会以不同的速度进步。
如果父母由于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不佳,就不断表示不满,那将会破坏而不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同样,如果孩子的才华不被欣赏,并且不断地被拿来和他人相比,才华就不会开花结果,甚至最终会失去原本拥有的潜力和才华。
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破坏亲子关系
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旁人比较,通常是为了激励孩子。但这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孩子不仅没有被激励到,反而感到沮丧无助。
别以为孩子小就没事,小孩子的自尊心和竞争意识都很强。
父母的处处比较会引起深层次的情感挫伤,难以治愈。这种伤害会导致孩子出现怨恨和对抗心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会觉得父母是为了激励自己才这样说。相反,他们会觉得家长不爱他们,或者不站在他们一边。
取悦他人
一贯被比较的孩子,或许会变得过分专注于取悦父母和其他人,并会不断感到自己没有达到父母期望。从而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权。
既然盲目比较是有害的,那家长们该如何做呢。
设定现实的期望 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要为他们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了解孩子的内在潜力,并帮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脱颖而出。
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它给予肯定。真诚的赞赏将帮助孩子获得面对困难和世界的信心。
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在发掘孩子长处的同时,同样要客观指出孩子的弱点,帮助孩子克服它们。这或许并不容易,但依然值得一试。
不进行比较,而是设定合理的标准。如果父母设定客观的标准,而不是批评指责,四处比较。孩子会愿意提高改善自己的表现。这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就非常重要了。
总之,要给孩子机会证明自己,而不是拿他们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较。
育儿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没有“理想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孩子。”
但是,作为孩子生命中第一位老师,家长有责任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独一无二,让他们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学会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努力上进。这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