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那么,眩晕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对应中成药都有哪些呢?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眩晕临床常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五种证型。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常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复方罗布麻颗粒。天麻钩藤颗粒:为治风剂,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侯者。本方对肝阳偏盛型高血压有较好降压疗效。并对高级神经活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品方中天麻、钩藤为主药,均人肝经,具有平肝息风之功效。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二药共为臣药,共助君药起到平肝息风之功效。方中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火不致上炎内扰;益母草活血利水,起到平降肝阳的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首乌藤、茯苓可起到宁心安神之功,以上七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息风、清热宁神、补肝益肾、引血下行之功效。本品临床用于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梗死、三叉神经痛、内耳性眩晕、面神经痉挛、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颈椎病等属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如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少腹胀,舌质淡,脉细弱等。常用中成药:归脾丸、复方阿胶浆、益中生血片、阿胶补血颗粒等。复方阿胶浆:为补益剂,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白细胞减少症和贫血。本品方中阿胶补血养血;红参、党参益气生血;山楂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补血的作用。现代应用于治疗放疗、化疗、药物或职业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对于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有一定疗效,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功能。药店人提醒顾客,服用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细数。左归丸: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本品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中重用熟地滋阴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中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意,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孕妇忌服,儿童禁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症状:眩晕而见头昏如蒙,胸闷乏力,纳呆恶心,食少多寐,或时吐痰涎。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常用中成药:眩晕宁片、半夏天麻丸、晕复静片。
中成药举例
眩晕宁片:健脾利湿,滋肾平肝。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
本品由泽泻、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陈皮、甘草等组成。能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消除眩晕症伴有的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还具有抗炎消肿作用,消除可致眩晕的前庭器宫炎症。
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孕妇禁用;外感者禁服。本品应餐后服用。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症状:眩晕伴头痛,失眠健忘,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常用中成药:清脑复神液。
中成药举例:
清脑复神液: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顽固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等症。
本品由四十八味中药组成,具有镇痛、催眠、抗惊厥、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提高学习记忆力与智力等作用。
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