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是男人的圣经,是智慧的总和,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教父的世界里,友谊,是通行的货币;忠诚,是上好的礼物;缄默,是必守的规则。他藐视一切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
很多人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作为调酒师,如果你别的酒吧喝酒会点什么酒?
“教父”
为什么?
因为简单。
教父简单到只用两种材料就可以调制,简单到不用挤柠檬汁,甚至简单到连装饰都不需要。
就像男人,简单而复杂。
关于教父这杯鸡尾酒,很多人会把它和《教父》系列电影联系到一起。教父系列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地下帮会组织黑手党内部争斗的美国通俗小说,书中的中心人物唐维托科利尼奥是纽约市黑手党的帮派头目。
唐是一个硬得起心肠的黑帮人物,却也是对朋友有求必应的温暖的朋友,从殡葬师、面包师到政客、警察,他的人脉遍地开花。他那庞大的黑帮公司垄断了美国的橄榄油生意,独占赌博业,但对于暴利的毒品业,他却绝不涉足,因为那有悖于他的原则。他威震四方,几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为了他的朋友们,他不择手段地惩罚那些“恶人”,被尊称为“教父”。
迈克尔柯里昂,是教父另一个“魔鬼"的化身,把教父推向了更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地位。天才的成就,是不屈不饶的忍耐与无与伦比的胆量铸造的。他比他的父亲更胜一筹,在一个新的时代,他打破常理地成就着他的事业。在家族经历了巨大的变故后,他变得成熟了许多,不再只顾享乐,而是为家族的报仇计划四处奔波,在故事的结尾干净利落地处理了威胁自己家族的黑帮余孽。我们不用怀疑迈克成长的速度,他有教父遗传给他的潜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父精神的延续。
读过《教父》的话看电影就会很好理解,教父冷静的思考,过硬的心理素质,告诫我们无论内心多么复杂,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一旦有了决定,一定要果断行事。
整本书通篇读完合卷闭眼,涌现的两个词是“家庭”和“命运”。Don Corleone和Michael两代教父的故事牵涉了庞杂的家族关系和多方势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父,Sonny冲动而Fred懦弱,每个人遗传的基因、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愿我们学会宽恕和遗忘,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慎重选择,选定后便风雨兼程、不负此生;愿我们学会感恩和知足,当我们白发苍苍蓦然回首时,也能道一句生命如此美丽。
如果你喜欢此类题材的书可以某宝直接下单👇
电影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在拍摄教父之前,可以说不温不火,甚至还导演过色情影片,直到教父1的上映后才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耗资700万美元,却赚回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科波拉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由此,科波拉赢得了投资人和观众的双重认可。
他的侄子就是下面这位,是不是看着挺眼熟的?
17岁刚刚进入影视圈的时候为了不使别人说他是靠着家里的关系,他便改了姓,由科波拉改成凯奇。再后来,他成了我们的烂片之王。
电影教父经典台词
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我将给他开一个他拒绝不了的条件。
Friendship is everything. Friendship is more than talent. It is more than the government. It is almost the equal of family.
友谊就是一切。友谊比才能更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它和家庭几乎可以划等号。
Great men are not born great. They grow great.
伟人并非生来就伟大,而是越活越伟大。
Never hate your enemies. If affects your judgment.
永远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Revenge is a dish that tastes best when served cold.
复仇这道菜,冷的时候吃最美味。
A friend should always underestimate your virtues and an enemy overestimate your faults.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The lawyer with the briefcase can steal more money than the man with the gun.
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抢到的钱,比一千个拿冲锋枪的男人抢到的钱还要多。
A man who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
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更近些。
Accidents don't happen to people who take accidents as a personal insult.
把意外事故当作是对个人尊严侮辱的人,不会遇到意外事故。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fortune, there is crime.
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Never let anyone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Forgive. Forget. Life is full of mosfortunes.
原谅吧。遗忘吧。人生充满不幸。
几分钟回顾这个最伟大的黑帮电影👇
电影背后的故事
