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宗:一个“泼妇”母亲,一个“神经病”父亲,会培养出怎样的奇葩皇帝?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作为南宋第四任领导人,宋宁宗赵扩的存在感实在有些弱——他领导了南宋三十年,但史书中关于他的事迹却乏善可陈;他贵为皇帝,但这三十年间上演的很多大戏,他都只分得了一个配角。为什么?不仅因为他的能力撑不起主角的戏份,更因为他骨子里已经习惯了被安排。

皇位突降,赶鸭子上架

赵扩的性格养成,脱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赵扩有一个泼妇一般的母亲——李凤娘(文章链接)。身为皇后,她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常年在皇室内部挑拨离间,而且还阴险善妒,曾因为皇帝多看了某宫女的手一眼,就把那位宫女的手剁了下来,皇帝宠爱黄贵妃,她便趁皇帝不在时把贵妃杀了。

赵扩还有一个内心脆弱的父亲——宋光宗(文章链接)。面对李皇后的为所欲为,宋光宗不敢怒,不敢言,甚至被吓出了神经病。而且他重度焦虑,每日忧心忡忡,总是担心皇位被抢走,担心儿子无法顺利接班,甚至因此猜忌自己的父亲宋孝宗,常年对其避而不见。

爷爷宋孝宗,或许也给赵扩带来过一些阴影。宋光宗刚即位时,就想立赵扩为储君,结果遭到宋孝宗的强力阻挠,理由是觉得这个孙儿资质平庸,不是当皇帝的料。当时赵扩已经二十二岁,他一定明白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种种争议。

宋宁宗

所以当五年后皇位突然砸到他的脑袋上时,他显得有些局促和惊慌。

那是1194年,宋孝宗病逝,宋光宗因为不肯为父亲执丧,引发朝廷动荡,韩侂胄联合宗室赵汝愚和太皇太后,密谋“内禅”,拥立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赵扩刚听到此番安排时,绕着殿柱逃避不止,连声呼喊:“做不得,做不得!”众人架着赵扩在御座上就座,他却边哭泣,边退避,由此上演了宋代历史上第二次“黄袍加身”。

努力or努力的样子?

赵扩的上位,纯属“赶鸭子上架”。

不过既然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赵扩还是主动做出了一些努力。可惜这些努力都是浮于表面。

赵扩超爱学习。上位后不久,便钦点了朱熹为首的十名经筵官,还亲定了十本经筵讲书,宣布即日开讲,隔日一次,经筵官轮日赴讲,早讲于殿上,晚讲于讲堂。赵扩还特别爱看书,自述“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朱熹一度很感动,在给弟子蔡元定的信里感慨道:“果如此,实国家万万无疆之福,义不可不一往。”

但真相是,赵扩读书,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只追逐数量。大臣彭龟年提醒他:“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后来事实也证明,赵扩读的这些书,上的这些课,并未让他获得真正的成长。

赵扩还超爱纳谏。一上位他便下诏求直言,态度极其诚恳:“事关朝政,虑及边防,应天之实何先,安民之务何急?毋惮大吏,毋讳眇躬。倘有补于国家,当优加于赏赉!”总之,啥都甭顾忌,大胆来提意见吧!没过多久,他又下诏书,要求侍从、台谏再次上疏,论朝政得失。

怎么样,这姿态让人感动吧?可是,光有姿态是不够的,关键还得看判断力和行动力。朱熹一度提醒他说:“您即位之初,应诏封事那么多,但还没听说有真正施行的。现在又让大家提意见,恐怕还是要沦为虚语。建议以后让后省官提前审阅一遍,筛选出合理切要的文件上奏给您,然后再取旨落实,如此才会令闻者知劝,直言常进。”

幸亏有这样一群靠谱臣子的帮扶和托举,上位之初的赵扩,勉强树立起了一副“明君”形象。只可惜,这副形象完全是纸糊的……

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赵扩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主见。

每次上朝之时,赵扩就像一尊弥勒佛,静静旁听大臣们唇枪舌战,能不表态就不表态,不得不表态时就含糊其辞。据说他最爱用的一个字是“可”。这个“可”字滥用到什么程度呢?俩大臣各自上了一个折子,观点完全相反,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赵扩却同样批了一个“可”字,搞得底下一头雾水。

而自己缺乏主见的后果,注定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赵扩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后来韩党得势,实现专权。从此赵扩便成了韩侂胄的“提线木偶”。

韩侂胄

当时朱熹为理学领袖,在朝堂内外颇具号召力,而且他任职经筵,能经常对皇帝施加影响。韩侂胄因此感到威胁,于是联合同党排了一出戏——让优伶刻了朱熹的木偶像,在御前演傀儡戏,效仿朱熹形态,讲学说理,嬉笑怒骂。赵扩本来就对朱熹有所忌惮,加上这么一刺激,更对朱熹和他的理学深恶痛绝,于是一冲动就将朱熹赶走了,还为其理学扣上了“伪学”的帽子。

不仅如此,在韩侂胄的力推下,赵扩一朝发起过两次大规模宋金战争。第一次是在开禧二年(1206年),结果大败,与金签下了嘉定和议。第二次是从嘉定十年(1217年)一直打到嘉定十四年(1221年),战争波及了长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区,导致众多百姓家破人亡,然而最终双方都未获胜。

宋史学家虞云国评论道:“赵扩昏庸无能,没有主见,在对金的和战问题上,摇摆不定,常受权臣的摆布,先由韩侂胄、后由史弥远专权,甚至连维系国统的皇嗣也由权臣一手操办。”

宋孝宗一语成谶,赵扩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南宋在赵扩领导的这30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同步陷入滑坡。

你为何活得如此“被动”?

赵扩的问题,一在能力,二在性格。尤其是性格上的被动,让他始终任人摆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身上也有着类似特质——缺乏主见,不爱表态,害怕做决定,习惯被安排……这在心理学上被归为“被动型人格”。这种性格的形成,其实跟行为动机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追求成功型”。他们的关注点永远在于如何取得成功。为了实现目标,会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即便失败也在所不惜。在这类人的价值体系里,追求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要超过失败带来的恐惧感,所以他们的外在表现,就是做事较为主动;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型”。在这类人的价值体系里,失败是件更难承受的事,他们的行事动机是尽可能避免失败和出丑,所以会尽可能让自己处在安全区域内。宁可不做,也不愿做错,于是行为方式就会趋于被动。

差异的根源往往来自一个人儿时的经历。被动型的人,很可能在年幼时经历过苛刻的评判和不接纳,并将其与羞耻和恐惧等情绪勾连在了一起。长大之后,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体验,他们只能尽量不自发的做出行为,以防止达不到标准而引来负面评判。

还有一种被动型人格,源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和溺爱其实也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放心和没信心,总是害怕孩子吃亏和犯错。如果年幼时总被灌输所谓“外界风险很大,自我很弱小”的暗示,也往往容易形成被动依赖的性格。

回看赵扩的成长历程和原生家庭,这两种因素,恐怕兼而有之。

如果你在工作中、生活中、情感中,也受到了“被动性格”的困扰,那么希望你能够直面它,剖析它,打碎它。尽管改变性格和思维方式并非易事,但总有些改变,值得尝试!因为只有打破了“被动”的魔咒,你才可能真正驾驭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