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众亲支持我
今天放晴,颇有兴致,翻看朋友们这些年来对我的作品的一些评论,十分感慨,十分感谢。随手挑来几篇,以博亲们一笑。
周维芳评散文集《寻觅天籁》
风物新吟迤逦千姿欣欣然风物
文章老手汪洋百态郁郁乎文章
周维芳评散文《潇湘夜雨》
红出墙头绿泛枝头春雨过后
情生心底思涌笔底燕子归来
(周维芳是我的中学同学,深圳重点中学高级教师,擅长诗词楹联)
平淡中透出率真和纯情
——推介张效雄的散文集《寻觅天籁》
杨金鸢
张效雄的散文集《寻觅天籁》,国庆节后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情。
《寻觅天籁》是湖南地图出版社新推出的《湖湘新坐标 湘大学子行走芙蓉国》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这套丛书第一辑收录了6本佳作,从地理和人文的角度,记载了湘潭大学早期一些毕业生奋斗的足迹,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或是论事说理,都是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所说所议,就会感觉你处在周围的人物或景物之中,读起来如发生在自我身边的事儿一样自然,亲切又真实。我的老师、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沧南教授,在丛书《总序》中写道,这些文字记录的,是个人成长的足迹,是生命拔节的声音,用心去触摸这些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垢会被慢慢地拭去,内心深处会充盈着感动,可以静静地体会什么是湘大精神。每一页的字里行间,刻记着一代代湘潭大学学子成长的年轮。
张效雄是1977级的学生,是湘大早年的毕业生之一。他在5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风起》,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加印多次,一直是市场畅销的作品。他长期在媒体工作,因为工作之便,足迹遍及海内外,饱览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记事抒情的文字。《寻觅天籁》则是他业余时间创作的散文合集。本书收集的,是他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以后的作品。其中一部分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还有一些是个人博客和公众号的文章。这些文章,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风土人情、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写景状物,随手拈来,有感而发。文字不事雕饰,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像面对面和老朋友聊天,自然表达但不失优美,蕴含深意,曾在读者中产生过较大的反响。
把经历当历史来写,记者出身的作家,不免带上记者的烙印。换句话说,张效雄的散文,自然留有时代的印记。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想,张效雄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去写新闻的。他在游历国内外的同时,用特别的视角去看世界,去看人看事,去记录历史。他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段人生的记述。年轻的时候不成熟,到老了也未必成熟。其实当作家的人,未必成熟就好。成熟了太世故太圆滑,成熟了思前想后太多,也就没有冲动和想象力。书中保留了一些不成熟的作品,他戏说,保留这些幼稚的作品,就是想把自己的青春保留住。
记风物犹如数落家常。张效雄走过的地方不少,不敢说他走遍了南北西东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大洋两岸确实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曾设想写一本《走遍南北西东》,但人生苦短,未必南北西东全都走遍,于是取了他三十出头写的那篇《寻觅天籁》的题目为书名。他激情勃发,慧眼识珠,每到一个地方,就能够抓到一个地方的特点特征,由小事片景说起,如同和读者说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绘声绘色,细节入微,读后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他试图引导读者去寻觅天籁,感受大自然的亲近。文字如流水一般,可见寻觅是真诚而执着的,至于天籁是否真正找到,恐怕只能靠读者自己去体味。
