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与用方(85)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防风通圣散方出自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漱,加半夏半两,姜制。”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为每服一两。荆芥为荆芥穗,且白术、栀子、荆芥穗用量为各二钱半。

不计药引生姜,共17味药,在古方中可谓大方、复方。

该方出自“风门”, 且方名中有“防风”二字,常理推测,组方应当以治风药为主。而原方中祛风药所占比例极少,防风、薄荷、麻黄、荆芥为祛风药,四药总量竟不及甘草用量。

为什么?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诸风总论”中指出:“夫风热怫郁,风大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风,言风者,即风热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指出:“凡人风病,多因热甚,而风燥者,为其兼化,以热为其主也。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可见,刘河间在此处所指的风,是指风热,是以热为本,风为标。也就是说,防风通圣散在刘河间笔下是一张治风之方,而实际上是一张治热之方。

那么,刘河间笔下的治热之方又为何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热门”中有神芎丸一方,“治一切热证”。组成为:“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并谓:“如常服此药,但除肠垢积滞,不伤和气,推陈致新,得利便快,并无药燥骚扰,亦不困倦虚损,颇遂病人心意。”

对比二方,防风通圣散似乎侧重于治疗郁滞之热,神芎丸似乎侧重于治疗积滞之火。

(0)

相关推荐

  • 不管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一个只有2味药的经典方,特别管用

    任何疾病只要找对了方向,那么我们只要找到相应的药方就能让我们的身体有所好转.我们都知道看病要对症下药,但是偏偏在自然界有着这样的2味中药,既能治风寒感冒,又能治风热感冒,那就是荆芥和防风,荆芥和防风都 ...

  • 药对分享之荆芥与防风

    荆芥.防风 荆芥.防风,辛温解表,入肺肝二经,祛风散寒,较麻黄.桂枝和缓,与川芎.白芷配伍,为治头痛要药. 1.荆芥对身上无汗皮肤瘙痒,同蝉蜕.白蒺藜.夜交藤.葎草.晚蚕沙.鬼箭羽.地肤子.徐长卿.白 ...

  • 『古方新解』读方与用方:理中丸治疗霍乱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第386条. <伤寒论>第386条和第387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

  • 读方与用方(114)甘草干姜汤治疗血证

    甘草干姜汤治疗血证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后世医家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理中汤作为治疗"伤胃吐血"之专方 ...

  • 读方与用方(113)甘草干姜汤治疗肺虚寒

    甘草干姜汤治疗肺虚寒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草干姜汤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痿,只是方中所用干姜需"炮"(炮姜).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 ...

  • 读方与用方(111)理中汤治疗少阴病

    理中汤治疗少阴病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通常认为,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方,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四逆汤可用于治疗太阴病,但理中汤一般不用于治疗少阴病.即使是附子理中汤,也是以治疗太阴病 ...

  • 读方与用方(110)理中汤治疗口疮

    理中汤治疗口疮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口舌生疮疼痛,老百姓常说"上火了",医者也常从实火或虚火论治,多用凉药. <丹溪心法·口齿>:"口疮服凉药不愈者 ...

  • 读方与用方(104)  理中丸加减治疗“寒中”

        理中丸加减治疗"寒中"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 ...

  • 读方与用方(103)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

    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 治疗中焦虚寒而兼有气滞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载有两方:一方是治中汤,即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一方是枳实理中丸,即理中丸加枳实.茯苓. "治中汤:治脾胃不和, ...

  • 读方与用方(93)理中丸治疗霍乱

    理中丸治疗霍乱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第386条. <伤寒论>第386条和第387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

  • 读方与用方(91)从方案中品读防风通圣散

    从方案中品读防风通圣散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 院古人说:"读书不如读案."品读前人医案,是向前人学习临床的最好方法之一. <谢映庐医案>中载有一则非常精彩的防风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