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归经细分辛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辛味中药是指中药五味属性中属于辛味的中药。 中药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能散能行”,即具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作用。

按归经细分辛味中药列表

按药性细分辛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 八宝茶(甘青卫矛)

    • 味性:苦;辛;微寒。归经:肝经。祛瘀调经;通络止痛。主经不调;产后瘀阴腹痛;跌打肿痛;半身不遂

  • 八角枫(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

    • 味性:辛,微温。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 八角枫根(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 味性:辛,温。归经:归肝;肾;心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 八角枫花(牛尾巴花)

    • 味性:味辛;性平。归经:归肝;胃经。散风;理气;止痛。主头风头痛;胸腹胀痛

  • 八角枫叶(大风药叶)

    • 味性:味苦;辛;性平。归经:归肝;肾经。化瘀接骨;解每杀虫。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刀伤出血

  • 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

    • 味性:辛,温。归经:入脾、肾经。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

  • 八角金盘(手树、金刚纂)

    • 味性:味辛;苦;性温。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

  • 八角莲(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 味性:苦辛,平。归经:肺;肝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 八角莲叶(鬼臼叶)

    • 味性:味苦;辛;性平。归经:肺经。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喘咳

  • 八角乌(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 味性:辛、甘、微苦,凉。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 八角香(蜘蛛草、白花蟹甲草、羊角天麻)

    • 味性:辛,温。散瘀;解毒;杀虫。主风湿浮肿;无名肿毒;瘌癣

  • 八楞木(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 味性:辛苦,平。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

  • 八仙草(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 味性:苦辛,寒。归经:少阴;太阴经。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

  • 八仙过海

    • 味性:味辛;性温。归经:肺;肝;胃;大肠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截疟。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软;急性胃肠炎;疟疾

  • 八仙花(粉团花、紫阳花)

    • 味性:苦微辛,寒。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又用于心脏病。

  • 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 味性:辛,热。归经:入胃、大肠经。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 巴豆壳(巴豆皮)

    • 味性:辛;温。归经:肠经。温中消积,解毒杀虫。主泄泻;痢疾;腹部胀痛;瘰疬痰核

  • 巴豆树根(大叶双眼龙根、挡蛇剑、独行千里)

    • 味性:辛;温。归经:心;肝;肾经。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蛇伤,风湿痹痛,胃痛。

  • 巴豆霜

    • 味性:辛,热。归经:归胃、大肠经。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 巴豆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大叶双眼龙叶)

    • 味性:辛;温。归经:三焦;大肠经。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

  • 巴豆油

    • 味性:辛,热。归经:心;大肠经。通关开窍;峻下寒积。主厥证;喉痹;寒积腹痛

  • 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巴戟、兔子肠、巴吉天、戟天、巴戟肉、猫肠筋、兔儿肠)

    • 味性:辛甘;温。归经:肝;肾经。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 巴茅果(牛草果)

    • 味性:性温,味辛。顺气,发表,除瘀。

  • 巴掌草(千灵丹、红草鞋、狮子利、狮子尾、狗舌草)

    • 味性:辛,平。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脾肿大;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

  • 芭蕉花

    • 味性:甘谈微辛,凉。归经:心;肝;胃;大肠经。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

  • 芭茅果(牛草果、苦芦骨)

    • 味性:辛;甘;微温。解表透疹;行气调经。主小儿疹出不透;胃脘痛;疝气;月经不调

  • 拔毒草(筋骨草、散血草)

    • 味性:味苦;辛;性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 霸王根

    • 味性:辛,温。归经:胃经。行气宽中。主气滞腹胀

  • 霸王七(万年炦、炦七、万年巴、成年)

    • 味性:辛;苦;性微寒。归经:肝经。祛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及痈疮。

  • 白背枫(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 味性:辛、苦,温。祛风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妇女产后头风痛、胃寒作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皮肤湿痒、阴囊湿疹、无名肿毒。

  • 白背三七茎叶

    • 味性:咸微辛,寒。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

  • 白背小报春

    • 味性:辛;微甘;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口舌糜烂;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沥涩痛;跌打瘀肿;风湿痹痛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湄潭台乌)

    • 味性:辛,温。止血,生肌,排石。

  • 白补药(翻天雷公)