《教父》(The Godfather)作为传世经典,可能是影史上被解读得最多的一部电影,有关的逸闻趣事、拍摄花絮多的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专著,下面就挑选出一些围绕着影片,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是新旧好莱坞的分水岭,传统的大制片厂面临着电视、独立制片的挑战,日子并不好过。派拉蒙公司在七十年代初也面临着同样困境,他们急需拍出一些像样的电影来扭转颓势。早在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动笔创作小说《教父》之初,公司副总裁彼得·巴特(Peter Bart)就已经用8万美金购买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虽然当时它只是一份20页的大纲。小说出版后连续67周位列畅销书排行榜的惊人成绩让派拉蒙有了底气,决定开拍《教父》。鉴于之前好莱坞反映黑手党的电影都是些小成本之作,票房也很惨淡,公司抠抠索索只肯掏出200万美元的预算,一方面他们寄希望于这部电影可以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会让公司雪上加霜,所以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位适合的导演。、
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和《教父》(The Godfather)
在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担纲导演之前,片方至少与两位导演接洽过,一位是大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当时对黑帮题材不感兴趣的莱昂内回绝了派拉蒙的邀请,后来他很后悔;另一位是彼得·博格丹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代表作《最后一场电影》、《纸月亮》),但他显然对执导华纳兄弟的喜剧片《爱的大追踪》(What's Up, Doc? 1972)更感兴趣。
作为好莱坞新生力量的科波拉在此之前以编剧、导演、制作人等身份拍过几部电影,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只有《巴顿将军》(Patton,1970),那部片子让他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他起初并不想接拍《教父》,作为美籍意大利人他觉得这部电影丑化了意大利人,太黑暗,很无聊,不认为它有任何成功的可能。他说:“因为影片投资不大,派拉蒙又希望找个意大利人当导演,所以才会选择我。事实上我接受了这份工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没钱。我当时正在写《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1974)的剧本,还要养三个孩子,我需要钱。”由于乔治·卢卡斯导演的《五百年后》(THX 1138,1971)严重超支,身为制作人的科波拉欠了华纳兄弟公司60万美元。在卢卡斯的建议下,科波拉决定用执导《教父》的片酬偿还债务。(在拍摄《教父》时,科波拉的片酬为17.5万美元;《教父2》时,他得到100万美元;《教父3》时,他获得600万美元片酬+分红)
派拉蒙公司原本只想把《教父》拍成一部现代警匪片,对于'史诗、杰作’压根没有奢望,他们要求科波拉多加点刺激的场面以吸引观众,而科波拉也只好增加一些暴力场景来满足公司的期待,但坚持影片按照原著的时间线展开;在得到公司允许后又加入不少家庭生活的戏份,片长从原定的2小时增加到3小时,影片的投资最终也攀升至600万美元。
马里奥·普佐,弗朗西斯·科波拉,罗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监制)和艾伯特·拉迪(Albert S. Ruddy,制片人)在新闻发布会宣布《教父》开机。
对于主角'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的人选,所有人都想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两位男演员——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和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不过奥利弗因健康问题无法出演,而白兰度已经从五十年代的超级巨星沦落为票房毒药,进入六十年代伴随他的是一连串的票房失利和不招人喜欢的臭脾气。时任派拉蒙公司总裁斯坦利·杰夫(Stanley Jaffe)相当反感白兰度,甚至说:“只要我还是公司总裁,马龙·白兰度就永远不会在这部电影里出现。”
经过科波拉和马里奥·普佐的力荐,白兰度还是成为最有实力的候选者,不过派拉蒙对他约法三章:1、只能支付比白兰度之前低的片酬;2、他必须参加试镜;3、不得延误制作进度。对于白兰度这样的大腕来说,试镜就是一种侮辱,为了迁就他,科波拉带着手提摄影机来到他家,据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描述:当时白兰度穿着睡袍,扎了个马尾,他往两颊塞了棉球,鼓鼓的像是一条斗牛犬;白兰度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含糊地说着话,慢慢投入到角色当中。派拉蒙的高层们审查了这个试镜短片,派拉蒙的母公司海湾和西部工业集团(Gulf+Western)总裁查尔斯·布卢多恩(Charles Bluhdorn)还问呢:“咱这是看啥呢?那个意大利老家伙是谁啊?”大家这才认出来:这TM不就是马龙·白兰度嘛!布卢多恩当即拍板,就是他了!这个影史上最伟大的角色人选至此尘埃落定。
马龙·白兰度在电影实拍阶段,两腮戴着一副牙医制作的器具。这套口腔道具至今还在纽约皇后区的移动影像博物馆展示。
马龙·白兰度搞怪
不光是主角,对于片中几乎每一个重要角色的人选,监制罗伯特·埃文斯都要和科波拉争论不休,对拍摄进度、费用支出、用人等等统统不满,几次威胁要炒掉他,科波拉因此差点神经衰弱。一次,他又发飙了,打算换导演为功成名就的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这时白兰度站了出来,说你们炒掉科波拉,我就退出。倒不全是因为白兰度多么仗义,而是早在五十年代,因为臭名昭著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简称HUAC)一系列事件,白兰度和卡赞早已绝交。科波拉回忆说:“那段时间简直没法活了,不管怎么样,我挺过来了。”
马里奥·普佐曾在1970年写信给马龙·白兰度:我写了本名叫《教父》的书,主人公柯里昂的角色非你莫属。白兰度对此也颇感兴趣,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故事,而不仅仅是血浆和内脏。这封信在白兰度去世后,于2005年和其他遗物一起被佳士得拍卖行拍卖。
