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宰相王肃一家
时间:2018-11-23 16:10:07 作者:谢燕颉
一
《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而且也是具有文化与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使当时洛阳地区的诸多掌故、风土人情和中外交流事件得
据《洛阳伽蓝记》卷三载:“劝学里东有延贤里,里内有正觉寺,尚书令王肃所立也。肃字公懿,琅琊人也。伪齐雍州刺史奂之子也。赡学多通,才辞美茂,为齐秘书丞。太和十八年,背逆归顺。时高祖新营洛邑,多所造制,肃博识旧事,大有裨益。高祖甚重之,常呼王生。延贤之名,因肃立之。”说的是洛阳城南劝学里东的延贤里有一座正觉寺,为北魏尚书令王肃所建。据《魏书·王肃传》载:“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司马衍丞相导之后也。父奂,萧赜尚书左仆射。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是岁,太和十七年也。”
王奂(?-493),字彦孙,初为刘宋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元徽初为晋熙王征虏将军长史、江夏内史,迁侍中,领步兵校尉,晋熙王镇西将军长史,加冠军将军、江夏武昌太守,征祠部尚书,转掌吏部,升明初迁冠军将军、丹杨尹,出为吴兴太守,进号征虏将军。齐高帝萧道成受禅后,进号左将军,迁太常,仍转侍中、秘书监,领骁骑将军,又迁征虏将军、临川王镇西将军长史、领南蛮校尉、南郡内史,进号前将军。齐武帝萧赜即位后,征右仆射,转使持节前将军湘州刺史,徙散骑常侍、江州刺史,迁中仆射、本州中正,迁尚书仆射、领军将军,转左仆射,加给事中,出为使持节、镇北将军、雍州刺史。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安十七年(493),擅杀宁蛮长史刘兴祖,又举兵拒命,兵败后连同几个儿子皆为齐武帝萧赜所杀,王肃被迫自建业投奔北魏。
王肃于太和十八年(494),背叛南齐而归顺北魏。当时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新建洛阳城,增加了很多建筑,王肃博学多才,明了旧制,高祖甚器重他,常呼他为“王生”。“延贤”里得名,是因王肃起。
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听说南朝王肃来投,就亲自接见,讯问事情缘故,为其不幸的遭遇而深表同情。转而谈及安邦治国的大道理,王肃侃侃而谈,全面陈说治乱理论,孝文帝甚表惊叹,从而接受了他的观点。
因谈及南齐萧氏王室危机重重,已显覆灭的征兆,有可乘之机,王肃力劝孝文帝讨伐之。他因全力出谋献策,因而所受的礼遇也日益增加。王肃深受器重,亦尽力报答,以贡献忠诚,且无所隐瞒回避。他自认为君臣相得,如同当年刘备遇诸葛亮。
孝文帝封他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赐于开阳伯爵位。王肃因无功不受禄,力辞伯爵地位,接着领兵讨伐弑主自立的南昌齐明帝萧鸾。
王肃进军义阳,频频破敌,降者万余。孝文帝为此特派遣散骑侍郎前往军前慰劳,以功进号为平南将军。
王肃善于待人接物,迎合安抚,治军亦有声誉。太和二十年七月,孝文帝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就关于求雨上天的一番君臣对话,王肃又深深感动了孝文帝,亦感动了天地,因为是夜果真澍雨大降。
王肃因破南齐名将裴叔业有功,又进号镇南将军,加都督豫、南兖、东荆、东豫四州诸军事,封为汝阳县开国子爵,食邑三百户,持节、中正、刺史如故。王肃频频上表固让,不许。孝文帝亦奖罚分明,后王肃因坐刘藻等败,被黜为平南将军,中正、刺史如故。
北魏孝文帝高祖元宏崩,临死亦有遗诏重用,以王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元禧等同为宰辅,征王肃会驾鲁阳。
因裴叔业以寿春内附,继位的北魏宣武帝元恪拜王肃为使持节、都督江西诸军事、车骑将军,并令其与骠骑大将军、彭城王勰率步骑十万以赴之。
后以王肃在淮南频传捷报,加赏帛四千七百五十匹,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封昌国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余如故。接着又以王肃为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持节,余官如故。