    • 味性:辛,平。补虚益损;强筋壮骨。主肺病;虚弱干瘦;头目眩晕;劳伤盘骨

  • 白侧耳(白耳菜、叫天鸡、光板、金苦板、苍耳七、金钱灯塔草、金筶板、梅花草、黄草、小白花、山慈姑、马尿花、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白折耳、水折耳)

    • 味性:辛;苦;寒。归经:肺经。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带,疔疮。

  • 白菖(泥昌、水昌、水宿、茎蒲、水菖蒲、溪荪、兰荪、地心、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昌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蒿蒲)

    • 味性: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 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

    • 味性:辛微苦,平。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捎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

  • 白豆蔻(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 味性:辛,温。归经:入肺、脾经。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 白豆蔻壳(豆蔻壳、白蔻衣)

    • 味性:味微辛。宽胸开胃。

  • 白独活(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

    • 味性:味辛;苦;性温。散风止咳;除湿止痛。主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麻风;风湿疹

  • 白杜鹃花(白花杜鹃、白映山红)

    • 味性:辛、酸,温。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

  • 白肚

    • 味性:辛;平。活血通络。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

  • 白对节子叶

    • 味性:味苦;辛;性平。祛风通络;疗疮止痒。主风湿痛;中风瘫痪;疮疡;风疹

  • 白粉藤(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

    • 味性:根:微辛,平。藤、叶:苦,寒。根: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藤、叶:拔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小儿湿疹。

  • 白附子(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禹白附、野半夏、野慈菇)

    • 味性:辛,温。归经:胃;肝经。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 白桂(三股筋、滇新樟、沙癞叶、香味叶、羊角香、梅根、茶蚬)

    • 味性:辛;甘;温。归经:肺;肝经。祛风除湿。主治感冒,月经不调,寒性胃痛,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骨折,湿疹疥疮。

  • 白鹤菌

    • 味性:微辛;性平。祛风除湿;清肺止咳。主风湿痹痛;肺结核;支气管炎;咳嗽痰喘

  • 白鹤藤(白面水鸡、白背丝绸、白底丝绸、绸缎藤、银背藤、一匹绸)

    • 味性:苦辛,凉。化痰止咳,理血祛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

  • 白花菜(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臭豆角、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 味性:辛甘,温。归经:肝;脾经。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

  • 白花菜子(臭菜、臭花菜、羊角菜、臭花菜籽)

    • 味性:苦、辛,温。归经:心;脾经。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

  • 白花穿心莲

    • 味性:味辛;苦;性凉。散风热;宣肺气;调肠胃。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喘;呕吐;泄泻

  • 白花射干(冷水丹)

    • 味性:苦;辛;寒。归经:肺;胃;肝经。治咽喉肿痛,肝炎,胃痛,乳腺炎,牙龈肿痛。

  • 白花藤(大发汗、白藤、大豆毛、断肠叶、活血大力王)

    • 味性:辛;苦;性温。归经:肝经。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 白花甜蜜蜜(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兰、白花夏枯草、白甜蜜蜜)

    • 味性:苦、辛,寒。清肝;散结;止咳。主高血压;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

  • 白花夏枯草(白甜蜜蜜)

    • 味性:苦辛,寒。平肝,清热。治高血压,淋巴结炎,肺热咳嗽。

  • 白花苋(烂脚蒿、白牛膝、土牛膝、怀牛膝)

    • 味性:微辛,平。活血散瘀;清热除湿。主月经不调;血瘀崩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湿热黄疸;痢疾;角膜云翳

  • 白花岩青兰

    • 味性:辛,凉。分散风热,凉血降压。用于感冒发热,高血压病,腹满。

  • 白花映山红(白杜鹃花、照山白、白艳山红、白映山红)

    • 味性:辛;甘;性温。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

  • 白僵蚕(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 味性:辛咸,平。归经:肝;肺;胃经。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 白降丹(降丹、降药、水火丹)

    • 味性:辛;热。归经:脾经。消痈;溃脓;蚀腐;杀虫。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脓成不溃;腐肉难消;风癣疥癞

  • 白胶香(枫香脂、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 味性:味辛苦,平。归经:入脾、肝二经。活血,凉血,解毒,止痛。治痈疽,疮疥,瘾疹,瘰疬,金疮,齿痛,吐血,衄血。

