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第77期:程立正丨宋村“灵光古塔”的传说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解放前宋村有个灵光寺,寺里有个“灵光宝塔”,周围九州十八县的村民们常去那里拜佛求仙或索取“圣水”,可灵验啦!

带着这些传言,笔者查阅了《保定府志》和康熙十五年的《博野县志》。据《保定府志》记载:“博野宋村有灵光古塔,高十二级,久圮”;它的含义就是说:在博野县宋村,有一座灵光古塔,塔有十二层高,因年久失修倒塌。据康熙十五年《博野县志》记载,“灵光寺在博野宋村,唐高宗年间修建灵光塔开创灵光寺并赐名”;它的含义也是说在博野县域的宋村有一座灵光寺,是唐朝高宗年间修建的灵光宝塔并依此扩建成寺院,“灵光寺”的名称是唐高宗恩赐的。由此可见,这座灵光宝塔历史之悠久。

笔者还询问了宋村的一些老人,据他们讲,在宋村村西路口不远的北大堤附近,确实曾有过灵光寺和灵光宝塔,该寺院建筑宏伟,光修那古寺和宝塔就用了好几年,周围曾打了十八眼井,用于建设这座寺院。寺里有很多石碑、石马和石雕,还有王八驮石碑等。有很多年,去那里求佛、求药和求圣水的人很多,香火也很盛。人们传说寺里曾有一口神井,很有魔力,喝了它里面的水,能给人消灾治病,能镇住附近的九州十八县的妖魔鬼怪,保一方平安。

那座高高的建筑,是河东一带的制高点,也是一个标志性建筑。抗日战争爆发后,这自然也成了日军飞机的定位标志。为了抗日大局,当时县委决定将其炸毁。据说,做该村老乡的思想工作时,县政府和村干部们费了很大劲,克服了很多困难,挨家挨户细心地做工作,讲道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老太太、老大爷出面阻止,说那就破了这一带的风水,给他们九州十八县人们带来灾难。为了抗日救国大局,阻止日军飞机的定向轰炸,当地区小队、县大队不得已将一些思想“封建顽固”的老人先关在一间空房里,将塔炸了之后才将他们放出。

据说,当时在清理塔的废墟时,在塔的下面,人们发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蛇,人们没有伤害它门,用大筐将这些蛇运走。接着人们又发现了一口隐藏的古井,井壁沟槽还有个匼塔(音译),匼塔里面供放着一个精致的金佛龛,旁边还有上供用的盘子和碗。这个碗很神奇,里面盛上粥或其它液体食物后,能发出异香,而且时间长了也不变色、不变味。解放后还曾留下了一些古寺和古塔的大长砖、方砖、碎瓦、条石、石碑和石刻,可惜这些东西现在也不知去向了。有人说当时就地掩埋了,有人说让文物贩子偷走了,众说纷纭。宝塔不在了,但宝塔留给后人的许多美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依旧在乡亲们口中流传。

据传,由于年久失修,宋村灵光古塔出现裂缝,由于连年灾荒,村民很穷,没钱维修。裂缝越来越大,村民们担心有一天古塔会倒塌。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人,挑着担子,像是个锔盆锔碗的师傅。只见他边走边高声叫喊:“锔(音)大家伙嘞、锔大家伙!”。

人们不禁好奇起来,有的问道:“我家的大盆破了,给锔锔吧。”

“不行,太小了,不锔。”那位师傅回答道。

又有人问道:“我家的大水缸破了,请师傅您给锔锔吧。”

“还是太小了,不锔。”那位师傅回答。

村民们见这位师傅这不行,那不锔,气急败坏地说:“这嫌小,那不锔,你不是嫌小吗?我们村的灵光古塔现在有裂缝了,那可不小,给锔锔吧!”师傅听后点点头,笑而不答,挑着扁担又去转悠了。他不再往村里街上转,而是围着那古寺外墙转。

天渐渐黑下来了,人们见到古塔的侧面隐隐有火光晃动。人们好奇地走出家门,向光亮处遥望,只见那燃烧的火把招来很多飞翔的屎虼螂,那位锔盆师傅悬吊在古塔上,正在认真地锔那古塔,有时还用手抓那飞来的屎虼螂往嘴里放,人们见后不禁连连叫奇,心想,那师傅是人还是怪,怎么吃起屎虼螂来了!想到此,人们更觉得害怕,纷纷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怀着好奇心来观看。只见那座古塔新添了八个大铁箍子(或称铁锔子),已将原来的裂缝拉回原位固定好了。村民们再找锔盆师傅,已经不见踪迹。人们不知他什么时候锔好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从高塔上离开的。往地上看,只见塔底基石上留有很多栗子皮,原来师傅昨夜吃的不是屎虼螂,而是会飞的大栗子!

但愿宝塔还会在宋村重现,这是我博野县及河东一带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此,谨感谢为写此文而提供帮助的郑文林老师、宋村的林有奇老先生和徐双明老同学。

程立正

程立正,男,1957年生,博野县程什伍村人,现博野中学退休教师。曾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曾多次记功授奖;爱好摄影、葫芦烙画、遛弯和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