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少波真气运行与中医学

正学子
笔者是一名从事家用电器行业的高级工程师,本来与中医学距离很远,从2010年开始,先是因病求医未果反受其害,后学习真气运行而走上了健康的大道。借真气运行官网征文的机会,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谈谈自己对真气运行与中医学的理解和体会。因锻炼时间不算长,对于中医来说又是外行,难免文中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真气运行实践方法的科学性
1.真气的定义
《真气运行学》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可概称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正确理解这个定义,将会有助于我们明确真气运行实践方法的科学性。笔者认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指,人体生命所需的物质及其能量和信息。物质(此处指物质实体)、能量和信息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式,物质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信息则必须寄托在物质与能量上,不能单独存在。因此,定义中用“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说明真气是以物质和能量的形式存在,虽未提及信息字样,但已包含在其中,而将信息强调出来,是当代从信息学角度研究的新需要。因此,真气在哲学上是物质。
定义后半句中的“能量'一词不能仅仅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狭义能量,不然就会遗漏一些内容。比如:维生素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这种物质本身就应当属于真气。此外还有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或者其中携带的遗传信息,其能量价值也不大,但这也应当属于真气,特别是指先天真气。
因此,《真气运行学》中将之“概称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应当用的是广义概念,与社会意义上的“正能量”-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正能量”一词是从2012年才开始普及使用,一般用来概括社会上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这个词在《真气运行学》出版时尚未普及,如今我们不妨也用“生命活动的正能量'来概称”义的能量。
明确真气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这一-定义 ,进一步阐明真气在哲学上是物质,这可以表明真气运行理论与宗教或迷信截然不同。自古以来,修炼一直在某种程度上与神秘主义联系在-起。即便今天,很多同修都只知道李老把古人包装得非常神秘的养生修炼方法,还原成了简单易懂、切实可行的真气运行实践方法;却见到真气运行借用了很多内丹术的名词和用语,就匆忙下结论说真(运行属于内丹术或丹道,这是只见现象不见本质。有些人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认为自己既然已经人了道,就要找些更“高级”的功夫来学,于是找了些丹道的经典自学,并在论坛和群里对此高谈阔论,故作神秘。《真气运行学》书中谈到了这样的危险:“有的意志不坚,见异思迁、东访西问。被江湖术士骗到邪僻的迷信道路上去”,最后“不能竞成”。笔者也曾亲见,有同修因此误入歧途,深受其害的。
看不清真气运行的唯物主义性质,就可能会走近迷信,于人于己都没什么好处。如有同修确实要往宗教方向发展,属于个人信仰的自由,那不如真正去人山拜师,毕竟自古大德很少有自学成才的。现实中的大多数人,追求的还是健康长寿,更好更久地享受人生,按照真气运行理论进行实践就可以了。
2.真气的来源
《真气运行学》认为:'“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随着生命的而来的,是由元精化生出来的,所以也叫元气....后天之气是由口鼻摄取的氧4 (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间隙,被细胞摄取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和能,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这段话是举例说明(氧气和养料中的 )化学能如何转化成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这是后天真气来源的主要部分,但并非全部。在“晒太阳可以防治佝偻病”这个例子里,人体内的胆固醇在体内氧化后,形成7-脱氢胆固醇,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样是阳精(这里是阳光)和“阴精'(这里是胆固醇)的结合,形成的有益于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维生素D3),同样可以纳人后天真气的范畴。
有学者从信息学的观点出发,认为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元精,其中的遗传信息就是元气,即先天真气。笔者认为此说不当,在哲学上讲,信息不能脱离物质或能量,遗传物质(信息)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先天真气,两者之间只是有一-定的交集而已一只有能被生命使用的遗传物质(信息)才能看作先天真气,也仅是后者中的一部分。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从琥珀里的蚊子体内,吸取恐龙血液并提取DNA片段,并结合其他生物的DNA复原恐龙。实际上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也有DNA片段。但是,如今人们却很难用这些片段拼接出完整的恐龙DNA;即便有了完整的DNA,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将纯化的高等生物的DNA包装成有功能的染色体及细胞核;而即便有了上述染色体和细胞核,现有的克隆技术包括核移植及干细胞技术都是在细胞水平上操作的,即首先必须有可操作的活的细胞。简单来说,即便是近几十年刚灭绝的物种,有基本完整的DNA,也无法复
原出新的生命体来,更何况恐龙!
