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十三州,刘焉为何偏偏选择益州割据?原因和此人的一句话有关
以行政区划而论,东汉共有十三州,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凉州、豫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和司隶(司州)。汉末三国时代,宗室出身的刘焉目睹天下大乱,特意选择在益州割据,从而建立了益州刘氏政权。

益州刘氏政权自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由刘焉建立,至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焉之子刘璋被刘备夺得益州,共存在26年时间,是汉末三国时代不可低估的一股势力。

那么,在东汉十三州中,刘焉为何偏偏选择在益州割据呢?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刘焉选择割据益州,固然与益州物产丰富、疆域广大、地理位置闭塞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并非主要原因。事实上,直接促使刘焉选择在益州割据的原因,其实与一个人的一句话有关。

此人,便是董扶。他对刘焉所说的一句话,则直接促成了刘焉前往益州割据。根据《三国志·刘焉传》所载:
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由此可见,董扶向刘焉所说的这句话,便是“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换言之,益州有帮助刘焉成就帝业的潜质。当时东汉王朝已处在崩溃边缘,刘焉虽身为汉室宗亲,但并无匡扶汉室的意愿,而一直有割据自立乃至成就帝王之业的野心。

在这一情况下,当刘焉听到董扶这句话后,得知益州恰好符合自己割据自立的意图。故而,他很快便向汉灵帝请求出镇益州。刘焉到达益州后,在当地豪强的支持下迅速平定叛乱,很快控制了益州形势。而后,他积极招揽人心,为割据自立作了充足准备,史称他“抚纳离叛,务行宽惠,而阴图异计”。

刘焉在益州初步站稳脚跟后,便开始进行公然僭越,《三国志·刘焉传》称“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可以说,刘焉此举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多年处心积虑的结果。实际上,从刘焉选择割据益州起,便注定了他会走出一条僭越自立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纵然益州有天子气,但刘焉终无帝王之才。他在益州割据期间,表现平平,并无过多的亮眼之处。刘焉死后,其少子刘璋统领益州,亦是才能平庸,益州易主指日可待。

综上,在东汉十三州中,刘焉之所以偏偏选择割据益州,其实主要与董扶的那句“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有关。有趣的是,陈寿对刘焉听信董扶一言而选择割据益州,有过一段精辟的嘲讽,即:“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其惑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