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两金大戏院&两金绸布店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上海的早晨》:金字招牌只要你答应担保,其馀的事我去办。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比喻名誉好。
民国柳中浩的两金大戏院和杨存琳的两金绸布店为当年中产的标配。
电影教父柳中浩早年在格致公学读书。父亲柳钰堂是轮船招商局的高级职员,十六岁那年开始自谋生路在戏院充当收票员,十分好强决定自建电影院。
金城大戏院开幕影片为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人生》。为了在片源方面不受制片公司的限制,兄弟俩接手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了国华影片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张石川导演的《风流冤魂》。
柳中浩夫妇认周璇为干女儿捧她为“国华”的“台柱”, 为了打造金嗓子一方面聘请作曲家陈歌辛、贺绿汀等为周璇创作歌曲,联合百代等唱片公司为周璇灌制唱片,另一方面让周璇演古装片,一连拍摄了《李三娘》、《孟姜女》、《董小宛》、《苏三艳史》近二十部民间故事片。
《孟姜女》更是开创了中国古装音乐故事片的先河。
50年代北京召开的电影发行会议上,柳中浩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要求。资产评估结果显示:金城大戏院价值旧币23亿,金都大戏院价值旧币13亿。国泰影业公司正式加入以长江、昆仑电影制片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大同”、“大光明”等公司成立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黄浦剧场:
位于北京东路780号贵州路口,原名金城大戏院。
民国二十二年由国华影业公司电影教父经理柳中浩、柳中亮兄弟筹资建造,次年落成开业,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早期曾首映了《人生》、《渔光曲》、《风云儿女》等进步影片并引起轰动被誉为,国片之宫。
30年代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正是在此唱出并迅速传播,聂耳追悼会也曾在在金城大戏院举行。
40年代改演京剧,李万春、林树森等参加演出。
1954年文化局接管。3年后为淮剧团演出场所,周总理并亲笔题写场名黄浦剧场。
1958年春节首演淮剧《水漫泅州》,淮剧《海港的早晨》也首演于此。
2009年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瑞金剧场:
位于延安中路572号,原名金都大戏院。
民国29年建成专映电影。后由同茂剧社(后称国华剧社)演出话剧《家》、《上海屋檐下》等。
50年代改名瑞金剧场,为戚雅仙、毕春芳领衔的合作越剧团(后更名静安越剧团)基本演出场所。
除越剧外,沪剧、话剧、滑稽戏亦常在此演出。解放初期,金都大戏院还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场地。
1955年金都大戏院被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更名为瑞金剧场。
公私合营后,柳中浩选择去两金的金城大戏院任职,安度晚年。最后要说的是它也是国华国泰影业公司制片商,柳中亮、柳中浩兄弟投资的。
从涉足电影放映到建立首轮国片戏院,直至两度建立电影公司,创业之艰战争之苦、附逆之诬等最终为我们留下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国泰影业公司、金城大戏院、金都大戏院等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柳中浩堪称上海滩电影教父。
八十年代瑞金剧场因上海建设延安路高架而拆除了前端,千禧年后一场火灾烧毁了剧场剩余的建筑。
寻觅历史穿越慢下脚步,生命皆有终精神却永远。
PS:公馆顾客:两金绸布商店
金龙和金都绸布商店,上海滩稍有点银子的人无人不晓。
30年代白俄进入法租界的时间虽然晚,但像所有洋人一样,他们有抱成团的贷款机制,国人要在霞飞路开店很难。
民族资本家杨先生独具慧眼,看准了当时地处法租界的霞飞路,即今淮海中路西段高等住宅区,消费水平高,达官贵人洋行买办、工商金融界巨子以及外国侨民,这些都是公馆顾客是潜在的大客户。杨老板退而求其次,在华龙路今雁荡路16号,开设了绸缎店取名金龙,两年后,又在华龙路20号开了金都绸缎店。
金龙、金都初创伊始,店员只有六人三个老师傅,二个学徒以同乡居多,待遇较好。绸布行业推行的是厘金制,职工没有固定工资,全凭营业员承接的业务提取酬金。他独辟蹊径采用推销奖,每出售一尺绸布,给五分至一角的奖金外,还发给职工固定工资。商店甚至还办了起食堂,以解决改善职工的吃饭问题。
经营的品种除丝绸外,还与厂方密切合作向绸厂投资,为金龙、金都的货源、选料和配色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他采取大批进货,分别化妆的办法,大批量购进白坯绸,大路货大批量高级货小批量,设计花样精心配色,由印染厂加工。上海大名鼎鼎的宝大祥、协大祥和信大祥承认:要选花色到两金去。
1946年收回租界,杨存琳在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向法商哥利格洛夫,以300两黄金顶下了四开间的店面,设立金龙分店。又以2万美金向白俄人,玛丽契克顶进原万象服装店,后淮海服装店的店址,开设金都分店。商品花色多样,色彩艳丽新颖别致,深受顾客欢迎。与华龙路的总店形成大金龙、大金都和小金龙、小金都格局。
两金以服务第一为宗旨,每天营业时间长达十余小时。为迎接巴黎大戏院国泰电影院最后一场的观众,他们特意把打烊时间安排在晚上十点。
开片项目是两金的又一个服务特色。衣料开片既为消费者节约了开支,又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两金对附设在商店的裁缝工,采取优惠办法,行业一般规定,商店可提取加工费的20%到30%,而两金则分文不提,全部加工费归裁缝收取,裁缝工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
橱窗,是商业经营者不可忽视的所在。两金把橱窗当做商店的眼睛、活的广告,他们及时把最新的花色成列在橱窗里展出,吸引过路的顾客。杨先生对他的橱窗陈列颇为得意,夸之为生意的功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金业务不断发展,除原有的政府官员、工商金融界和外国侨民外,知识界艺术界和一些归国华侨、海外侨胞也纷纷慕名而来,他们还曾迎来过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女士的光临。
1956年资本家杨存琳的大小金龙、金都绸布商店公私合营。成立后的金龙商业有限公司,旗下包括金龙丝绸呢绒分公司,一直在淮海路保存着传统专做面料真丝生意的特点。
创办人,民国十四年年进上海萃盛绸庄学生意,后任跑街。六年后老板器重他的经营才能,提拔他当了绸庄经理送了干股。民国34年集十多年来积攒起的5000多元资金办民族企业。后历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卢湾区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区工商联顾问等。
虽然今天金龙丝绸店往日风光不在,两金品牌在老卢湾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