从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出,不能把遗传信息简单等同于先天真气。恐龙的DNA片段,与博物馆里其他灭绝动物标本中的完整DNA一样,都无法再被生命使用,只是生物留下的历史遗迹。与此同时,先天真气应当包含驱育新生命时,上述有功能的染色体、细胞核和活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携带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还应当包括母体给予的各种“正能量”,比如: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物质)、养料与能量,乃至胎教(信息)。
综上所述,真气的概念是完全可以用现代语言详细解释清楚的,正如《真气运行学》认为的那样:“真气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包括人体可以接受的、有益的物质,及其能量和信息,可称作'生命活动的正能量”。
3.真气与气气范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气论(或称元气论)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自然观,认为万物都有气,与西方的原子论恰相对照。《内经》中认为气是生成万物的材料。《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也说:“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就是说,气聚合变化产生有形有名的万物。《内经)也以气为万物生化的动力,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幕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也。”明确指出气贯穿实物发生、发展、衰亡的全过程之中,从始至终,从生化到象变皆-气所为。
《内经)同样将气的概念引人生命科学领城,认为气既是生命的起源,又是生命的动力,甚至气就是生命。《内经》中的气大致可以分成天地之气、万物之气、人体之气三大类,总计讲述了80多种气。(也有学者的分类方法是:自然界之气、人体生理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共四个大类。)其中人体之气中的“生气”,指的是生命的本质(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其他人体之气又因不同分类角度变得非常复杂,按分布位置可以分成宗气、中气、元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真气运行理论用先天真气来指代《内经》中的真气(元气),侧重于生命的起源;而用后天真气来统称(内经》中种类繁多的人体“正能量' ,按分布位置大致包括宗气、中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都是侧重于生命的动力。此外还有很多人体之气,不属于后天真气的范畴:吸人之气是进人人体、尚未被吸收的空气,应属万物之气;
呼出之气是由人体产生的,需要利用呼吸系统排出的废气;
矢气与“噫”、“哕',也属于人体产生的废气,有待排出;
血脉中的邪气和浊气:《灵枢.优恚无言):“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
肠胃中有形的食物残渣,亦称浊气。《灵枢.小针解》:'浊气在中者'。
总之,《内经》中的气种类繁多,分得虽然很细,但是内外、清浊、归类都很含糊,即便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章里也有众多含义。真气运行理论中的真气定义,可以正本清源,分清人体内外之气,区别清浊,指导人们用“吸天阳饮地阴”转化成的后天真气,补充先天真气的消耗,达到“后天返先天”的目的,从而实现健康和长寿。在“气功”界.由于有些方法分不清人体的内外之气,对真气的实际来源也搞不清,就出现了一些违背养生规律的误解,以为通过“外气内收' ,就可以补充自己消耗的真气,因而轻易给人“发功治病' ,最终损害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各种疾病。实际上,《真气运行学》书中对“采气”的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对此提出了三个问题:是否真能采得来气?采来的是什么气?是不是真气一样的物质?基本结论是:“我们认为,-手采气-手放气是不可能的。”由于文中认同“内气外放”的可能,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否定“外气内收”,这符合科学规律。
4.真气运行
