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我们更需要系统性思维|生命人文科学智慧直播对话
文丨陈剑峰 · 主播丨苏木
1.问:很多人说当今时代是“碎片化时代”。我们可以5分钟读一本书,10分钟学完世界史,足不出户就能刷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您如何看待当今这个时代?
陈剑峰院长: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生活便捷,人们很容易获得各类知识。有一个词叫“知识焦虑”,各种信息都在刺激着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在某些层面上不够用,甚至很多人在朋友聚会、会议交流等场合,总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知道的东西太少。
这些感受带给人们一种非常巨大的冲击,导致我们整天非常忙碌,每个人每天都忙于信息的储存、积累,以至于我们很难有时间真的静下来去仰望星空,去内观己心。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是“外察有余,内观不足”,所以当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严重时,就会为心为物所役。
可以说,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迷失在科学的迷宫,掉进了知识的海洋。系统性思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2.问:怎样理解“碎片化”这个词?
陈剑峰院长:
从时间、内容、空间三个方面来看,可以说,我们已经被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立体交通、现代化思想等割成了碎片。
时间碎片化,让我们看似忙碌实则低效;内容碎片化即碎片化阅读,造成我们思维和心上的碎片;空间碎片化,造成我们身体上即外在的碎片。
第一,时间碎片化。每个人都很忙碌,大家都在用闲暇之余进行阅读、搜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比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和事实,然而这种现象和行为方式是浏览、泛读,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
第二,内容碎片化。我们只是知道在某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儿而已,但这个事件背后的本质性问题、内在联系、真实情况,我们没有时间分析,所以说这些知识碎片只是让我们“知道”,但也是不知道,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三,空间碎片化。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去,明天到那个地方去,很难让自己固定在一个地方去观察、体验、尝试,这样就难以专注,难以造就卓越。
3.问:您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陈剑峰院长:
就像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一样,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往家里搬,喜欢囤东西,每每搬家的时候,哪怕一件很小的物件都舍不得扔掉,因为我们总是盼望着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能够用到,结果过去了几十年以后发现,我们所留的这些东西99%都没派上用场。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生不但要学会做加法,还要学会做减法,这也是舍和得的关系。
现在我们每天在手机上看到好的东西就保存收藏了很多,以至于我们的手机空间内存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不够用,但是我们收藏之后并没有看这些内容,没有静下来细细的品读。所以我们就要定期的对自己的手机空间、收藏东西做清理,哪些能用得上、哪些用不上,用不上的应该把它下载到电脑或云空间作为备份,所以这样一来不要用这些的碎片来扰乱了我们正常的一些工作、学习和生活。
4.问:很多人感叹“我学了那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似调侃,却很真实,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陈剑峰院长:
首先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知识等不等于智识?知识等不等于智慧?
很多人硕士毕业博士毕业,从知识层面来讲已经储备得很多了,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里所说的改变命运,是双重的不是单一的,是指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得到了改观。
所以在学了很多知识之后,还要通过一个转换器,把这种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阅读转换成一个系统化的认知。
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
系统思维是指在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不把它当做一个孤立、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做一个有机关联的系统来处理。
围绕一个中心点,万法不离其宗,我们要构建一个认知科学体系,每每看到一些现象、一些事,我们的大脑里面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和认识,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把一些碎片经过这个体系进行转换、进行加工,让我们的知识变成智识。
这个智识是什么呢?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根据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马上就进行评论。要思考我们是否在断章取义,是否忽略了时间和空间,是否忽略了生命的全程——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只截取中间一段,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评论,那只是片面的。
5.问:如何建立这个认知系统,把碎片化的东西连成清晰的结构?
正心正举的“生命人文科学智慧教育”,就是建构这样一套体系,让大家围绕这个问题来连接,连接之后进行加工,最后通过把我们大量的知识处理以后,转换成对万事万物的认知、看法、分析、判断,就把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条理化、简单化。
所以在碎片化阅读中,我们首先要满足常识性认知;再进一步,到了每个人所做的具体事情上,依据所从事行业的不同,那么我们要满足科学性认知,就是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楚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些原因、原理;那么再上升一点,当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要领导一个团队、领导一个集体时,就要上升到哲学性认知。
在哲学性认知中,万事万物都要成为一个和谐整体,求得一个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很多的问题系统化,需要高瞻远瞩,看到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来调节平衡。
所以当人们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碎片化阅读为什么而服务时,就能够学以致用,对于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我们就没有必要给予过多关注。
6.问:碎片化时代有利也有弊。怎么样才能把系统性思维和碎片化学习完美的统一起来, 实现一种认知的升华?
陈剑峰院长: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碎片化的阅读当中找到系统性思维模式,关注我们所关注的,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思维上,从碎片化的阅读当中找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创新点,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保证健康、快乐、幸福,这是终极目的。
我们无论做什么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存在感、寻找刺激。因此,我鼓励大家要大胆地实践,希望给大家一些人生启迪。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希望和我们进行互动,希望通过生命人文科学智慧的大探讨,让人们拨迷见智,开启两扇自在之门:一个是乐观、积极、向上,一个是健康、快活、幸福。如果打开了,那么生活会过得非常美满,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通过智慧、系统化的思考、深度思维,通过实践的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正心正举生命人文科学智慧对话”直播栏目,于每周四晚7点半在各大直播平台播出,欢迎大家关注预告,观看直播,交流互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