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SCI、AHCI是什么
一、SCI
是个数据库?是个评价体系?是个标准?还是一个出版社?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先要了解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里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让科学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发展。所以文章与文章之间就有了错综复杂相互引用的关系,就好像Facebook上的人际关系网一样,文章之间也有引用关系网,总结起来有四种关系:
1)你引用我(Cited)
2)你被我引用(Citing)
3)咱俩互不引用但说的事儿相关(Relavant)
4)完全没关系
然后美国有个教授就这些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文章间的引用关系可以对一个Idea做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比如你先找到了一篇你认为非常感兴趣的文章A,发现A引用B,B又引用了C...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深(早)”;如果发现从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新”;如果发现A与B、C都没有互引但很相关,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广”。这三个维度很好地保证了科研的完整性,所以基于这个理论,这位教教授搞了个机构叫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把论文的引用关系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
这个大名鼎鼎的数据库就叫“Web of Science”,里面按学科和类型分了好几个库,期刊方面有:
*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 社会科学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艺术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还有其它的比如会议录文献的库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上官网都可以查到。所以你所知道SCI只是其中一个理工科期刊的引文关系数据库。
下一个问题就是,ISI这个机构是不是收录了世界上所有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听说现在还有别的数据库比Web of Science收录得更多。但ISI在早期把这些引用关系进行了排名,基于“谁被引用得多,谁的质量就高”这种想法,创立了一个概念叫“影响因子”,然后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学科做了一个排行榜,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经常听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本来这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个老师就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后来发SCI期刊文章成了评职称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用着用着被妖魔化了,出了好多技巧专门研究怎么发SCI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意。现在国外早已不再使用SCI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还会考虑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二、SSCI
为SCI的姊妹篇,亦由ISI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收录报道并标引了3541种(截止19年12月)社会科学期刊,同时也收录SCIE所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
三、AHCI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据ISI网站2015年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1758种,数据覆盖了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A&hci检索很权威。985高校 ssci和A&hci 是算同一级别和SSCI 平行,99%的院校是把这俩算同等级别。我们只做正规A&HCI源刊,均为文献类型:ARTICLE
检索,可在中科大开检索报告,也可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去任何地方都可开检索报告!
更多国际检索期刊发表的问题可咨询河南南岸文化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