写景抒情求率真。张效雄是个性情中人,至情至性,在读者的印象中,他是个写小说的,其实他的创作生活是从学习散文做起的。他自称中学时代就受老作家谢璞《珍珠赋》的影响,上大学后爱读杨朔、林林、秦牧和朱自清等大家的散文作品。大学时代,他就发表过散文随笔,其行文风格多有模仿上述大师的痕迹。他不就景写景,而是把情景和人的体会连同一起来写,写得率真一些,真性一些。当记者以后,难免有些套话,但他的散文,与他的新闻作品截然不同,写景写物朴实自然,不刻意渲染烘托,不喜欢大段抒情或讲大道理。他笔下的景色,如同大山里的清泉一般清澈,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蕴含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或许就是他做人做文的一种本色的风格,纵情寻觅天籁,静心流露文字,平淡中透出率真和纯情。
(作者系湘潭大学1977级哲学专业毕业生、湖南省政协学习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为官之人的一面镜子
一一读张效雄先生的长篇小说《风起》
曾永贤
张效雄先生谈不上认识,也谈不上不认识。普通意义上的认识,至少应该是彼此见过面,说过话,有基本的交流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认识的。
现在人的交流方式,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还有一个虚拟世界的交往。
也是机缘巧合,我一位旅居异国的老乡,见我经常在朋友圈发了一些文字,可能是希望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增加一些见识,获得一些学习的机会,把我拉入了一个文学社群。群里都是身在国内外的文学人士,藏龙卧虎。不时有群友发自己的作品,大多以诗歌或旅居生活作品为主,因为地域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因素,我浏览了风起小说张效雄先生的《闲说湘菜·食堂味道》。从标题看,对湘菜熟悉的人,大概是湖南人,我便点开认真地读了起来。文中写的过往生活比较熟悉,让我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关注了《风起小说张效雄》公众号,阅读了他更多的文章,并且发现张先生过去是湖南日报社的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他作为资深记者,写下过很多令人关注的新闻报道与报告文学,并多次赢得湖南新闻奖及其他各类新闻奖项,是《三湘都市报》的创始人之一。
记者出身的张效雄先生著有长篇小说《风起》。作为《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曾经的忠实读者,加上看了陈集亮写的书评《追慕风里风外的众生相》,引起了我想阅读这本小说的兴趣。我在当当网下单购买了《风起》。
后来,我又读到张效雄先生写的《闲说湘菜·吃鱼》,文中特别写到作者在未通沪昆高速之前去邵阳,要经过我们湘乡虞塘吃鱼,说虞塘的鱼特别好吃,通了高速公路之后还特意在湘乡出高速绕去虞塘吃鱼。虞塘地处涟水河畔,清激的河水与韶山灌渠勾连,可能是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虞塘的鱼塘水质佳,养出了品质极佳的鱼,加上厨师的烹饪手艺,为虞塘的鱼赢得了美誉。我也曾经听闻过虞塘路边有很多鱼店,生意不错。据说还有美人鱼,我记得有一次骑摩托车路过那里,看见有店家的女子在拦货车拉客进店吃鱼,那景象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是高速公路通了之后,对这些店的生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张先生说,不知道那些好吃的鱼店还在不在,已经多年没有吃过虞塘的鱼了。我也是多事,就问了一位在虞塘为人民服务的同学。同学说还有,欢迎品尝。听到此消息,我就添加了张效雄先生的微信,告诉张先生,虞塘的鱼依然还有,如果有缘,我们相约去再吃一回虞塘的鱼,并告诉张先生,我已经购买了《风起》小说。张先生欣然应约,还要我写点《风起》小说的阅读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与张先生就认识了。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书买了就等于读了"。我就是个买书容易看完难的人。《莫言》全套二十本,最多看了七八本,有几本好像塑料膜都还没有撕开。贾平凹的《古炉》,还是2011年去天河购书中心买的,至今还只看了一半。去年买的《白夜行》,还只看了个封二。面对张先生这本洋洋五十万言砖头般厚重的小说,心中暗揣不知道要看到何年何月?
我是个底层人物,认识最大的官就是村支书村长。因为长期不着家,与他们打交道不多。面对张效雄这本“真实记录社会生活,艺术表视灿烂人生”的官场小说,说有感同身受那是不可能的,从未与官场挨过边,共鸣何来?
