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反对根据“升糖指数表”挑选食物?

但今天我想唱反调:不要迷信升糖指数表。

你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说低升糖饮食不重要,而是说光看升糖指数来挑选食物会使你误入歧途。

以下,是4个理由。

1.误食不健康的食物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健康饮食的原则之一,其他同样重要的饮食原则还包括高肌醇、高营养密度、高抗炎指数、低糖化终产物和低胰岛素指数等。

光看升糖指数挑选食物,有时无法兼顾其他健康饮食原则。

比方说火腿肠的升糖指数很低,但它几乎不含肌醇和天然抗氧化剂,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含量也很少。如果采用烟熏或烧烤的方式来加热,还会产生大量的糖化终产物和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再例如牛奶巧克力,它的升糖指数也非常低,但很多人都说吃完后容易长痘痘,这是因为牛奶巧克力的胰岛素指数很高。

还有烘焙店里的糕点,别以为它们的升糖指数都很高,实际上有些糕点的升糖指数比白米饭还低。之所以不提倡大家经常吃,是因为这里头可能含有会增加不孕风险的反式脂肪酸。

甚至是可乐和果汁这类饮料,升糖指数也是不高的,然而有大量研究表明它们会增加特定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糖尿病。

由此可见,食物健康与否其实与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深加工食品即便符合某些健康饮食的原则,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2.升糖指数的资料可能有假

我在度娘上搜“升糖指数一览表”,有的资料列出了476种食物的数据。

但问题是,我国2018年才成立首家升糖指数基金会认证的实验室,2019年才发布首个升糖指数测试的行业标准。

而且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出得了厅堂的升糖指数共享数据库,大多数食品企业都没有让他们的产品参加“升糖指数跑分”测试。

一些权威出版物里记载的食物数据也就208种,其中不少数据还是引用的国外文献,所以我不晓得那些齐全的表格数据究竟从何而来。

即便是查询悉尼大学的数据库(全球最大的食物升糖指数共享数据库),表格里的数据也对应不上。

所以,我觉得网上有些“升糖指数一览表”的数据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有人为捏造的可能。

3.升糖指数有很大变异性

我手里有一份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食物升糖指数表,里头涵盖了2480种食物的数据。

然而,我没有给大家翻译。

原因涉及两方面,一是我觉得翻译的工作量太大了,二是有很多数据根本就无法应用,因为食物的升糖指数变异性太大了。

同样是大米,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抗性淀粉所占比例不同的品种,它们的升糖指数会有很大差异。

水果也是这样的,有些品种的香蕉升糖指数很高,有的却很低。

预包装食品就更多变了,不同的原料、配方和加工工艺,会生产出升糖指数不一样的面包、面条。

经常有人发图片问我这个面包能不能吃,那个面条升糖指数高不高,说实话我是真的不知道,我要是有一眼看穿食品升糖指数的能力该多好,靠这个做咨询就能赚大发啦,哈哈。

即便能看到产品的营养标签也不行,因为升糖指数是测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另外,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全麦粉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那这款面条、面包就是低升糖指数的。

但实际上,有10份研究数据显示全麦面包的升糖指数是74,跟普通的小麦面包没啥区别。

影响食品升糖指数高低的因素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不仅和原料有关,还和食品的加工工艺有关,后者有时是决定性因素。

所以说,如果你在本地超市买了一捆面条,你能确保它的配料、加工工艺和你看到的那份“升糖指数表”里所指的面条是一样的吗?

如果不一样,它们的升糖指数还会一样吗?

如果升糖指数不一样,你还有必要根据表格挑选食物吗?

除非国家出台食品法,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必须测试升糖指数,并作为一项公示信息标示于产品外包装,否则看什么表格都不准确。

4.个体间存在差异

为啥有的人天天吃白米饭也不得糖尿病?

除了基因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肠道菌群。

同品种、等含糖量、一个饭锅里煮出来的米饭,小陈吃了可能表现为高升糖指数,而小李吃了可能只表现为中等升糖指数。

所以,升糖指数表不是万能的,它不适用于所有人。

5.靠什么指导实践?

既然升糖指数表有那么多漏洞,那我们靠什么指导实践,才能做到低升糖饮食呢?

营养师们纷纷表示,我太难了,饮食建议不好给啊。

虽然我也这么觉得,但如果能掌握规律、不死套数据,问题其实会简单很多。

首先,加工食品的升糖指数我们猜不来,一看就不健康的产品,尽可能地少吃准没错。

其次,鸡蛋、肉类、鱼类和海鲜等高蛋白食物本身就不含多少淀粉,这类食物不需要考虑升糖指数,只要烹调方式得当都可以吃。

再有就是蔬菜,这当中主要是土豆、南瓜和胡萝卜的升糖指数不稳定,所以这三种蔬菜不能吃太多。

至于水果,我建议参考含糖量而不是升糖指数,控制好总量的情况下各类水果对血糖的影响差别不会很大(也许西瓜除外)。

最后是主食,因为种类、配料比例、制作方法实在太多样化了,我根本就说不清楚哪个合适哪个不合适,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至少黑米、燕麦米或荞麦米做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而且黑米和燕麦米即便熬粥似乎不会导致升糖指数明显升高。

按惯例,文末聊聊哲学吧。

很多人以为医学是科学,但顶尖的学者可不这么认为。

我国著名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说:“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医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函数那样精确(已知定义域x,通过对应法则f,算出值域y,x不变y就不变)。

虽然我们都是地球人、亚洲人、中国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对应法则f也不尽相同,关键是我们连地球人的f都还没研究清楚。

所以说,低升糖指数饮食是一个方向,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迷信升糖指数表要不得,再全的表格也不一定适合你。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