虽然科波拉想描绘出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风情画,但片中不少演员并非意大利血统。比如马龙·白兰度是荷兰血统,詹姆斯·凯恩(James Caan,饰演桑尼)是德国裔犹太人,饰演泰西欧(Tessio)的阿贝·维高达(Abe Vigoda)是俄罗斯犹太人。尽管如此,科波拉还是希望扮演'迈克’的演员看起来像是个真正的意大利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定要选择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阿尔·帕西诺(Al Pacino),不过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身为西西里人后裔的帕西诺居然不会说意大利语。(阿尔·帕西诺的祖父母是真正的西西里岛柯里昂村民)
阿尔·帕西诺回忆说,他也差点在拍摄中途被解雇。当派拉蒙高层看了一些帕西诺在片头婚礼上的戏份,不满道:“他打算啥时干点正事啊!”等拍到迈克在餐厅枪杀索洛佐和恶警拉索麦克罗斯基一场戏后才让他们改变了看法。
通过演员片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投资少得可怜。阿尔·帕西诺、詹姆斯·凯恩和黛安·基顿(Diane Keaton,饰演凯)都是35000美元,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饰演汤姆·哈根)是36000美元,马龙·白兰度除了5万片酬外,还有5%的利润分红(大约价值110万美元)。在影片上映前,白兰度将分红折价10万美元卖回给派拉蒙,因为当时他急需钱解决自己欠下的风流债,也就是说出演本片他只拿到15万美元,要知道早在1962年的《叛舰谍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白龙度片酬就已高达125万美元。对于派拉蒙的吝啬和要求试镜的侮辱,白兰度后来拒绝在《教父2》中现身,哪怕是仅仅工作一天。
'教父’这个角色是参考了美国多个黑帮人物后的一个综合体,其中有'橄榄油大王’约瑟夫·普罗法齐(Joseph Profaci,科伦坡家族Colombo family的创始人);有寿终正寝、因心脏病突发死于自己庄园的卡洛·甘比诺(Carlo Gambino);有擅长拉拢政府官员、法官和工会、被称作是'黑手党总理’ 的弗兰克·科斯特洛(Frank Costello);有被称为'老大中的老大’的维托·吉诺维斯(Vito Genovese);还有强调荣誉、尊重、以企业家自居的老派黑帮大佬约瑟夫·博南诺(Joseph Bonanno)。
黑帮大佬弗兰克·科斯特洛1951年在'有组织犯罪调查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马龙·白兰度模仿了他沙哑的嗓音。
影片开机后曾遭遇来自真正黑手党组织的抗议。纽约五大犯罪家族之一的科伦坡家族(Colombo family)首领约瑟夫·科伦坡(Joseph Colombo)和他的组织'意大利和美洲公民权联合会’(简称IACRL)开始了一场抗议运动,破坏电影拍摄、偷盗摄影器材。监制罗伯特·埃文斯在他的自传中记载,科伦坡威胁他和他的家人,让他滚回家,在他的车里留下威胁的字条:立刻停机,否则……。
后来制片人艾伯特·拉迪代表派拉蒙与科伦坡谈判,向他们解释这部电影不会将所有的美籍意大利人描绘成歹徒;相反,影片会展示一个电影所必需的犯罪世界的平衡视角。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拉迪同意在电影剧本中隐去“黑手党”(Mafia)、“西西里黑手党”(La Cosa Nostra,字表意思为'我们的事业’)等字眼,影片才得以在纽约黑手党聚集地之一的'小意大利区’(Little Italy)等地顺利拍摄。
纽约黑手党老大约瑟夫·科伦坡(右)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在IACRL办公室。拍摄于1971年
《教父》完成的第一组镜头是迈克和凯在第五大道购买圣诞礼物。
片头婚礼上,詹姆斯·卡恩把正在偷拍的记者相机摔在地上是即兴发挥,而扮演记者的演员也真地吓了一大跳。
这部黑帮史诗片也可以说是科波拉的家族电影,他的家人纷纷上阵。科波拉的父亲卡迈恩·科波拉(Carmine Coppola)不但为影片创作了部分配乐,而且还在片中扮演了一名钢琴师;因为《教父2》,他和尼诺·罗塔(Nino Rota)分享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在《教父3》中,他包揽了主要配乐工作,并获提名最佳原创歌曲奖。科波拉的母亲也在片中扮演一个接线员,后来被剪掉了。
科波拉的父亲卡迈恩·科波拉扮演了一名钢琴师
片中教父的女儿康妮(Connie)由科波拉的妹妹塔莉娅·夏尔(Talia Shire)扮演,科波拉本不想让妹妹饰演康妮,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妹妹太漂亮了(这个见仁见智吧),担心别人指责自己任人唯亲。不过马里奥·普佐建议她试镜并拿到这个角色。1975年,塔莉娅·夏尔和哥哥因《教父2》双双获得第47届奥斯卡奖提名,这也是奥斯卡史上唯一一次兄妹同时获得提名。塔莉娅·夏尔这样评价自己哥哥:他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好的导演,没有之一。
科波拉的两个儿子在片中扮演了军师汤姆·哈根的儿子。在教父葬礼上,他俩站在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杜瓦尔身后。
很多影迷知道《教父》末尾接受洗礼的婴儿是由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饰演的,当时她刚刚出生三周;1990年的《教父3》中,她又饰演了迈克的女儿,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教父2》也有索菲亚的身影,当小维托·柯里昂前往纽约爱丽丝岛的时候,与他同船的一个小女孩就是索菲亚。
我猜中间的小姑娘就是索菲亚·科波拉吧
科波拉父女在《教父2》片场
西西里岛在20世纪70年代初因为快速发展并不适合取景,好在位于西西里墨西拿(Messina)省的小村庄萨沃卡(Savoca)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成为极好的外景地。
片中迈克流亡到西西里岛,他和保镖佩戴的是传统的西西里帽子,名字就叫“科波拉”(Coppola)。
迈克举办婚礼的维特利酒吧(Bar Vitelli)如今依然是个小酒吧。
迈克美丽的妻子阿波罗妮娅,这个角色由意大利女演员西蒙娜塔·史蒂芬莉(Simonetta Stefanelli)饰演,当年她只有16岁。西蒙娜塔没有因为《教父》走红,原因是她拒绝了好莱坞的诱惑,选择留在祖国发展。1992年她正式结束演艺生涯,转而从事时装鞋帽皮具的设计并拥有一家自己的商店。
被删除的镜头:迈克回到美国后追杀法布里奇奥(Fabrizio,西西里岛的保镖,正是这个人出卖了迈克,导致他的妻子阿波罗妮娅被炸身亡)。迈克在一家披萨店里用霰弹枪干掉了他,不过这段镜头从未被使用。