  • 白脚威灵(紫威灵)

    • 味性:苦、辛,微寒。健脾消食,止痛,除湿,消炎。;主治消化不良,腹胀闷,风湿关节痛,偏头痛,疮疖。用量0.3~1两。;据报道还可治食道癌,胃癌。研粉冲服,每次1~2钱,日2~3次。

  • 白芥(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 味性:辛;温。归经:肺经。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

  • 白芥子(辣菜子)

    • 味性:辛;温。归经:入肺、胃经。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 白九股牛(牛角七、蜜油参、九股牛、松皮九股牛、牛尾独活)

    • 味性:辛、微甘,平。托毒外出,补中益气。用于淋巴腺炎,疖,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气虚头晕,耳鸣。

  • 白酒草(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刀口药、石青菜、毛青菜、毛柴胡、山地菊菊)

    • 味性:辛、微苦,平。清热止痛;祛风化痰。主肋膜炎;肺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

  • 白蔻

    • 味性:味辛;性温。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 白蜡树皮

    • 味性:性微温,味辛。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

  • 白蜡树叶

    • 味性:辛,温。调经,止血生肌。

  • 白辣蓼(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

    • 味性:辛;性温。归经:肝;胃;大肠经。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白兰花(白玉兰、白缅花、白兰、白木兰、黄桷兰、缅桂花)

    • 味性:苦辛,温。止咳,化浊。治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妇女白带。

  • 白兰花叶

    • 味性:苦;辛;性平。清热利尿;止咳化痰。主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

  • 白郎花

    • 味性:味苦辛,性凉。行气活血。主跌打损伤;五劳七伤

  • 白狼毒(狼毒[东北]、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大猫眼草、猫眼根、山红萝卜根)

    • 味性:辛,平。破积杀虫,除湿止痒。用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滴虫。

  • 白榔皮(色告白、榔皮树)

    • 味性:辛;苦;平。祛风利湿;接骨。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骨折

  • 白竻薳(白茨叶、白竻花叶)

    • 味性:苦辛,微寒。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

  • 白簕枝叶(白茨叶、白勒远)

    • 味性:味苦;辛;性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 白冷草(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

    • 味性:辛;苦;微温。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

  • 白犁头草

    • 味性:辛、酸,寒。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急性结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钱,水煎服。

  • 白龙穿彩(白龙串彩、白龙苍、白龙昌菜、白花益母草、脓疮草)

    • 味性:辛、微苦,平。调经活血;清热利水。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急性肾炎;乳腺炎;丹毒;疖肿;脓疮

  • 白马骨(六月雪、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朱米雪、白金条、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 味性:苦辛,凉。归经:肝;脾经。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

  • 白毛藤根(排风藤根)

    • 味性:味苦;辛;性平。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痈肿,痔漏。

  • 白木(野黄皮、鸡卵黄、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

    • 味性:苦辛,凉。归经:肝;肾经。治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痛,喉痛。

  • 白楠木(美人柴、粘柴)

    • 味性:甘;微辛;凉。清热解毒;润燥通便。主烫伤;大便秘结

  • 白牛胆(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

  • 白牛胆根(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

    • 味性:味辛;甘;性温。祛风散寒;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肾炎水肿

  • 白千层叶

    • 味性:辛涩,温。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腹痛泄泻;风疹;温疹

  • 白千层油

    • 味性:味辛;性平。归经:归肝;胃;心经。祛风通络;理气止痛;杀虫。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 白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

    • 味性:辛甘,微温。归经:肺经。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 白绒草(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

    • 味性:甘、微辛,平。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

  • 白三百棒(红三百棒)

    • 味性:辛麻,温。温经通络,止血接骨。外用治开放性骨折。

  • 白沙虫药(痢药、方茎紫苏、鸡苏、假荨麻、烂脚草、臭蒿子)

    • 味性:辛,温。理气利湿,解毒。治痢疾,烂脚丫。

  • 白沙蒿(籽蒿、扑勒蒙、白砂蒿、油砂蒿)