《真气运行学)认为:“真气在人体内就和空气充满空间一样 ,无所不有处处有各组织细胞如果得不到真气的充养,便要衰退、死亡”。“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要达到健康的目的,仅有真气还不够,还要让真气旺盛地运行起来。《吕氏春秋.尽数)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脱离运行只谈真气,如同哲学上只讲物质不讲运动一样,是不可取的。“真气运行”的语意与古人的“行气”相仿,却又在“真气”的概念上体现出高度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真气运行学)认为:一般人“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吸气时沿冲脉上行至胸,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待真气贯通督脉以后,吸气时真气则由督脉上行至头,古时把这个小循环称为小周天。”把真气在十二正经中的大循环称为大周天。这指明了真气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的阶段目标,即先由任督人手,实现任督循环以后,进而贯通十二正经。
这里可以提一提物理学上能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定律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熵表述是: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这里的熵是个态函数,用来描述热力学系统所进行的不可逆过程的初态和终态之间的差异。因为这一定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封闭的能量体系,所以一直没有被用于人体生命科学。不过近年来也有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提出“衰老的根本机制是'生命与熵增化学的战争”,认为在一 些正常生理过程中形成的“成环共轭.交联稳定的生物分子,可通俗地表述为“熵增性的化学垃圾堆积'',是人类衰老的原因。“如何有效地防止或清除这些熵增化合物的形成与蓄积,便成为益寿延年和抗衰老生物医学的崭新的研究领域。”通过真气运行的锻炼,有助于实现这一- 目标,许多同修都比同龄人要看上去要年轻得多,这就是明显的证据。
二、真气运行与经络
1.经络要在自身实践中体验
在《内经)中,有很多篇中讲到了真气与经络:(素问.阴阳别论》:“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灵枢.逆顺肥瘦篇>中, 则明确讲到了十二正经的行走方向。
当代中医界内外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经络,有人通过测量声音在经络中的共鸣高亢,以及电流在经络中电阻率明显降低,得出结论,在人的活体上,存在如同空心管道的经络。有人利用极为灵敏的光电倍增管,通过测量体表的电导分布,得到体内电场分布的大致形状,结果是与经络图粗略一致。 有人沿经络注人微量的染色物质,印证脏与腑的特定对应关系,从而证明经络存在。此外,解释经络的还有体液循环说波动说等等。其实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写的很清楚:“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反观”,又称“内视' ,是在锻炼过程中自身的感受,并不难做到。现代医学在技术上尚达不到观察真气运行的水平,或者这种思路本身就会导致“盲人摸象”(在本文完成以后,笔者注意到世界顶级高能物理学家顶夸克的发现者,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学科权威之一叶恭平博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反而不如老老实实坐下来练一练,用自己的身体一 -这 台亿万年生物进化史打造的精密仪器一来观察。 很多同修,包括笔者自己,也就是因为练习真气运行而走进中医学的大门的。
笔者在学习真气运行第三天开始,丹田里就有如同脉搏一-样的微弱跳动 ,这种跳动从第五天开始,下会阴入督脉,直至第七天晚上贯通督脉和任脉,完成任督循环。当时病情较重,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每天要达8个小时以上,到第三+七天晚饭前,在任督循环中的真气力量进一步增强以后,就开始调理病灶的强烈反应,同时又有一-股微弱跳动的真气,从右侧腰部下行, -路沿腿外侧跳着走到右小趾与无名趾之间。当时还感觉很好奇,晚饭时拿到一张针灸穴位图,才知道这是足少阳胆经的-部分,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年的疏通经络和治病的过程。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证实了十二正经的存在,还体验到了十二正经串联的大循环和子午流注,从而深刻领悟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真实性。比如,足少阴肾经真(活跃时,足底涌泉穴处如有泉水汨汨而出一般,自然体会到“涌泉穴”名称的由来,非亲身体验不能解其妙。以至于后来笔者看到,有学者在某书中认为十二经的名称只是个代号,上面的穴位名称也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简化为一一些符号,不禁哑然失笑。