影片中拒绝与教父合作的好莱坞大亨杰克·沃尔茨(Jack Woltz,约翰·马利 John Marley饰),人物原型来自华纳兄弟的老板杰克·华纳(Jack L. Warner),不过那嗜好赛马的特征却基于米高梅老板路易斯·梅耶(Louis B. Mayer)。众所周知,梅耶是一个狂热的赛马运动爱好者,并拥有一座设施完备、占地504英亩的养马场和248匹赛马,其中有几匹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赛马。据说他的赛马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他的女婿威廉·格茨(William Goetz)在一场赛马比赛中与黑手党联手舞弊被曝光后,梅耶就放弃了这项运动。
杰克·沃尔茨的卧室里摆着一尊奥斯卡奖,在所有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本片是唯一一部出现小金人的。约翰·马利说自己恐惧的尖叫声是真实的,因为他事先并不知道剧组会用一个真的马头。
阿尔·马蒂诺(Al Martino)在片中扮演了教父的教子强尼·方亭(Johnny Fontane),意大利后裔的马蒂诺本身就是五、六十年代美国当红歌星,他演唱了片中的主题歌《柔声倾诉》(Speak softly love,不过安迪·威廉姆斯 Andy Williams的翻唱版后世流传更广)。这位歌星采用和片中一样的手段得到了这个角色——真的请来黑手党教父罗素·布法力诺(Russell Buffalino,宾夕法尼亚州布法力诺家族的老板)为自己作保。
'强尼·方亭’这个角色的原型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定是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20世纪最重要的流行音乐人物),虽然辛纳屈极力否认,但他确实和黑手党几大家族都交往过密,FBI为此从四十年代起连续监视了他50年。1970年11月,辛纳屈还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为科伦坡犯罪家族所掌控的'意大利和美洲公民权联合会’举办过义演音乐会。像电影故事一样,弗兰克·辛纳屈曾通过黑手党向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总裁哈里·科恩(Harry Cohn)施压,拿到《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中的重要角色(这个角色让辛纳屈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所以也有说杰克·沃尔茨原型是哈里·科恩。对于种种猜测,《教父》的作者马里奥·普佐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阿尔·马蒂诺和法兰克·辛纳
詹尼·拉索(Gianni Russo,片中饰演教父的女婿卡洛,喜欢家暴的那位),与黑社会有些渊源,他的叔叔是甘比诺家族的一个打手,而他小时候曾为黑帮大佬弗兰克·科斯特洛跑过腿。在《教父》剧组与科伦坡家族发生争执时,他在中间传话,因此捞到'卡洛’这个角色。
詹姆斯·凯恩举起垃圾桶砸人的动作也是即兴发挥
马龙·白兰度一开始很鄙视他,却没料到此人颇有表演天赋,后来转变了印象,两人在1990年还合作过调侃《教父》的喜剧片《新生》(The Freshman)。电影拍摄期间也有詹姆斯·凯恩和他不对付的传闻,以致在痛殴妹夫那场戏中,凯恩真的打断拉索两根肋骨。詹尼·拉索因《教父》开始了表演生涯,至今已出演超过35部影视作品,包括《神探亨特》、《挑战星期天》、《奔腾年代》、《越狱》等。
拥有一半意大利血统的约翰·凯泽尔(John Cazale,右一),在片中饰演教父懦弱的二子弗雷多,本片也是他的处女作。这位擅长扮演内向敏感人物的演员在1978年因肺癌去世,在他短暂的演艺生涯中参与的所有电影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包括《教父》三部曲(他的影像出现在第三部中)、《窃听大阴谋》(The Conversation,1974)、《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1975)和《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
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大亨蒙·格林(Moe Greene 阿历克斯·罗克Alex Rocco饰),人物来自著名犹太裔黑帮大佬巴格西(Bugsy Siegel,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创建者,电影《巴格西》(Bugsy,1991)讲述了他的故事)。巴格西被杀时中了三枪,其中一枪穿透眼睛,格林也是这么死的。
职业摔跤手出身的连尼·蒙塔纳(Lenny Montana)饰演了一个敬畏教父的打手卢卡·布拉西(Luca Brasi),他身高1.98米,体重320磅,现实生活中做过黑帮老大约瑟夫·科伦坡的贴身保镖,还放言参与过黑手党纵火的勾当。在他被杀的一场戏中,专业背景帮助他在演绎被绞杀时更好地做出瞠目结舌的摸样,死得相当专业。在后来的十年间,他拍了16部电影,多是扮演令人生畏的暴徒或滑稽的混混,比如成龙的《杀手壕》(The Big Brawl,1980)。
扮演教父妻子卡梅拉(Carmela)的演员摩甘娜·金(Morgana King)本是一名爵士歌手,她在康妮婚礼上演唱了意大利著名歌曲《海上明月》(Luna Mezz'O Mare)。HBO剧集《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中,黑老大东尼的妻子也叫卡梅拉,显然是对《教父》的致敬。
意大利配乐大师尼诺·罗塔(Nino Rota)为《教父》所做的配乐,充分使用小号、手风琴、曼陀林等乐器,赋予影片浓郁的意大利风味。总监罗伯特·埃文斯不喜欢他的配乐风格,科波拉便以辞职相要挟力挺老乡,埃文斯最终让步。虽然罗塔被提名奥斯卡最佳配乐奖,但最后却被取消资格。原因是他在1958年的意大利喜剧片《金桔》(Fortunella)中使用了同样的主题曲,在那部电影中的主题曲是轻松欢快的,旋律却与教父的相同。令人称奇的是,1974年的《教父2》依然采用同样的主题曲,却得到奥斯卡的肯定;科波拉的父亲卡迈恩·科波拉也参与了配乐工作并和罗塔分享了最佳配乐奖。
配乐大师尼诺·罗塔(Nino Rota)
《教父》上映后,真正的黑帮对电影反应强烈,许多帮会分子认为这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前甘比诺家族(Gambino family)的二当家萨尔瓦托雷·格拉瓦诺(Salvatore Gravano)说:“当我离开电影院时都傻了,脚底下跟踩了云似的。电影也许是虚构的,但对我来说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我的很多朋友感同身受。”
帕特里亚尔卡家族(Patriarca family)的成员说,以前大伙经常使用粗言秽语,但看完电影后,他们也开始学习教父那种富有哲理的讲话方式。
约瑟夫·博南诺(Joseph Bonanno,博南诺家族Bonanno family老板),被不少人认为是教父的原型
