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汪永泉核心武学内容【门内传承发劲篇】连载一
杨氏太极拳重要分支汪永泉脉是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汪永泉前辈是经历杨氏二代三人即杨氏二代杨建候宗师,三代杨少候和杨澄甫宗师传授的唯一一位门内弟子,也是杨氏太极拳历史上从8岁开始就练太极拳的少数弟子之一。
汪永泉脉出现了汪脉二代高占魁,朱怀元等高手,三代如朱春煊,石明,于桐和,陈耀庭、陈田良等太极高人,很多研究汪脉的朋友,如果没有实际体悟汪脉传承人的劲路接手,真实的揉手交流,都不会理解汪永泉拳学的奥秘和真经。
看看书和资料只能说,认识了拳学的内容,而武学的东西,没有亲身的接手体悟,你不会明白太极劲法,这个太极劲发在身上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没有接过汪永泉脉门里的高手,我个人觉的你不会明白汪永泉脉的杨式太极劲法。
高占魁有个弟子叫于鉴容,我们知道【杨班候九诀】【李亦畲五弓图】【杨家太极老谱32目】都是太极拳重要的文献,你不了解其中的内容,都是太极人生的重大遗憾。那么不了解汪永泉的【太极拳发劲须知】,那是你了解汪脉的重大遗憾,汪脉真传是点断拍的杨家功夫,所以叫功夫上手。没有点断劲,只能说没学好汪脉真功夫。因此文章有很多鲜为人知“点”的述说。此文希望能够给杨氏太极拳粉丝们在理解发劲上带来灵感和一些开悟。感谢于鉴容先生的【我跟高占魁学习太极拳】的文献公开分享。
【汪脉拳学之太极拳发劲须知】第一篇
关于《太极拳发劲须知》,汪永泉大师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武学论文,叫做《大极拳发劲须知》。高老师说,他的老师曾经在杨家的老宅里看到过一幅国画,画面是寺庙里一棵古松上悬挂着一座大钟,一个老僧背着手对它凝神观望。
一个学生曾就此问过杨家的长者,回答是,这你们现在还不懂。后来汪老师告诉他,《太极拳发劲须知》就是从这幅画中脱化出来的。
1977年6月25日,在高老师家,就我和张德师兄同老师在一起。高老师从一个破旧的小匣子里拿出一个手抄材料,郑重其事地跟我说:“这是汪老师你们师爷传给我的,我现在正式把它传给你们,你回去把它抄两份,你留一份,那一份给张德。现在就回去抄。”到家我仔细一看,是汪师爷写的《太极拳发劲须知》。
我和张德之外,高老师还把它传给了谁,我不得而知,但我十分重视此事,一直把此件妥善存放,秘不示
人。直到前几年看到一些介绍汪脉杨氏太极拳的书籍,
里面涉及到了此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才在心中有一种
解密感。现在我拟把此件原原本本地公布出来,
一则有利于太极拳爱好者参学提高。
二则用公开此件的方式,
表示对汪永泉大师、高占魁老师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三则使此文献由社会公众保存,失传的概率会大大地减小。下面为此件原貌之全部:
首页内容
太极拳发劲须知
汪师爷在本页最下面注了这么几句话
这本小册子是根据
老拳谱的理论
杨老师的教导
和我的一点体会汇集而成
正文:
太极拳发劲有两种
一种是静发,又日定发,一种是动发又日活发。
定发是以对方不动脚步谓之定
定发乃学发劲之基础。
所以定发有五种
1.问送劲
2.断拍劲
3.点拍劲
4.弹劲
5.冷劲
因对方揉手时脚步不动乃学推四手的规矩也就是要求揉四手时,脚步不动身形的动量(我注:动量此
何解?是否动作之误?还是就说得是物理学中动量的念?)
【只有旋转和开合】两种所以学揉四手时必须先学掌
握对方的旋转和开合的内外相合,方能懂劲
假设对方
外转内不转谓之跑有跑而内不随必倾
内转外不转谓之藏有藏而不现必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源必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续有续而无开必憋
总之是要把旋转和开合的内外之劲互助互随方能有用。
因此下面先把问送劲略谈一下是用悬挂之古钟为例,因钟的中心有一条垂直线下有钟锤可以旋转,钟线可
以上下纵伸,因此用此例代替人的身形而说明之,下有口即是胯圈,上有钟蒂即是肩圈,中有腰圈。
现把垂直线分成五段即是五点示图和说明见图。
敬请期待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