同样,十二正经各与脏腑相络,通过实践也可以得到验证。更有意思的一点是正经名称中的三阴三阳,可能对于初学中医者这是个难点。笔者向一位中医学会了区分十二正经阴阳的简便方法:俯身弯腰,掌心向下,趴在地上。这个姿势下,阳光和雨点从天上下来,先接触到的就是阳经,后接触到的就是阴经。笔者后来读《中医基础理论》:“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忽然体会到:正经里的阴阳不也正是按照冷热变动的柔和或剧烈来界定吗?而这个趴在地上的姿势,不正是人类学会直立行走之前,温血的陆生哺乳动物的标准姿势吗?也就是说,阴经和阳经的区分就是哺乳动物的几千万年进化史的结果。后来,笔者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进一步注意到,在这个姿势下,太阳经都是在最暴露的位置,少阳经其次,阳明经在最里面;太阴经都藏得最深,其次厥阴经,外侧是少阴经。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医学的命名和归纳是多么科学、多么实在!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死记硬背的,更不是“空中楼阁”。
2.上善若水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古人对经脉(经络)的认识通常是用河流和湖泊来作比喻的:《国语.周语下》中就有太子晋的话:“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管子●水地》篇也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明.张介宾(类经)说:“经济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獨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 、《素》未发之秘旨也”。
由于真气行走在经脉里,也就可以把真气比喻为河水,经脉比喻为河道(和湖泊)。这样可以形象说明很多问题,也可以解决-些真气运行初学者的困惑。
首先是练习真气运行的效果。有的人通督很快,症状改善得也很快,进度相对较慢的人,心里就会有对比,就会着急。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样,真气的力量和经络的通畅程度也各异,就像有的水库里蓄水量很大,一旦开闸放水,在下游河道形成的冲刷效果,自然很明显;
有的水库在枯水状态,下游河道本身又堵塞得很严重,进度自然相对较慢;至于有的陈年老毛病,属于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说“久病在络”的那种.络相当于河道的支流.调理这里的病症更要等到“大河涨水小河满”以后,需要更长的时间。
其次是“意守病灶”的错误。有的朋友在练功治病过程中,发现自己最关心的疾病那里没反应,于是用别处看来的“意守病灶”之法强行将真气引导到病灶处。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身体问题最大的地方就像河道最窄,或者淤塞最严重的地方,却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所能看到的。
在视线不及之处,说不定还有更窄的地方。限制河水流量的只会是整个河道的最窄处,真气调理病灶的顺序同样以自身流动为规律,并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同时通过意念引领真气聚集在病灶区,会人为造成真气在病灶处的积聚,虽然病灶区短期可能会有改善,但是“揠苗助长”的后果显而易见。更何况这种情况下,病灶区的疼痛感会更加强烈。所以“意守病灶”之法不符合真气运行的原理,还是放任真气像河水一-般自行流淌吧,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田。
再次是所谓“气感”。初学的朋友往往喜欢找“气感',有感觉时练得兴致盎然,没有的时候就索然乏味地枯坐着。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在通督和不断疏通经络的过程中,力量增强以后,就好比河水大涨,要把原有河道拓宽,这个过程当然是可喜的。真气在病灶处的反应,其实是遇到了阻碍,就像河道里有堵塞物(礁石),必然要引起紊流,乃至泛起浪花,多数会与自身的原有(或潜在)病症相联系,待真气的力量足够以后,自然会把堵塞物冲刷干净。这两种气感固然可喜,却也不必刻意追求,因为锻炼时即使没有感觉,也不是坏事一河道顺畅 ,河水无阻碍地正
常流动,多好啊!而且这还是经络通畅的一一个标志,会是日后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呢!总之来者不惧,不来也不用追求。
最后是真气在调理病灶时的反应,有些类似于发病时的状态:有人就在练功时感觉好像自己的老毛病要复发了一-样 ,不敢再继续练下去了,殊为可惜。其实两种感觉虽然相似,但是起因不同。病症好比是河道变窄或里面有堵塞物,是身体被动地向坏处发展;真气调理病灶则好比河水流量增加,在冲刷堵塞物时的反应,是在主动地向好的方向发展。理解了这一一点,遇到时自然不必惊讶,也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礼记大学)中的“至善'(之地),在修炼者可看作是丹田;那么把(道德经)中的“上善' .也可以看作是真气。“上善若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真气在经络里引起的反应,从这个角度上说,《道德经)的这一章也同样可以在实践中指导我们,比如是否可以把“处众人之所恶”理解成“真气在运行中引发气感的地方,就是经络中阻塞最严重的地方'呢?
