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沿街开设的和田玉器店压根没人进去,到底是怎么维持生意的?

新疆的天气真的挺奇怪的。

今日的和田,漫天黄沙,颇有西域豪情。

同样是今日的乌鲁木齐,雨夹雪,快五月了照样下雪。

突然想起了某位玉友曾经对和玉大叔的灵魂发问:“那些装修考究的玉石小店,根本没人进去,怎么开这么久还没倒闭”?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的运行之道,看似根本没人进的玉器店却还一直开着?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

毕竟玉器店往往装修不菲,还配有非常专业的茶台,柜台里稍微摆点别的,换个招牌说是茶叶店大家也信,唯一确定的是——确实很少有人光顾,沿街玉店究竟是如何盈利的呢?其中的各种玩法大叔可以分享分享: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大前提:玉石销售并不是卖给路人的。

和田玉属于收藏行业,既然是收藏就讲究圈子,行业里的终端销售,除了目前火热的网络直播以外,还有老藏友的“传帮带”,往往发展一个忠心的老客户,就会带一串新客户,而真正自己登门到访的“顾客”,大多只是来看个热闹,看到价格就很少买单,不是真正的消费者。每家玉店的背后都有你看不到的预约制客户,许多客户可能是下班后会来店里喝茶谈天,就像人生到了一定阶段的生活消遣,关起门来聊聊天,生意就谈的差不多了,并不是必须白天登门才叫生意。

更何况玉石销售并不是全都直接卖给了消费者,有相当一部分的货品,尤其是些明料半成品,或者是有数量的通货,也有打包兑给同行的,只要现金流在动,买卖就能运行下去。市场上原石的主要购买方,大部分还是拿来做活的玉商,并不是所谓的“收藏消费者”。

对玉石有浓厚兴趣的人,往往会带着需求来找货,这些藏家对玉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摆在店里的商品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玉商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专门找来符合要求的玉件供客户挑选,更接近于“私人定制”,举个例子:比如女性顾客大多对手镯非常感兴趣,可成品手镯都是有圈口的,即便店里摆了N多款,只要不是顾客合适的圈口,逛了也是白搭,这就是“点对点”的销售模式。

还有更多玉石买卖并非线下促成,而是在网上产生的兴趣,甚至已经下单付款,来门店不过是现场看货,实地验货而已。有闲情再泡上一壶香茗,与老板交流玉石心得,这才是雅物真正的买卖经。

当然,也有极少数玉石店原本就为“X钱”目的而开设,这里讲个故事,前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受贿方式就非常隐蔽。他的妻子于2000年左右在北京市阜成门外大街一个很不起眼的胡同里,开了一家“南家专用饭馆”(实际名叫都乐餐厅),不大的门脸人均消费仅仅几十元,可要办会员储值卡却是五万起步(注意这是千禧年),主顾大多是全国各级裁判,俱乐部人员,以及一些想要进入国家队的球员,每次一来充上五万元只吃一顿,其中玄妙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

只要能赚钱,不在乎是什么模式,收藏行业一贯如此。真正那些雇佣专业营业人员,门庭敞亮的玉器店,主要是依靠销售白色的青海料和俄料来经营的,满眼琳琅,玉是和田玉,只不过都不产自和田罢了。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