打开《导读》,看到《风起》全书分为上下两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丁刚强是个沉默寡言的知识型干部。他这样的人,做事十分低调,平日并不显山露水,不事张扬。在旁人看起来,他是个孤傲不群的角色,因为他好静,好思考,不太与人争论。”张先生以这样平实直白的文字,寥寥数语,就勾勒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官员形象,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这样简洁质朴的语言,读起来通俗易懂,不要费太多脑筋。读者看一本书,并不是个个都是来做研究生,会开动全部脑细胞来钻研,容易理解的文字,更、才会吸引人读下去,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风起》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书中穿插了很多顺口溜和网络段子。这些顺口溜和网络段子虽非全部是作者原创,在其他地方也见过,但在一本书里出现这么多,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色不少。这些段子寓意很深,能够让读者在感受官场争斗中的正义与邪恶,人性的真诚与虚伪、美与丑之余,倍感轻松与幽默的愉悦,同时也体悟到一些人生哲理。
试录三则如下:
写官场规则的,形象生动:
党委写戏,人大唱戏,政协看戏;
党委当家,人大举手,政协鼓掌。
写人生感悟的:
现实中,人们用真名讲假话;
虚拟中,人们用假名讲真话;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
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一辈子不一定能碰到。
花掉真正属于你的财富,否则,两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贪官,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产全部被没收的悲惨结局。
这一段,是落马贪官黎珺抄写的一些至理名言,落马后就成了未卜先知的警句,还真有点讽刺意味。
描写某些社会现实的:
官员说套话,
专家说鬼话,
商家说假话,
富人说狂话,
穷人说气话。
《风起》第三个特色是,对官员迷信也有描述。主人公丁刚强任新闻文化厅副处长时,有个升职机会的时候,和一帮同学去朝阳庙抽签卜问前程。抽得一签:
一轮明月照高松,
四方风动影重重。
满目晴光生瑞蔼,
任君行事正兴隆。
说这是上上签。之后,每当有提干升职,或生活工作中感到迷茫时,都要到朝阳庙烧烧香,拜拜菩萨,乞求神灵的护佑。
《风起》对官场选举运作也有详细的描写。通过本书,也让我解除了一个几十年的困惑。书中写到了选举的程序问题。朝阳地委改市,地委专员快退休了,省委让其去省委任职,获取一个厅级待遇好退休,腾出了一个市长人选的位置。按省委的指示确定了一个市长候选人。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候选人,这样利于贯彻省委精神,候选人也容易通过。然而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人大预选时,本地的人大代表通过“十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议案,推选候选人,就应该提交讨论,这是法律赋予代表的权利。"“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上级组织确定的候选人,就是不能改变的。过去几十年来,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对民主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各级各地逐步在推行差额选举,提倡票决等等。人民运用民主的方式来处理政治事务,应该是他们的权利,完全符合民主精神和法制精神,符合法律程序,是应该支持和保护的。"书中写的这位黎珺,就是通过这种“合法方式“打败了上面确定的候选人,成功竞选,成为市长。当然,方式虽然合法,其背后操作的过程不一定合法。通过这个合法方式上去的,在市长宝座上未呆多久,就因以权谋私,导致倒台,还牵扯出了上上下下一大帮人的贪腐问题。
记得1990年代,我也听说一个这样的版本。一个中学校长被上面确定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候选人,未料到时任教育局长有亲戚是镇区人大代表,就是行使了“一人提议,十人护议”的权利,把教育局长推选为副市长候选人。中学校长是邻县人,教育局长是本县人,毫无疑问,中国人的老乡观念还是很重的。相信在国外,只要见到中国人就是老乡;在国内,同一个省的人就是老乡;在同一个省,同一个市县的人就是老乡,隔壁市县的就成了外人,这排外情结就出来了。正因如此,毫无疑问,在本地人大代表占绝对优势的选举下,教育局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副市长,落选的中学校长气得中学校长也不当了,不想在把自己踩落人主管领导下当校长,去了一所地区管理的中专师范学校当书记,后来师范也撒了,应该也光荣退休,安度晚年了。这个副市长后来又调去邻县当县长,可能这样上去的官员上面也不是十分喜欢,虽然没有当作老虎苍蝇打掉,也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这也不过是我的臆测,或许也是年龄到了,官本来就是做到头了也未可知,官场的事我怎么搞得清?这个本来与我八棍子打不着的事,却影响到了我。
那时候的我也想上进,加之有社教干部想要培养我入党,任村团支部书记,一个刚中专毕业的社教干部和我年龄相仿,他在我家槽门口的牛栏屋门口,两个人悄悄地谈了很久,让我也产生了向党团组织靠拢的念头。不料读书看报有时候也害死人,我去一个市人大代表家看报时,就听到了这个故事。那时候的自以为正气(实际上是哈气,翻译成普通话是“傻里傻气”)爆棚的我,显得嫉恶如仇,不屑于和这些争权夺利,使尽手腕的人为伍,后来,我就没有答应社教干部的谈话,放弃了一次进入九千万大组织的机会。也如书中所言:"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现在想加入,嘿嘿,除了天大的面子,不花个半方水(方字,在老百姓用来数钱,万数的意思),估计想都别想了!