三、真气运行理论与中医学
1.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各家传统经典
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通过树立真气与真气运行的概念,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实践,这与《内经)中:'“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是一致的。这是需要首先强调的基本问题。
真气运行的具体实践方法,也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传统经典。
在五步方法中,第一步是“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即胃区,第一步着手于此 .符合藏象学说中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注意力即心火,心火下行到胃区,正是五行学说的“火生土”;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行,即《内经知要.注》所云:“呼接天根”。由此可以认为真气运行的独特入手点是符合中医学原理的。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即“气沉丹田”。反应往往是小腹汨汨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此为脾胃之气下行至大肠,即五行学说的“土生金”。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常见效果是肾水旺盛,肝得滋荣,生殖系统和肝胆疾病会有初步好转,这是五行学说的“金生水,水生木”;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病症都会有好转,这是五行学说中的“水火相济'的初步效果。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是真气力最积蓄以后,“积气冲关”贯通督脉的过程,与《小周天歌)等丹经歌诀相吻合;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五脏,而五脏之气汇合于丹田,沿督脉上行聚于脑海,也就是“五气朝元”。《性命圭旨>云:“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此处“元”即为“元神”,《内经)云:“脑为元神之府' ,通督后的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即是今后为此长期锻炼的过程。
真气运行五步方法,也可以与天津博物馆藏文物青玉行气铭饰的内容相印证,由于这方面其他人已多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真气运行的动功要求动作在前,呼吸在后,“以合理的姿势带动呼吸,导引得真气旺盛地运行”。这是古代“导引”和内家拳的养生精髓之所在。
在真气运行学术中,更高层次上的是真气抟聚法。混元坐和五龙蛰法等可以“使修炼者更好地达到静定的目的' ,“河车搬运能促进任督真气畅旺运行,五行攒簇进-一步协调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正是因为真气运行的实践方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从2009年起,已7次被列为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针对医务人员展开培训。很多专家学者对真气运行学术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原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被誉为“中医泰斗”的吕炳奎说:“李少波老医师提出的'真气’与'真气运行法’,道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真谛。经多年实践证明,功理方法密切结合,易懂易学, ,易于普及,确为科学的医疗保健方法,深受广大群众好评。”著名科学家高士其说:“真气与真气运行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丽明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流传千年之久,纵横千万里之广,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上,有着神奇的作用。我经过坚持做功,感到真气运行法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实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保健之法。”
2.真气运行是可以验证中医理论的具体实践方法由上文可见,真气运行与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五行、经络和藏象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真气运行学术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内经》,学术上的追求是补齐《内经》中缺失的“全真导气”卷。所以原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甘肃省中医学会理事长柯与参评价(真气运行法)时,说:“该书理论采自《内经》及前人有关著述,抉择适当,援引新颖。所提出的'真气’一词和'真气运行法’,以有别于所谓'气功’的概念,非为标新立异之意,实有深究正名之心。
如今人们一提到医学,尤其是西医,想起的就是各种药物和医疗手段。其实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西医鼻祖,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曾说过:“并不是医生治疗了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中医学的主要思路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恢复并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战胜疾病,而不是单纯地用药物去杀灭病原体。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气的基础之上的,但由于没有在现代科学中找到合适的解释,所以常常避而不谈,以免被指为“封建迷信”。而中医经典中,也没有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断层,无法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中医是哲学,天马行空,讲的是天人合一的规律,即'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西医是科学,依据看得见、摸得着、可重复的数据,解释已知的规律”。
其实,通过真气运行实践,真气在经络里的反应是可以被当事人用自己的身体感觉到,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效果也是被许多案例证明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也有如笔者一样的很多人,从外行转变中医理论的学习者、实践者。因此,真气运行是验证中医理论的具体实践方法,是链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
3.真气运行的实践方法应当是中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事物的外部矛盾一般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而不能最终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西医的治疗方法是以杀灭病原体为主,是用外来的手段帮助人体免疫系统完成任务,侧重于外因;中医的治疗思路是“正气存身,邪不可干”,主要着眼于利用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侧重于内因。