    • 味性:辛,温。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

  • 白山蓼

    • 味性:辛;性温。消食化滞;止泻。主消化不良;腹泻

  • 白山苔

    • 味性:苦;辛;性微寒。归经:肝;胃经。调经。治月经不调,不孕,胃溃疡。

  • 白升麻

    • 味性:辛;凉。归经:肺经。清热解表;升阳。主风热头痛;水泻

  • 白苏(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 味性: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 白苏梗

    • 味性:味辛;性温。归经:入肺、脾二经。顺气消食;止痛;安胎。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胎动不安

  • 白苏叶(荏叶)

    • 味性:辛,温。归经:归肺;脾经。解表,散寒,理气,消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食积,吐泻,冷痢。

  • 白苏子(荏子、玉苏子、玉竹子)

    • 味性:辛;温。归经:肺;脾;大肠经。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0)

相关推荐

  • 归入胃经的辛味中药列表/4

    芜荑(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殿蓎.无夷.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无荑.无姑..大果榆树)味性:苦辛,温.归经:脾:胃经.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五除叶(山茶辣.大 ...

  • 归入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4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归入肾经的中药列表 >> 归入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4页 小茴香(谷茴香.谷茴.蘹 ...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4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4页 麝香(原麝香.香脐子.寸 ...

  • 归入胃经的平性中药列表/3

    南鹤虱(虱子草.野胡萝卜子.窃衣子.鹤虱) 味性:苦.辛,平.归经:归脾.胃经.杀虫:消积:止痒.主蛔虫:晓虫:绦虫:钩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阴痒 牛鼻(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归经:肺:胃 ...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3

    荔枝(大荔.丹荔.离支.荔支.火山荔.丽枝.勒荔.荔枝子.离枝) 味性:甘酸,温.归经:脾:肝经.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烦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肿,牙痛,外伤出血. 荔枝根 味性:微苦:涩:温. ...

  • 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

    脾经指的是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膝股部内侧肿胀.厥冷等病证.归经,指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鱼彭) ...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2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2页 釜脐墨(月下灰.釜下墨. ...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5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 >> 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 >> 第5页 阴香叶 味性:辛:微甘: ...

  • 归入心经的辛味中药列表

    八角枫根(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味性:辛,温.归经:归肝:肾:心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八仙草(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 归入肝经的辛味中药列表

    八宝茶(甘青卫矛) 味性:苦:辛:微寒.归经:肝经.祛瘀调经:通络止痛.主有经不调:产后瘀阴腹痛:跌打肿痛:半身不遂 八角枫根(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味性:辛,温.归经:归肝:肾:心经.祛风除湿: ...

  • 归入小肠经的辛味中药列表

    半边莲(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广东].长虫草[河南].蛇利草.蛇舌草.鱼尾花.半边菊.半边旗.奶儿草.箭豆草.顺风旗.单片芽.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金鸡 ...

  • 归入膀胱经的辛味中药列表

    滨海前胡 味性:味辛:性寒.归经:归肺:膀胱经.清热止咳:利尿角毒.主肺热咳嗽:湿热淋痛:疮痈红肿 测试 味性:苦:辛:平.归经:肾:膀胱经.祛风止痛:利湿通淋.主跌打骨折:小便淋痛 长石(方石.直石 ...

  • 归入心经的甘味中药列表

    巴旦杏仁(八担仁.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巴旦杏.偏桃.婆淡树.偏核桃.匾桃.忽鹿麻.京杏) 味性: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润肺,止咳,化痰,下气.治虚劳咳嗽,心腹逆闷. 芭蕉花 味性:甘谈微辛, ...

  • 归入心经的淡味中药列表

    芭蕉叶 味性:甘淡,寒.归经:心:肝经.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 白螺蛳壳(白螺壳.鬼眼睛) 味性:甘淡,平.归经:肺:心:胃经.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 ...

  • 归入肝经的甘味中药列表

    阿胶(驴皮胶.傅致胶.盆覆胶) 味性:甘,平.归经:肝:肺:肾经.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八月札(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 ...

  • 归入肝经的淡味中药列表

    芭蕉叶 味性:甘淡,寒.归经:心:肝经.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 白牛膝(小九占牛.九股牛膝.长深根.太极草.狗夺子.藤牛膝.短瓣石竹.狗京蔓.土牛膝.抽筋草.扣仁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