博南诺家族老板约瑟夫·博南诺在他的自传《一个男人的荣誉》(A Man of Honor)中写道:“有组织犯罪和帮派团伙不是这个虚构故事的主题,真正的主题是忠诚、信任、服从、亲情、友谊——维系家族自豪感和个人荣誉的纽带,这就是《教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在第45届(1973)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不仅是马龙·白兰度因抗议好莱坞把印第安人塑造成野蛮残暴的形象而拒绝领取最佳男主角奖,阿尔·帕西诺也抵制了颁奖典礼,因为他觉得被提名为最佳男配角是一种侮辱,他说自己在片中比白兰度出镜时间更长,理应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教父》让阿尔·帕西诺获得第一个奥斯卡奖提名,之后他连续4年获得提名。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有珍妮弗·琼斯(Jennifer Jones,1943—1946),瑟尔玛·瑞特(Thelma Ritter,1950—1953),马龙·白兰度(1951—1954)和伊丽莎白·泰勒(1957—1960)等演员。
附:
“我会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这句台词在美国电影学院(AFI)评选的“百佳电影台词”排行榜中名列第二,来自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书中伏脱冷告诉拉斯蒂涅“我可以给你提出一个谁也不会拒绝的计划”。
1972年《教父》上映后取得票房与艺术上的双丰收,随即影片续集被派拉蒙公司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与公司急切的心情相反,科波拉并不想执导续集,他表示:一是《教父》已经是个很完整的故事了,二是自己正忙于《不起的盖茨比》的剧本改编和自己制片公司'美国西洋镜’(American Zoetrope)的新作《窃听大阴谋》(The Conversation,1974)的筹备工作,根本没时间。而且科波拉打心眼里鄙视公司的贪婪,他说:“他们希望电影也可以像可口可乐一样不断复制出来赚钱,但《教父》可不是连续剧”。于是他向派拉蒙建议续集更换导演,推荐了另一位新好莱坞'电影小子’(Movie Brats)——马丁·斯科塞斯。
当年的好莱坞'电影小子’们: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
派拉蒙听过这个建议后觉得“太疯狂了”(“That's crazy!”),世上还有比科波拉更适合拍摄《教父》续集的导演吗?那个叫马丁的小子拍过啥玩意?作为第一集的奖赏和开拍续集的鼓励,派拉蒙马上答应送给科波拉一辆高级轿车,所有豪车您随便挑。科波拉说我要大奔!那家伙坐起来感觉跟教皇似的,老有面子了……于是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辆加长版奔驰600 Pullman轿车。派拉蒙同时应允他几个条件:给予他充分时间去改编《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剧本并承担《窃听大阴谋》一片日后的发行;《教父2》公映时间可以推后到1974年圣诞节前,影片预算将高达1300万美元,升任科波拉为制片人,付给他100万美元的片酬。科波拉从第一部那个战战兢兢的小媳妇,华丽转身为位高权重的大导演,终于答应接过《教父2》的导筒。
科波拉的奔驰600 Pullman轿车,后来出现在电影《窃听大阴谋》(荣获第2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中
在《窃听大阴谋》杀青后,科波拉投入到《教父2》的拍摄,派拉蒙赋予他极大的权限,使他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影片。罗伯特·埃文斯依然是监制,不过这次他很少指手画脚,更多的是扮演保驾护航的角色。科波拉回忆说,这使得影片拍摄进行的非常顺利,不仅去了多个外景地取景,而且还可以通过双线程来讲述故事。《教父2》其中一条主线是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艰辛创业的成长史,另一条是新教父迈克·柯里昂扩展家族生意使其合法化。
1901年,9岁(小说中是12岁)的维托·安东里尼(奥莱斯特·巴尔迪尼 Oreste Baldini饰)父母和哥哥因为反抗当地的黑手党头目唐·西西欧(Don Ciccio,Giuseppe Sillato饰)而惨遭杀害,小维托在亲友帮助下逃离家乡前往美国。
西西欧这个人物原型来自弗朗西斯科·库恰(Francesco Cuccia)——西西里巴勒莫(Palermo)市长兼黑手党首领,这位老兄颇有几分传奇色彩。1924年身为意大利首相的墨索里尼视察该地,一旁陪同的库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到了这儿你就受我保护,要那么多警察干嘛?简直是浪费!不仅如此,在墨索里尼演讲时库恰还安排了不少黑手党党徒大喊:滚蛋吧,元首,别耽误俺们赚钱!紧跟着20多个傻子、乞丐齐刷刷走过来,大呼小叫:赏口饭吃吧,俺的元首……这一切令墨索里尼深感羞辱和愤怒,回到罗马立刻召开国会,歇斯底里地叫嚷道:“我要向西西里那帮土匪发动全面的战争!”。1925年墨索里尼开始着手扫灭黑手党,在这场法西斯与黑手党的较量中,黑手党一败涂地,库恰成为第一个倒霉蛋,未经审判就锒铛入狱,饱受酷刑,1928年因缺乏证据被无罪释放。
小维托来到美国乘坐的四桅帆船叫'Moshulu’号。其实'Moshulu’号1904年才在苏格兰建造,直到1914年才第一次驶往美国。船最初的名字叫'库尔特’号,1917年更名为'无畏’号,之后才命名为'Moshulu’。这艘船现在停靠在费城佩恩码头,被改造成一个餐厅,在电影《洛奇》(Rocky,1976)和《凶线》(Blow Out,1981)中都曾出现它的身影。
混迹于小意大利区的法努奇(Don Fanucci,盖斯托·莫什Gastone Moschin饰)是一个恶棍,自称是黑手党成员,以恐吓勒索街坊四邻为生。维托在杂货铺的工作也被他霸占,不得已只能和克里曼沙(Pete Clemenza)去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维托注意到法努奇只是单独活动,身后似乎并没有组织。在一次街头械斗中,他被三个小混混割破了喉咙,虽然法努奇尖叫求救,但根本没人援助他(这个场景在电影中被删除)。维托柯里昂意识到一个真正的黑手党大哥身边不可能没有小弟保护,小混混也根本不敢攻击他。在认清法努奇扯虎皮做大旗的真面目、并多次被其勒索后,维托决定干掉他。
小说中写道,在枪杀法努奇后,维托从屋顶逃离,却被儿子桑尼意外发现。当16岁的桑尼因持枪抢劫差点被捕时,维托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桑尼说自己亲眼目睹了父亲当年杀人和处理枪支的场面,让维托无语。因为这个缘故,桑尼后来逐渐参与到父亲的非法勾当中,成为柯里昂犯罪家族的一员。