在《灵枢.病传)中,提到的治疗方法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蟎、饮药'。这个排列顺序是由内到外:在最前面的“导引'相当于真气运行的动功,“行气”相当于静功,都是直接培养人体的真气(正气),并促进其旺盛地运行,这是直接利用内因的医疗方法.可称作直接的内因;第二组是“乔摩(即推拿按摩)、灸熨、刺、炳(即火针)”,是用外来物理手段疏通经络.刺激真气的运行,可称作间接的内因;最后才是“饮药”,这是外来的化学手段,由于药物要吸收后才能归经,可称作间接之间接的内因。有趣的是,现在的情况是正好把这个排序颠倒了过来:“饮药'大行其道,成了中医学的主要部分;第二组方法变成了中医院中不起眼的几个科室,其中的按摩更是几乎“堕落”到了夜总会;原来在最前面的“导引行气”如今则戴上了“气功”的大帽子,不见于中医的正规治疗手段。这样的现状似乎并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内因和外因的观点。
真气运行是对古人“导引行气”方法的科学提炼,着眼于人体内部的本质问题,即培养真气,贯通经络,正本清源,有效地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清除体内的废物,直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功效。这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运用内因实现健康长寿的具体实践方法。
笔者亲身的实践可以证明这一一点:以前虽然常年坚持体育锻炼一跑步羽毛球和足球,但一不留神就要感冒,每年至少有两次重感冒,不得不打针退烧。自从练习真气运行一年以后,即使受凉也极少感冒,只要有时间静坐,等鼻内有一团液体从上到下流过,就没事了。笔者曾反思过: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来自西方人如何训练士兵,我国的吴起也在战国时代就制订过类似的锻炼方法和标准:“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贏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但是中国的古人并未把这些当成养生的方法,“生命在于运动'不是在于身体本身的运动,而是真气在体内的循经运动,即真气运行。单纯身体上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真气的运行,但是如果不以“导引”的方法,用呼吸运动推动真气的运行.则作用有限,无异“隔靴搔痒'。
综上所述,真气运行不仅是养生实践方法,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归中医的传统医疗手段之一。中医学可以有“寒凉派”、“攻下派',又何尝不能有“真气运行派'?!因为上文提到了“导引行气”与“气功”,这里就简单提一提。
“气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采用的名称,用以统称历代以来的“吐纳、导引、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各种修炼方法。因为在上文提到的《内经)中有80多种气,所以从字面上看,“气功”练的是什么气,有点讲不清,甚至也包括硬气功的“气”。在《中医气功学)中,'气功”的定义是:“气功是以古典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调心、调息、调身融为一体的操作为内容,以开发人体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技能'。这个概念也同样外延广泛,比如:古典哲学思想可以包括宗教,人体潜能可以包括特异功能。中国古代的儒释道医武各家,直到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修炼方法,其中有很多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今天复兴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应当坚持的,有些则不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有大量新创方法涌现,如“鲜花着锦之盛”,据称当时正式注册的“气功”有2000多种,没有注册的数量更不少于此数。虽然当时围绕“气功”做了很多医学和科学的研究,也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但是毕竟概念上的内涵过多,给了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利用来蛊感群众,故笔者认为这种概括性的命名方法欠妥。
《内经》中用的是“导引”和“行气”两个概念来代表动功和静功,““导引’的定义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各家对此的观点基本相同。“行气”在字面上体现出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而“气功”-词有“气”无“行”,似有脱离运动谈物质之嫌,好像反不如古人用的“行气”合理。此外,在方法上,古人讲的“导引行气”是动静结合的-一个词, 而不是孤立的两个概念。与此类似,道家不仅有打坐,也有各种内家拳法;少林派不仅有易筋经,也有洗髓经和坐禅。“气功”一词则完全体现不出这层含义,在具体做法上往往也只强调其中-个,忽视另一个。
《中医气功学》中“行气”的定义“是以意念配合呼吸,想象'气'沿周身经络运行”。这是对“以意领气”做法的描述,与真气运行在具体方法上有质的区别,也与青玉行气铭饰的“行气”描述有距离。真气运行五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一步都是在真气集聚.具体反应出现后,再进入下一步。即使实践者此时不主动进入下一步,真气力量足了以后也会自行有进入下一步的趋势。故真气运行的实践方法符合真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规律,能够体现出“意随气动”的实质,而非“以意领气”,也可以说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因而简单易学,人人可行,适于普及。另外,真气运.行主张的是内敛内藏不耗伤自身真气,完全不同于“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发功治病'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气运行与现代用词“气功”差距较大,五步方法更符合青玉行气铭饰上的古代“行气”概念。《中医气功学》的中篇虽收录了真气运行法,但因篇幅有限,仅简单摘录了五步方法、时间、反应和效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理论的论述,也没有动功和真气抟聚法的内容,未能体现出真气运行学术的全貌和特点。
笔者建议中医学界不妨放弃“气功”一词,比如:可以考虑回归《内经》使用的“导引行气”;同时,,在把各种养生修炼方法纳入中医学时,不能只看“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为目的”:首先应当过滤去其中可能含有的唯心主义观念,只研究其中的实践方法,并做科学验证,以正医者之名;其次应当符合中医理论和生理学规律,并在实践中用大量的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学术上,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专注于一 ,重点研究和验证没有严格条件的限制,风险小,适宜在群众中普及推广的方法,早日恢复“导引行气”在中医治疗手段中的应有地位,为人民大众增添对抗疾病和衰老的有效手段。
日前欣闻真气运行已成为中医药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项目,这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不仅对于推广真气运行大有帮助,更是中医学界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一大步!希望中医学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