王肃频在边境,能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又以诚绥纳,咸得其心。自己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人无完人,他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孝文帝每以此为言警告。
景明二年王肃逝于寿春前线,年仅三十八岁。世宗宣武帝元恪为之举哀。有诏说:“故扬州刺史肃,诚义结于二世,英惠符于李杜,平生本意,愿终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赠封侍中、司空公,本官如故,谥“宣简”。
后来,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亦有诏为王肃建碑铭,其子王绍袭封。据《魏书·王肃传》载:“(王)绍,肃前妻谢生也,肃临薨,谢始携二女及绍至寿春。”
其实王肃在南齐时已娶谢氏为妻,但到了洛阳又尚陈留公主。谢氏因家难去尼姑庵做了尼姑,后来北方投奔王肃,见丈夫已尚公主,乃作五言诗一首寄赠之,她在诗中说:“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意为自己本是竹箔上的春蚕,今天已变成了织布机杼上的蚕丝,喻自己已由一名少女变成一名少妇。好不容易到了北方,获得了生路,而可继续追寻名胜风景去,现在无奈之下只能追思回忆起那逝去的缠绵时光。
王肃无言以对,只好由陈留公主代为作诗以答:“针是贯线物,目中恒任丝。得帛缝新去,何能衲故时?”诗的意思是,针是引线之物,针眼中常穿有丝线,今得到了新的丝绸要缝纫,哪能再去缝纫旧的百衲衣?可见陈留公主很委婉地拒绝了谢氏重归家庭的要求。
王肃甚感惭愧,同时出于感激,遂建造正觉寺让她居往。王肃当时也是假扮僧人逃到北魏去的。谢氏先到寿春,再到洛阳,但到北方后不久,丈夫已归他人,且不久就逝世了,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
王肃一想起父亲的死难,常常有伍子胥归报楚王仇的愿望。便衣素服,不听音乐,时人常以此称赞他。他初到北魏,不食羊肉以及奶酪等食物,常用饭泡鲫鱼汤,口渴喝茶。京城的读书人,说王肃一次可喝一斗,故取外号为“漏卮”。意思是说他这张嘴好像破漏的茶壶,永远填不满。
几年以后,王肃与高祖在殿上会餐,已能食羊肉、奶酪。高祖感到奇怪,就对王肃说:“卿为中国口味,羊肉比鱼羹怎样?茶茗比奶酪如何?”王肃说:“羊是陆地最好的食物,鱼乃水中最好的食物。以味道来说,甚有优劣可较。羊肉好比齐、鲁等大邦,鱼好比邾、莒等小国。唯有茶茗不中用,只能与奶酪服务。”
高祖大笑,因而举起酒杯说:“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尉李彪说:“沽酒老妪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秤同。”尚书右丞甄琛说:“吴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彭城王元勰说:“臣此时才理解,此字是习字。”高祖即以金钟赐李彪。
此段对话颇可玩味!笔者认为元宏像是在用王肃的名字开涮、取笑。繁体“肃”字,为三个三横,两个两竖,又象个酒卮。
彭城王元勰对王肃说:“卿不看重齐鲁大邦,而喜爱邾莒小国。”王肃回答说:“乡村小曲之所以好,没有得到是不好的。”彭城王又说:“卿明天来看我,我为卿准备邾国、莒国的食物,亦有'酪奴’。”从此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酪奴”。
当时给事中刘缟羡慕王肃的作风,专门学习茗茶,于是彭城王对刘缟说:“卿不羡慕王侯的八珍食品,却喜好奴仆的'水厄’。海上有逐臭趋腥的渔夫,乡里有效颦的东施,以卿来说,即是。”厄气,倒霉气。水厄典故,出自东晋王濛。
其时彭城元勰王家有南方奴仆,故以此话戏谑他。自此以后,朝中贵官宴会,虽然准备了茗茶,却均耻于此而不再喝,只有长江以南地区流落远来投奔者喜欢它。后来萧衍之子萧正德来归降时,元勰想为他准备茗茶,先问说:“卿能喝'水厄’多少?”萧正德回答:“下官生于水乡泽国,而立身以来,还没有遭受阳侯之难。”元勰与在座的客人都放声大笑。阳侯,即辟阳侯,西汉郦食其的封号。初以舍人侍吕后,夤缘迎合,奉命维谨,渐为吕后所宠幸。高祖称帝,封为辟阳候。吕后时,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决事,权势极大。后借指后妃所宠幸的嬖臣﹑面首。
二
王肃身居异国他乡,虽受皇上恩宠,却也难免受人取笑;虽尚公主身为驸马,更无颜面对结发妻子。
王肃于太和十七年(493)仓惶北奔入魏,时年三十,正当壮年。王肃尚陈留公主时,在景明元年(500),这一年王肃也就37岁,陈留公主33岁左右。
谢氏不得已而出家为尼,得以机会北逃。在寿春见到了王肃,本向往已久的夫妻欢聚,今变成艰难见面,他们的心情都异常沉重。