小意大利区的人们对于维托干掉了法努奇大多心照不宣,心存敬畏,警察对死了一个地痞根本就无动于衷,于是小老板们自愿掏出点钱来寻求维托的保护,而维托广结善缘并组建了自己的队伍。通过在禁酒令时代贩私卖酒他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称霸一方,维托也开始被人尊为'教父’。
教父和左膀右臂,青年版的泰西欧、维托和克里曼沙
科波拉非常庆幸罗伯特·德尼罗在《教父》中试演桑尼失败,在看过《穷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后,他就认定德尼罗是青年维托的不二人选。为了扮演这个角色,德尼罗在西西里岛住了四个月学习维托式的西西里方言,在影片中他大部分的对话都是西西里方言。在拍摄维托返回西西里复仇的场景中,德尼罗增肥、蓄须,和马龙·白兰度一样带着口腔道具,活脱脱一个缩小版教父。
青年维托与房东罗伯特在街上商量事儿,一个路人走过来和维托打招呼中断了他们的谈话,这是那位演员即兴发挥的。科波拉不太喜欢这个计划化外的变故,想重拍一条;但罗伯特·德尼罗喜欢,他说这表明维托非常有人缘,并说服科波拉保留下这个镜头。
维托一家在柯里昂村乘坐火车,事实上柯里昂村从未有过火车站,最近的火车站位于巴勒莫,距离柯里昂村有34公里。
唐·汤马西诺(Don Tommasino)是教父在西西里的老朋友,当维托开办橄榄油公司后,他负责从西西里供货。教父返回到西西里老家复仇,汤马西诺协助他干掉西西欧,却不幸腿部中枪留下残疾,只能坐着轮椅送教父一家离去。不过此后汤马西诺成功取代西西欧成为当地黑手党头目,是柯里昂家族半个世纪以来最坚定的盟友。迈克因杀警逃亡到西西里时受到他的庇护;《教父3》中,他又为柯里昂家族和梵蒂冈的合作牵线搭桥,后来不幸被老牌杀手莫斯卡(Mosca)杀害。
《教父》三部曲中的唐·汤马西诺
迈克在片中最重要的对手是海门·罗斯(Hyman Roth,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饰),这个角色原型来自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老大迈耶·兰斯基(Meyer Lansky)。这位绰号'会计师’的犹太裔黑老大,出生时的名字叫做海门·萨卓斯基(Hyman Suchowski),因为十分仰慕历史上著名的黑帮赌徒阿诺德·罗斯坦(Arnold Rothstein,美剧《大西洋帝国》中的重要人物),曾经自称海门·罗斯坦。他主要经营博彩业,在拉斯维加斯、古巴、巴哈马和伦敦都拥有赌场。迈耶是为数不多的得以寿终正寝的黑帮大佬,1983年因肺癌死于迈阿密海滨的别墅,死时身边只剩下3.7万美元,但FBI认为他藏匿起来的钱超过3亿美元,可惜至今也没找到。迈耶作为人物原型在影片《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哈瓦那》(Havana,1990)、《巴格西》(Bugsy,1991)、《暴徒》(Mobsters,1991)、《迷失城市》(The Lost City,2005)和美剧《大西洋帝国》(Boardwalk Empire)中多次出现。
迈耶·兰斯基和《教父2》中的海门·罗斯
《教父2》里的海门·罗斯和维托·柯里昂是禁酒时代的老相识,教父尊重他,但从没有信任过他——这也是迈克与之合作时一直提防他的主要原因。海门·罗斯老奸巨猾,显然迈克涉足博彩业威胁到了他的利益,而《教父》中被枪杀的赌城大亨蒙·格林曾是他的亲密小弟,因此他处处设计迈克,还唆使迈克的二哥弗雷多做出背叛家门的勾当。最后海门·罗斯在迈阿密机场被迈克的保镖罗可(Rocco Lampone)假扮成记者枪杀。
李·斯特拉斯伯格是美国著名的戏剧表演老师,'方法派’表演的倡导者,培育出不少伟大的演员,阿尔·帕西诺、詹姆斯·迪恩、达斯汀·霍夫曼、保罗·纽曼、哈维·凯特尔、玛丽莲·梦露、梅丽尔·斯特里普等都曾是他的学生。李的主业是教书育人参演的电影并不多,他能出演海门·罗斯还是阿尔·帕西诺的极力推荐。李在拍摄期间病倒,为了不耽误进度,科波拉顺势将海门·罗斯拍得病怏怏的。老师不负学生的厚望,在第47届(1975)奥斯卡上他和罗伯特·德尼罗、迈克尔·V·格佐(Michael V. Gazzo,饰演法兰基Frankie Pentangeli)共同争夺最佳男配角奖,虽然惜败于德尼罗,但李对角色的把握堪称出神入化。在影片上映后,迈耶曾打电话给李抱怨道,“割门,你为啥不能把我演得更有点人情味儿呢?怎么说我也是当爷爷的人了。”
转作FBI污点证人的法兰基(Frankie Pentangeli)是《教父2》中新增的人物,是克里曼沙的继承人;这个角色的故事原本属于克里曼沙,但是按照派拉蒙的说法,在《教父》中扮演克里曼沙的演员理查德·卡斯特尔诺(Richard S. Castellano)狮子大开口,公司无法接受只好砍掉他的戏;不过,卡斯特尔诺的妻子有不同的说法,她说那些都是谎言,自己丈夫心脏一直不好,医生建议他的体重控制在200磅以内,但科波拉想要一个胖点的克里曼沙,要求他在《教父2》中再增肥50磅;如果那样的话,丈夫的体重就达到300磅了,身体根本受不了,所以不愿增肥,于是被辞退。两种说法孰真孰假咱也不清楚,只知道卡斯特尔诺1988年55岁时就因心脏病去世了。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送给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Rubén Fulgencio Batista y Zaldívar)一部金色电话是件真事,不过实物电话并非纯金打造,而是镀金,现陈列在哈瓦那的革命博物馆(前身为巴蒂斯塔的总统府)。
在片尾迈克的回忆中,1941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全家为父亲庆祝生日,在得知他要参加海军陆战队的时候,二哥弗雷多是唯一一个祝贺自己的人。不过这个生日有点错误,根据教父第一集中教父的墓碑可知,他的生日是1887年4月28日。如此推算,小维托1901年来到美国那年应该是14岁。
马龙·白兰度原本应邀在这个闪回桥段中客串一天,但他临时爽约,科波拉不得已重新修改了剧本,第二天才拍完这场戏。詹姆斯·凯恩也答应了客串,但他要求片方支付给自己等同于《教父》中的片酬(35000美元),片方同意了。科波拉的妹妹塔莉娅·夏尔在拍摄第一部时只得到可怜的1,500美元片酬;第二部时她拿到30000美元,当电影票房突破2750万后,又获得额外的1万美元奖金;而阿尔帕西诺在《教父2》中的片酬则暴涨到50万美金+10%分红;罗伯特·德尼罗片酬不详,应该很低(他在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中的片酬为35000美元)。
迈克派人杀死二哥弗雷多是被影迷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懦弱的弗雷多虽然背叛过迈克,不过后来悔过怎么看也罪不至死。但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叛徒必须受到惩罚——这是黑道法则,泰西欧、保利(Paulie Gatto,教父的司机兼贴身保镖)、卡洛、法兰基都难逃一死;而且大多数人也或多或少忽视了迈克早已从一个热血爱国青年沉沦为冷血黑帮老大的现实。事实上,这段情节在小说中并没有,共同编剧马里奥·普佐和科波拉就这个情节也产生过分歧,科波拉最后同意迈克应该等到母亲过世后再动手。弑兄是迈克一生中最大的罪孽,这也为《教父3》中的他饱受煎熬埋下伏笔。
