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别人总是过得比我好?
每当看到好友晒出他们的幸福时,心里便会暗自难过,听说某某升职加薪时,也难免会有嫉妒。
在这个他人幸福与自身悲苦同时被放大的时刻,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角落里暗暗发狠又无可奈何的自己。
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来源于对自己无能而产生的愤怒。
内观己心
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会产生前后左右的社会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没有人会是彻底的强者,也没有人会是彻底的弱者。
彻底的强者是无法生存的,因为如果要彻底,他的头顶必须没有天空的笼罩,他的身边必须没有空气的摩擦,他该站在哪里?
彻底的弱者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只要一有高度就有更低的尺寸,一有分量就有更轻的事物,他要弱得彻底,只能无形无质,那又弱在何处?
所以,人生在世,总是置身于强、弱的双重体验中。
强势体验,需要有别人的弱势来对照;弱势体验,则需要寻找强势的背景。
就多数人而言,弱势体验超过强势体验。强势体验大多发生在办公室、会场和各种仪式中,而弱势体验则发生在曲终人散之后,个人独处之时,因此更关及生命深层。白天蜂拥在身边的追随者都已回家,突然的寂寞带来无比的脆弱,脆弱引起对别人强势的敏感和防范,嫉妒便由此而生。
——余秋雨《关于嫉妒》
外察世界
嫉妒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情绪
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评估自己的需求,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需要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
费斯廷格分析,社会比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上比较,即与那些比我们好的人相比,这种比较会导致不安全感与卑微感,挫伤自尊,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另一种是向下比较,即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这种比较相对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提升自信。
在《身份的焦虑》中,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写道:「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我们每天都会体验许多的不平等,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嫉妒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有的人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但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
为什么要「赶上琼斯家」?
在《赶上琼斯家:美国消费社会中的嫉妒》一书中,美国历史学家苏珊·马特追溯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消费社会的兴起与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琼斯(Jones)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如今却带讽刺的意味,可以代表任何富有的家庭。「赶上琼斯家」这个俗语的含意是:人一旦变富有,或有点什么钱,就想跟隔壁的琼斯家做比较:比谁手上的钻石大,比谁的香奈儿款式多,比谁的老公有成就,比谁家的房子有气派。比来比去,就像绕圈子赛跑一样,永远没有尽头。
苏珊·马特认为,从1890年到1930年期间,美国人的嫉妒经历了一次剧烈的转变——它从一种罪过(「七宗罪」之一),变成一种可以被社会所接受的正常情绪,并成为新的消费社会的驱动力之一。
启迪多元思维
嫉妒有善和恶两面。
◆嫉妒的恶的一面
恶意的嫉妒通常包含了一种破坏性的意图,希望减少被嫉妒的人在比较中的优势,与此同时也减少自己「处于劣势」的感觉。
在嫉妒的这个方面的作用下,人们会通过谣言、诋毁、诽谤或其他间接的破坏行动以贬损那个被嫉妒的人。例如,当某位同事获得升职加薪时,恶意的嫉妒会让人们忍不住在背后贬损他。
而嫉妒者,也会因为嫉妒而伤害自己。嫉妒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最大的因素之一。
《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过一篇相关文章,研究者对上百位管理者及他们的企业进行了十年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不加控制的恶意嫉妒对个人的事业与企业本身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嫉妒的善的一面
善意的嫉妒通常能让人们有一种被他人的成功或优势所激励的感觉。因此,人们会通过模仿、观察学习、自我提升等方式尝试接近或达到被嫉妒的人的成就。
例如,当得知某位同事得到晋升之后,善意的嫉妒则让人们更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升职。
善意的嫉妒不仅对人们的行为有激励意义,还在对认知层面有促进作用。专家在一系列实验中发现:善意的嫉妒能够改善人们的专注与记忆。
此外,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种社会性的比较、以及其带来的嫉妒也是不可避免的。它警醒着我们:其他人拥有了一些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的东西。
也是嫉妒,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残酷的社会资源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生存策略。
正心正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更好的本能和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运用得当,会将我们带到更幸福的路上。
只是,这种力量,也会衍生出其他的东西,如嫉妒、贪婪等。
当我们的社会环境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单一时,每个人都会盯着这单一的目标前进,集体变得麻木而贪婪。但无论如何,成功的定义变得单一,会让少数人处于巅峰,而大多数人不断追逐,却不得不承受失败的痛苦。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并不是现在想象的这样,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
知道自己要什么,专注的做,人就会幸福。
拨迷见智
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当我们错把幸福当成结果时,我们会永远达不到幸福的境界。
开启自在之门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这样写道: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以为可以幸福的过下去,但当目标达到的那一刻,我们幸福满足的感觉只会存在很短一会儿,然后我们就会产生出新的需要和目标,然后又陷入到新的不幸福感觉,逼迫我们继续追逐新的目标。
这是人类的本性,只有这种不断追逐的本性,才让人类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延续下去。
如果人类达到某个状态,就幸福满足了,那么人类面临的只会灭绝,因为幸福满足了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
所以,这种静态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只有将幸福的感觉放在专注的过程中,我们才是真的幸福。
Q: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正心正举已经入驻以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