王肃即在自己居家所在的洛阳延贤里,建了一座正觉寺,把谢氏安置其中。谢氏被迫真正出家,好在自己有一儿二女,可以随时相见。
不久王肃突然病死,又使谢氏的人生发生新的变化。刚刚从南朝到来的王肃的儿女,才真正构成了王肃的家庭。谢氏此后并没有还俗,她和儿女之间的家庭生活应当基本上是正常的。
谢氏带到北方来的二女一儿,大女儿王普贤和儿子王绍。王肃死时,王普贤15岁,王绍十岁,二女儿应当在二者之间。
王绍,字三归,官至太子洗马、员外常侍、中书侍郎,赠辅国将军、徐州刺史。子王迁袭封。
王绍得以继承王肃的昌国县开国侯爵位,而王普贤则被选入宫中,世宗宣武帝曾封王普贤为贵华恭夫人,后肃宗又纳王绍女儿为嫔。
据《南齐书》卷五七载:“(王)肃初奔虏,自说其家被诛事状,(元)宏为之垂涕,以第六妹伪彭城公主妻之。”
彭城公主,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六妹,前夫刘承绪。
刘承绪是宋王刘昶之子,宋文宗刘义隆之孙,残疾,早死。太和二十一年,宋王刘昶(刘承绪之父、宋文帝之子)死于彭城,彭城公主避讳而改称陈留公主。
陈留公主正当盛年却成了寡妇,并无子女,就回到皇宫里居住了。北魏孝文帝冯皇后希望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孝文帝也同意了,可是公主看不上冯夙。
孝文帝死时,陈留公主最多也就30出头,守寡好几年了。陈留公主再次寡居时,年龄不会超过35岁,好在她并无子女,所以王肃死后也无须继续留在延贤里,于是重新回到了过去的生命轨道,漂泊着无所依归。
据《魏书》卷六四《张彝传》:“时陈留公主寡居,(张)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记录了陈留公主又一次谈婚论嫁的情况。张彝出身清河张氏,才望俱显,
妻子病故,正要续弦。你情我愿,再好不过。
据《资治通鉴》卷一四五所载,这是景明三年(502)的事。这一年,张彝41岁,公主约有三十四、五岁,寡居也差不多有一年了。可是,斜次里又杀出一个高肇,他也看上了陈留公主。高肇是宣武帝的舅舅,时任尚书左仆射,正是炙手可热的权臣。
陈留公主先后所嫁,一为刘宋皇室后裔,一为琅琊王氏的名士,有这样的经历,使她的见识必有不同凡响。对于高肇的求婚,她干脆地拒绝了。这一下激怒了高肇,于是就在政治上陷害张彝,旨图阻挠陈留公主的婚事。不久张彝中风偏瘫,后来的情况史料未载。
三
据《北史·列传》第三十载:“(王)绍,王肃前妻谢生也。肃临薨,谢始携女及绍至寿春。宣武纳其女为夫人,明帝又纳绍女为嫔。”
王绍与王普贤都有墓志留存,墓志中描述北投王肃的经历,王普贤墓志说:“痛皋鱼之晚悟,感树静之莫因,遂乘险就夷,庶恬方寸。”王绍墓志则说:“年裁数岁,便慨违晨省,念阙温清,提诚出崄(险),用申膝庆。”
好不容易见到父亲,但他很快就病死,对于这一家离乡背井、远赴异国的人来说,沉痛哀伤,实非他人所易感知。王普贤墓志说:“惟(天)道冥昧,仍罗极罚,茹荼泣血,哀深乎礼。”王绍墓志说:“天道茫茫,俄锺极罚,婴号茹血,哀瘠过礼。”
王普贤死于孝明帝延昌二年(513),年27;王绍死于延昌四年(515),年24。两人的墓志都介绍了父母和祖父母,都提到王肃的夫人是谢氏,为梁右光禄大夫谢庄之女;王普贤墓志还提到王肃“后尚陈留长公主”。
据《魏故贵华恭夫人墓志铭》载:“祖奂,齐故尚书左仆射、使持节、镇北大将军、雍州刺史。夫人陈郡殷氏,父道矜,太中大夫。父肃,魏故侍中、司空、昌国宣简公。夫人陈郡谢氏,父庄,侍中、右光禄大夫、宪侯,后尚陈留长公主,父献文皇帝。魏故贵华夫人王普贤,徐州琅耶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
据《魏故辅国将军徐州刺史昌国县开国侯王使君墓志序》载:“〔王绍〕祖奂,齐故尚书、左仆射、使持节、镇北将军、雍州刺史。夫人陈郡殷氏,父道矜、太中大夫。父肃,魏故侍中司空昌国宣简公。夫人陈郡谢氏,父庄、右光禄大夫、宪侯。君讳绍,字安宗,徐州琅耶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
王肃前妻谢夫人,有文才、胆识、睿智。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命运却非常坎坷。
父亲谢庄、兄长谢朏身居相位,兄长谢颺、谢瀹亦官高一品,侄女谢梵境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也正因为如此,当年她夫妇两人及子女才得以先后逃亡北朝,虽背井离乡,却留下了性命。
但是,谢夫人的确命苦,假如她与王肃同年,则二岁丧父,30岁家遭罹难,38岁夫亡(王肃,景明二年亡),49岁丧女(王普贤,延昌二年亡),51岁丧子(王绍,延昌四年亡),55岁丧孙(王迁,幽州刺史,神龟二年二月亡)。只留下一女,艰难度日。结局如何,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