《风起》主人公丁刚强是一个正直的人,作者把他塑造成一股官场清流的代表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个正面人物,其实也有人身依护,书中写到一位京城首长下放到他的工作单位,别人都与首长划开界线,丁刚强在工作中时老首长提供帮助,两人成了忘年交。老首长的儿子来省里主政时,把丁刚强提拔成地委书记,如果没有这样的助力,也是晋升无门无望的!这也体现了“好人有好报"的朴素理念。这让我想起去年被查处的大员向某,他是其父亲帮了下放的前省委书记而获得提拔重任的。只可惜向力力辜负了他的父亲种下的善因和老首长的知遇之恩,沦为了阶下囚。
丁刚强里一个被上面看好,同学祝福,下级拥护的正人君子式的正面人物。就是这样的正面人物,妻子、儿子、儿媳都在国外,是一个典型的“裸官”,屡屡被上面赏识的首长提及。不仅如此,他也有两个红颜知己,工作之余,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游刃有余。这样实在,我觉得更显得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否则真的成了圣人式的标本,反而显得虚伪。人无完人啊!现实中这样的官员太多了,这才是真相。
总之,我以为张效雄先生的《风起》,描写了官场百态,堪称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也可以说是天下为官之人的一面镜子。官场外看客的一大消遣,看看热闹。
有人说,一千个人看戏,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欲知详情,还得自己看书。本人才疏学浅,在阅读《风起》之后,有如此一点感受,贻笑大方罢了。
曾永贤,湖南湘乡人,产业工人,就职广东宏陶陶瓷。系南海作协产业工人作家分会会员,作品《游子回乡记》获南海区首届产业工人文学大赛三等奖。
也说《风起》
好书!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加班加点,我竟然把这本分上下两集共计50余万字的小说读了个遍。
这本书可以归为俗称“官场小说”一类,湖南历来是个政治大省(现在不能这么提了),盛产官场小说,可以说湖南优秀的官场小说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如《国画》、《大清相国》、《西州月》、《沧浪之水》、《二号首长》等,个人觉得《风起》无论在艺术性、可读性还是思想性方面,当属上述名篇之列,是为湖南官场小说再添重彩。
通读全书,深刻感受有“三好”。
一是故事好。本书讲了很多好故事,比如党校教授的授课,比如匿名举报,比如姜草阳夫人学车,再比如信息产业厅厅长人大选举两次不通过,不像是写小说,更像是讲段子,匪夷所思,却又源于生活,读来妙趣横生。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作者个人的自传体小说,也是过去三十年湖南的“官场现形记”。某些方言活脱脱就是湖南的俚语,地名乡俗也是源自湖南,比如“西文东市”、“棋盘洲”、“江东大学”等,这些典故渊源“湖南人都知道”,但是作者却又时不时拿湖南(华容县、湘潭大学)来开涮,好像讲的是湖南邻省的故事,诙谐幽默,启人深思。
二是文笔好。不管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是刻骨铭心的经历,反正通篇的基调都是不温不火、不蔓不枝,没有一段刻意煽情的文字、突兀的感慨。全书笔触冷峻,干净利索,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见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更让人感悟作者知命达观、霁月光风的襟怀。
三是情怀好。文中主人公才华出众、仕途通达(总体上),性格上却表现得更多的是书生意气。在主人公的眼里,没有一个彻头彻尾、坏到骨髓的坏人,却有许多情深义重、本色不改的朋友和佳人。主人公健康、本色、正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折射出作者本人的良好的情怀和素养,也我对社会寄予的信心和希望。
同时,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也有一些疑问。一是情节设计上,如主人公从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直接到地委书记,金磊从县委书记直升市长,现实官场中似不多见;二是书名“风起”二字很雅,也符合作者的身份和风格,但像《二号首长》、《一把手》这样俗一点、直白一点的书名,似乎更能让书畅销大卖,当然,作者想的可能是写人生春秋,浇胸中块垒,不是为了卖书赚钱,这又另当别论了。
读完本书,还有两点体会很深:其一,盛唐黑金是好茶;其二,头发稀疏是烦恼,只是印象中张效雄先生好像头发并不少呀。
本书蕴含的人生哲理很多、很深,慢慢品味,有些没有参透的地方,比如“四不”:不请不到,不问不说,不谈私事,不议干部。后两句直白,前两句费思量。
王礼(中国建设银行高级职员,畅销译著有:《富国之道:富国银行董事长写给股东的信》,原作者:[美]理查德.柯瓦希维奇和约翰.斯坦普,广东旅游出版社201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