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真假创新: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

推文信息:Jing Fang, Hui He, Nan Li.2020.“China’s rising IQ(Innovation Quotient) and growth: Firm-level evidence“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147:102561

01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创新投入及产出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在1998-2013年期间,我国的研发支出每年增长速度为22%,2013年达到了1900亿美元。伴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取得了快速的增长,而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往往归因于其生产力的提高。联系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如:华为、联想)拥有的专利数量激增以及相关互联网和电信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的成功,让许多人相信,中国已经跃入世界创新前沿;而另一方面,怀疑者则认为,中国大量的专利申请只是对政府设定的目标和各种补贴的回应。因此,我国专利的迅速增长是“虚假的”?还是代表了企业技术和竞争优势的真正变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将公司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ASIEC)的公司生产和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合并处理,重点研究了企业特征与专利的关系、实际经济变化与企业初始专利申请的联系、专利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以及企业所有权地位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年轻企业和拥有更多研发投资的企业拥有更多专利,国有企业申请的专利较私营企业少,而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更强;(2)生产力、企业规模、新产品份额和出口的显著改善与首次专利申请相关;(3)专利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4)专利申请与生产力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比其私人企业更强。

02数据及主要指标测量

一、数据及数据处理

本文的数据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1)专利申请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NBS)。该数据库包括截至2011年10月24日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其中包含2124619项发明专利,2088790项实用新型专利, 1773652项外观设计专利;(2)企业层面的生产和财务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ASIEC)。ASIEC是我国最全面的企业数据集,其包含了所有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相关信息,已被广泛应用。

在数据处理方面,为了减少潜在的测量误差,本文对ASIEC数据存在的下列现象:(1)缺少关键变量的观察结果,如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销售额和增值等;(2)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公司;(3)员工少于10人的公司进行剔除;同时,本文主要通过公司名称(即ASIEC数据中的“公司名称”和专利数据中的“受让人名称”)进行匹配,并通过公司的位置信息进行再次核对匹配结果的检验,最终,匹配的生产专利数据包含了1998-2007年的198,414个公司的观测数据。

二、主要指标的测量

03主要实证内容和实证结果

一、专利数量和公司业绩

1.我国企业专利行为的决定因素

由于专利计数数据高度分散在各公司之间,因此,对于专利计数模型的估计,主要采用负二项回归(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的方法,构建如下等式:

表3报告了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研发投入(R&D)对专利申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销售额较高的公司和较年轻的公司申请的专利数量更多,国有企业申请的专利较私营企业少,而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更强,以上发现在使用全样本的情况下仍然成立。

2.专利数量和企业业绩的内部变化

接下来,文章的研究视角转向企业内部的专利数量与企业生产力的关系,其主要通过控制企业固定效应和行业年份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实现:

3.企业的首次专利申请

在这之后,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分析企业进行首次专利申请时生产的状况,并基于双重差分(DID)的思想构建了下列回归方程:

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平行趋势是DID识别策略的关键假定,为了确保生产力结果的差异是由于企业创新状态的变化而不是先前存在的差异引起的,文章采用了匹配的样本进行改进。为了探讨双重差分的时间发展趋势,文章还进一步估计了下列回归方程:

表6的面板B部分报告了上述回归结果,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上述部分基于PSM的匹配是有效的,同时,它提供了关于企业在首次专利申请后TFP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二、专利补贴计划的影响

在1998-2007年的样本期间,我国不同的省相继引入了专利补贴计划,这项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寻求专利保护的成本,并增加了专利权的整体回报,如果专利申请是由政府政策而不是商业发展需要引起的,这对企业实际生产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研究专利申请和生产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文章基于3.1.2的模型,增加了年份虚拟变量和lnS的交互项进行处理,特定年份弹性则通过lnS系数与交互项系数之和得到。

图4绘制了弹性的时间变化趋势图,其表明:尽管在整个样本期间内其系数仍然是显著为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TFP—专利弹性不断下降。

进一步地,为了检验TFP-专利弹性的降低是否与专利补贴政策有关,文章估计了以下方程:

三、国家所有权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一个独特特点是国有企业的普遍存在,很自然便引起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专利行为和生产力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显著差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文章估计了以下方程:

04 结论

我国企业专利数量的增加是否伴随着企业生产力的实际变化?本文结合1998-2007年期间详细的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与专利申请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专利数量的增加与公司规模、出口绩效以及企业生产力的增加有关;同时,由于政府专利补贴对专利申请质量存在负面影响,企业创新和生产力之间的积极影响会受到削弱;除此之外,我国国有企业相较于私营企业而言,能更好促进专利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在面对知识产权保护无效的观点时,本文的研究很好的表明了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质量与企业创新和生产力增长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rapidly growing firm patenting activity in China i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change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patent subsidy programs and differs across ownership types. We first build a unique dataset uniting detailed firm balance sheet information with firm patent data for the period 1998–2007.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both within-firm increases in patent stock and initial patenting event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Patent subsidy programs sequentially implemented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weaken this positive association over tim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have higher productivity-patenting elasticities than private firms, especially after the SOE reforms. Exploring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protection show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PR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