迈克轻轻抱住请求宽恕的弗雷多,但在和保镖艾尔·奈瑞(Al Neri,理查德·布赖特Richard Bright饰)目光交错间,已经下达了处死弗雷多的命令。
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夕阳下的迈克坐在湖边寂然沉思。实际上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结束画面:迈克的儿子安东尼(由一个18岁的演员扮演)宣布不会继承父业。当天那个镜头刚拍到一半,科波拉感觉光线不够了,就宣布停机,结果之后也没能继续把镜头补拍完整。
电影公映前的试映活动囊括了观众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反映最大的问题是青年维托和迈克两个故事间的转换过于频繁,使人感觉混乱。于是科波拉和剪辑组决定,加长每个故事的叙述时间,减少两条线切换的频率,这一改动直到公映日前夕才完成。
(BTW:这个我深有体会,印度体育励志片《灵魂奔跑者》(Bhaag Milkha Bhaag,2013),3个小时的片长里,主人公现实与回忆频繁交替,把故事内容切割得松散零碎,看的人心神交瘁。)
《教父2》上映后,被媒体和观众视为是影史上如凤毛麟角般可与前集并称经典的电影,有评论认为《教父2》足以媲美《教父》甚至超越了它。在第47届(1975)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教父2》成为影史上少数以续集电影之姿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之一,《教父》系列也是影史上唯一有两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系列。
柯波拉拍摄的《窃听大阴谋》与《教父2》共同入围最佳影片奖,这是影史上第三次由一位导演执导的两部电影入围同年最佳影片奖(第一次是维克多·弗莱明在1939年的《乱世佳人》和《绿野仙踪》,第二次是希区柯克在1941年的《海外特派员》与《蝴蝶梦》);继科波拉之后,又有两位导演也取得了相同的成绩:1978年赫伯特·罗斯(Herbert Ross)的《再见女郎》(The Goodbye Girl)和《转折点》(The Turning Point),2001年史蒂芬·索德伯格的《永不妥协》和《毒品网络》。
加里·弗雷德里克森(Gray Frederickson,联合制片人)、科波拉、弗雷德·鲁斯(Fred Roos,联合制片人)和卡迈恩·科波拉(Carmine Coppola,科波拉的父亲)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
1993年《教父2》由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典藏,和《教父》并列为国宝级电影;2007年《教父2》入选美国电影学院(AFI)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百部电影,排名第32位、十大黑帮片中排名第3位。
教父鸡尾酒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想问,教父鸡尾酒在教父电影和原著中出现了几次?
抱歉0次,因为教父鸡尾酒和电影与原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因为主演马龙白兰度自己喜欢喝,才有了这杯鸡尾酒。
而且白兰度家族,还是一个像是被诅咒了的奇异家族。
在这个家族里,酒精是女人的归宿,冷漠是男人的特征。在马龙以前,家中净是怪人;在他之后,这个家成了自杀者的天下。
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因出演《欲望号街车》、《尤里乌斯·恺撒》、《码头风云》和《教父》等不朽名片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在一代又一代影迷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可是风光背后的马龙·白兰度,却过着一团糟的生活。他曾结过3次婚,还有过无数情妇。他的孩子有一大堆,据他自己讲有9个,据警察局记录有15个,据传闻有25个。
马龙·白兰度的母亲就患有酒精依赖症;他的第一任妻子在生下儿子克里斯坦后也深受毒品和酒精问题的困扰;同样吸毒的克里斯坦枪杀了其同父异母的妹妹夏安的男友,并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10年,实际服刑6年。为避免夏安在克里斯坦案上出庭作证,白兰度把她送到塔希提岛,那里美国当局无法送达传票。就在克里斯坦出狱前1年,夏安自杀了。而在被马龙·白兰度征服的无数女人中,有6个情妇自杀……
不过关于这杯酒,我们可以聊聊这瓶杏仁酒👇
杏仁酒(Amaretto)一词源自意大利文:Amara(苦)Amore(爱情),让这种酒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其中最有名、以杏仁酒起源自居的就是迪萨罗娜。
1524年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弟子——伯纳迪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受托在意大利萨罗娜(Saronno)的教堂绘制壁画,独身在外的他见到投宿旅馆的老板娘惊为天人,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太冲动就掏出了他的那一根······画笔,以这位美丽寡妇的容貌画出圣母玛利亚。
伯纳迪诺·卢伊尼的画作——圣母与圣婴
画着画着这两个人干柴烈火、地动山摇,女方就主动献出她的······心意——用杏桃果仁与香料调和白兰地,制作一瓶酒送给对方倾诉钟情,这就是杏仁香甜酒的原型。
后来以这种方式制酒开始流行起来,大概跟现在情人节要送巧克力一样潮!根据酒厂的说法,雷纳(Reina)家族取得了寡妇原始的配方,严守秘密一代传一代,一直到了1900年,家族成员在萨罗娜开店,这瓶酒才开始进行商业性的贩售。
Disaronno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瓶酒最早的名字是Amaretoo di Saronno(意思是萨罗娜的杏仁酒),但是它实在太受欢迎太知名,几乎成为了杏仁酒的代名词,于是酒厂就将酒名改为Disaronno,并在酒名底下标注Originale表示正统。
Godfather 教父
原始的教父酒谱是用苏格兰调和威士忌,两种材料比例相当随意,喜欢甜一点,杏仁味重一点,酒精浓度低一点,就斟酌增加杏仁香甜酒,反之亦然。
· 60ml 苏格兰威士忌
· 20ml 迪萨罗娜
做法:
1.古典杯装入冰块。
2.将两种材料倒入后,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如果把威士忌改成伏特加就变成了Godfather 教母
以相对无色无味的伏特加为基酒,让教母喝起来就像酒精浓度升高、甜度降低的杏仁香甜酒,如果不喜欢白兰地与威士忌的桶味,又想喝高酒精浓度的杏仁口味,教母将会是一杯不错的选择!
