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正月二十三,千家万户同燎疳
传统在不断流失,一些旧的节俗也日益缺失了原有的意味,儿时那些关于燎疳的记忆已很漠糊了,但至今依然记得燎疳是在正月二十三的傍晚时分时行,记得在老窑洞院门前的土场畔点燃柴火,在火堆上跳来跳去的情景,记得在土坷垃上吐上唾沫,粘上火星使劲扔向远方的情景,记得把擀面杖和切菜刀都拿到火堆上燎烧的情景……而那些场合却似乎又极像电影短片一闪而过,恍然若梦,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冲击让燎疳这一故事场景很快消失在故乡大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此后的学生时代,燎疳的记忆很快断片,而闲聊中关于“疳”的话题还一直存在同学之间,那个时代的孩子们都相信大人们说的,都说疳是一种妖魔鬼怪,或说是疾病,疳来的时候无声无息,疳会在一夜之间吃掉人的嘴巴或是手足,同学们说的有板有眼,甚至会举出许多实例,说某某人的姐姐就是被疳吃了嘴巴,我当然没有见过某人的姐姐,但小时候总对疳心存畏惧,然万花筒般的世界里你总要面对许多,忽略许多,即使你认可疳是十恶不慑的恶魔,当你明白他或许只是像小布什或萨达姆在很遥远的地方时,你就可以忽略他的影响而不放在心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一些传统在一些区域遗失,在另一些地方却得到传承,燎疳也一样,从读书到出外打工,再次回到故乡庆阳时,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又重新在小城西峰谋生,燎干活动在西峰依然有模有样,环境影响下一些记忆总会在瞬间昨日重现,传统文化蚀刻在骨子里的印记也再次得到翻新,记得当年百度词条编辑初大众化推出的时候,我编辑过最早的词条就是“燎干”和“七月七”,那时候这些词条的文字释注还极其精简,而今已扩展到数千文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峰地处董志塬腹地,十称大塬,力应是古豳文化的中心重镇,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西峰的燎疳活动比故乡正宁尤为隆重,前些年在西峰谋生,有两年一直在小崆峒,每年正月二十三,周边群众甚至是文化产业院的几个干部都会驱车专程到小崆峒来砍些为燎疳做准备。直至今夜,在陇东诗人群看到有网友发燎疳的诗词,随意向网上的朋友求图,瞬间收到许多视频图片,有好几位竟也是西峰的朋友。而且从收到的图片和视频来看,天富亿的燎疳活动应是最隆重的,传统被商业化利用或许更有利于传承,但这传承多少都是会变味的,不知说点什么么,且在此留存,摘几首群友的诗吧,也算是这对个节日的记念。
古人的许多节俗除了庆祝,还有祈福禳灾,避凶驱邪和对幸福健康的追求,燎干节当是如此,现代科技大潮下的人类,无畏神魔,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愉悦与商业效益,燎疳的存与失意义尽然无需思考太多,只是庆幸我的童年时代曾那般单纯的在大人指导下相信过那些美好的故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七绝·燎疳
燎疳
文 /寻梅
正月年终二十三,新桃旧草好燎疳。
收成课卜祈求事,尽在冲天焰里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次韵翟秘书长燎疳有思
文/刘睿
国人非爱火和烟,
多难多灾望好年。
据考火能驱鬼魅,
且烧一把骗心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燎疳有感
文/平凉 .王宗明
正月春行二十三,
燎疳驱魅送神龛。
蓬蒿火焰驱凶鬼,
扫帚毫毛打巨贪。
杂草清除环境秀,
私心膨胀欲沟婪。
今宵鞭炮祥光闪,
驱走邪风玉宇蓝。
20180310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贴图片来自网友微信,在此谨表谢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