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弃”高考后
今日话题:你被高考改变命运?
明天,就要迎来今年高考,虽说高考不再被誉为过独木桥,但对每个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高考仍然是决定未来人生的一场重大决战。然而,在过去,却因为要通过高考预选才能参加高考,很多人在“高考预选”这一关就被“拿下”,无缘参加高考。你参加过高考?你对高考改变命运有那些期待?欢迎文末留言分享。
口述:王丽
1989年高中毕业
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王丽和班里的几十个同学却相约到处去玩耍,直到高考结束才各奔东西。作为当时少有的几个高中生,最后却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想起来觉得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那是1989年5月,王丽和众多的同学一样,因为没有通过当年的高考预选考试(详见文末《高考预选》),被无情剥夺参加高考的权利,还被学校勒令提前离开学校,以免影响其他获得高考资格同学的学习。
王丽就读的是一间在镇上的高中,属于非示范普通高中,录取分数比示范高中低很多,按学区划分,分别向附近三个乡镇招生,每一届只有4个班,共招200人左右。三个乡镇20多万人口,就算录取分数比示范高中要低,有机会上高中的仍然是少数。
进入高中后,从高二始,按文科、理科分班,再按学生成绩分为优班和普通班,王丽被分在文科优班,让王丽想不到的是,虽然不是班里的尖子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也一直排在前10名左右,却在关键的时候,败给了高考预考,未能参加当年的高考。
事后,王丽得知,通过预考的人数是20%左右,全年级200多人,意味着只有40个同学获得了参加高考资格。
被宣布不能参加高考后,也曾有过失落,但在当时的高考制度面前,不情愿也只能服从。
经过暂短的冷静思考,王丽调整心态,与几个要好同学一道,召集其他同样被“放弃”高考的同学,趁农村夏收还没有开始,决定在高考前,相约一起骑自行车到县城及周边景点游玩一遍。
王丽的家在镇上,离学校只有200米,父母都是双职工,加上王丽待人友善,同学们都喜欢到她家玩,由她组织参与的这次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同学们争先邀请王丽到农村去玩。
印象最深的农村之旅是,每到一个同学家里去,家长们都非常热情大方,非但没有责怪他们因何不能参加高考,还杀鸡杀鸭招待他们,这可是过年过节才有的难得待遇啊!轮流到各个同学家里胡吃海喝、游遍县城周边有名无名的一些景点后,同学们原本糟糕心情逐渐变好,放下了未能参加高考的思想包袱,也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
当时,就有一个男同学提到,以后找女朋友,也要找个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相互交流起来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后来,这个同学果然找了个高中毕业、做小学代课老师的妻子。
王丽是城镇居民户口,通过内部定向招生方式,上了父亲单位系统所属的地区职工子弟学校读中专,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单位,一年后,由于单位效益不好,而且改革开放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出路,王丽决定向领导提出辞职南下广东自谋发展。
其他同学,拥有城镇居民户口的,大多通过招工招干,成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职工,现在有的则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或中小学老师。
这几年,王丽都会回老家参加同学会,免不了会提起当年被“放弃”高考的一事,在无情、无奈的高考制度面前,同学们一路坦然走过来,从不气馁,这些精神非常难得,尤其看到不少同学都有不错的发展后,大家相聚一起的那种愉快心情,难以言表。
什么是高考预选?
年度话语:高考预选--教育--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86515/86526/5909711.html
1980年,经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讨论和国务院批准,规定“考生多的省、市、自治区应在统考前进行预选”,按计划招生数的三至五倍,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统考。但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当年是否进行预选,以及预选的具体办法,都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确定四川、湖南、湖北、山西等省进行预选试点。1981年全国有13个省、区在统考前进行了预选。这13个省、区基本上都实行预选与高中毕业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预考试题由各省自主命题,考生必须达到各省划定的分数线,才能取得高考报名资格。每年5月,想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必须先报名参加预选考试。未达到预考分数线的考生将“无缘”高考,提前“出局”。现在看来,这段历史对考生多少有些残酷,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考录取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考预选逐渐取消。如河南在1986年,湖南在1989年,贵州在1992年,相继取消高考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