配方:
· 60ml 伏特加
· 20ml 迪萨罗娜
做法:
1.古典杯装入冰块。
2.将两种材料倒入后,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基酒换成白兰地就变成了French Connection 法兰西集团
1970年代,海洛因的半成品送到法国后,会先透过法国黑帮进行加工精炼出海洛因,再送到北美与美国黑帮进行交易,其中以马赛的产量最大、纯度最高,占据北美大部分的海洛因市场,而这个交易的系统就被成为French Connection。
想多了解关于French Connection的历史背景,有两部电影推荐一看。第一部是1971年由金·哈克曼(Gene Hackman)主演的雷霆神探,它是好莱坞第一部拍出市区内飞车追逐的电影,玩命关头系列看到它也要叫声前辈。
《雷霆神探》剧照
第二部是2014年的法国缉毒风云(La French),它以法国传奇法官——皮耶·米歇尔(Pierre Michel)为主角,叙述他生前如何打击这个犯罪网络的故事。
《法国缉毒风云》海报
配方:
· 60ml 干邑白兰地
· 20ml 迪萨罗娜
做法:
1.古典杯装入冰块。
2.将两种材料倒入后,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这杯酒为什么叫做French Connection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它以法国产的干邑白兰地为基酒,而且……柯南不是说氰化物这种毒物闻起来有杏仁的味道吗?
延伸阅读:跟着柯南来喝酒系列
关于教父的基酒,我们通常用苏格兰威士忌,为什么是苏格兰威士忌呢?原因就是,老白喜欢喝啊!
现在中国人喜欢喝日本威士忌(因为贵),日本人喜欢喝美国威士忌(因为便宜),美国人喜欢喝苏格兰威士忌(因为老)。
我通常用的是这瓶👇威雀威士忌除了历史悠久,另外就是蛮便宜的。
威雀威士忌诞生于格兰塔蒸馏厂,可能是世界上最爱猫的蒸馏厂。格兰塔(Glenturret)作为爱丁顿集团的重要酒厂之一,同时肩负着旗下威雀调和威士忌的品牌中心之责。门口就有一只大大的……丑丑的松鸡雕塑。
用酒桶拼成的酒厂名称墙。
这家小酒厂,曾经拥有过这样一只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上窜下跳,捉了28,899只耗子,享年24岁。酒厂的员工为了纪念他,找来猫奴们为之立碑著说,颁了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只猫,名叫Towser。现如今,两只分别名为glen和turret的猫继承了Towser的衣钵。酒厂专门为两只猫做了房门,方便他们进出蒸馏室。
酒厂里到处都树立了提醒游客注意别伤害到猫的标识。
格兰塔(Glenturret)酒厂规模不大,秉承苏格兰传统工艺,每年生产单一麦芽威士忌18万公升,每一批次使用大麦1吨,这样的数据真的是小到不能再小。要知道我们之前去过的欧肯特轩年产量为100万公升,已经算是小酒厂了。
糖化池也是我见过的所有苏格兰蒸馏厂里最袖珍的,直径大约3米,深1.5米,全手工操作!老师傅已经在此工作超过30年了,绝对老司机。发酵池有8个,每一批次使用两个。全部为美国松木打造,平均使用超过40年。蒸馏器形状没有特殊之处,体积不大,高度适中,产出的酒体很轻,含有合适的油脂。
英国贵族向来就有打猎松鸡的习惯,尤其是王室,当然要以身作则!威雀品牌中心落成时是身为英国国民偶像的剑桥公爵、公爵夫人来剪的彩!
他们还自己灌装了一瓶。
这家酒厂还真的吸引了不少名人前来参观、灌装属于自己的那瓶酒。
全世界最大的一瓶威雀威士忌,据说有228L,不知道可以做多少杯教父。
这里有一个教父剧情的调酒视频,蛮有意思的,👇
关于这杯调酒,我想说的是,教父是一杯怎样都好喝的简单调酒。两种材料不管用什么比例都蛮好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杯,很多人对杏仁味道退避三舍,我调制教父和杏仁酸酒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对方,你喝露露(杏仁露)吗?)如果你能把它调得难喝,那绝对是人才了。
配方与做法并不是很关键,多于你的酒客聊聊电影聊聊书聊聊男人的情怀才是这杯酒存在的意义吧。
用教父的口吻做个结束:我会给他一杯无法拒绝的美酒。(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微醺美学
尽在晚安鲁道夫
小红书:晚安鲁道夫
新浪微博:穿越时空的调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