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家叶兆言 | 在文学中,体验人性的至善与至痛

作家张爱玲有一部名篇《金锁记》,脍炙人口,夏志清教授甚至说,这部小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故事很压抑。年轻的曹七巧嫁给大户人家的残疾儿子作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三十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变得扭曲、乖戾。丈夫死后她获得了一大笔钱,这钱却让这个女人变成了一个恶魔。

为了控制自己内向而美丽的女儿,七巧让女儿养成很多坏习惯,包括抽大烟,后来女儿终于遇到了心仪的对象,谈婚论嫁,开始对未来有了美好向往,悄悄把大烟给戒了。

有一天,那个她爱的男人来找她求婚,可是七巧用一句话,就很轻易地把女儿的一生幸福给毁了。七巧说了什么,她告诉那个男人,说女儿“抽完了大烟就下来”。

舞台剧《金锁记》剧照

为什么一个做母亲的人,要处心积虑地毁掉女儿的幸福?作家叶兆言在新书《无用的美好》中说:“这就是张爱玲的过人之处,她看到了人性中那种无奈的痛,就忍不住要把它写出来。关于张爱玲小说有很多评价,我一直认为这个细节非常有力度,非常华美。写的人心痛,看的人也心痛。痛是一种难以言语的东西,不仅仅是美,也不仅仅是丑,它很揪心,像阴魂不散的鬼魂,像黎明前的雾气,它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忍不住要叹息,忍不住要叫喊”。

叶兆言看来,“文学往往就是这样那样的一些痛,而痛中间始终都有善。事实上,只有善才能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人生,才能确切地感受到文学中的痛。善根是文学存在的基础,好的文学作品里面不仅要有痛,要有痛的底子,还必须要充满善,一定要有些让人刻骨铭心的东西”。

在一次讲演中,叶兆言提到了他心仪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茨威格是犹太人,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的时候,他已逃到了巴西。能幸免于大屠杀,对于任何一个欧洲犹太人来说,都是十分幸运的,都是奇迹,但是茨威格最后还是自杀了,他不愿意苟活,和他的同胞遇难一样,他选择了打开煤气阀门,死于煤气中毒,只是地点不同。

叶兆言说:“为什么茨威格会选择自杀呢?因为他对当时的人类太绝望,他找刁;到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曾经觉得这个世界会非常美,充满了诗意,然而一个本应该很美的和谐世界,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不堪,如此丑如此恶。茨威格的小说里到处都是美,而这个世界实在太丑陋了,这让他感到太痛,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在叶兆言的心目中,一个作家,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必须得有些相当与众不同的东西,必须得有些相当多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货真价实地感受人间的至痛和至善

祖父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告诉叶兆言,一定要用心去发现。文学往往不是去考虑这个东西有没有意义,考虑它有没有用,而是去发现一些看似十分平常的东西。你必须要静下心来,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的眼睛,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心,要能敏感地感觉到痛,要能敏感地感觉到善。文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它也许很平常,也许很简单,但是一定要痛,但是一定要善。

少年叶兆言与祖父叶圣陶

(0)

相关推荐

  • 马金香 | 少爱的张爱玲

    <文学百花苑>国内最优秀的原创文学平台 少爱的张爱玲 文/马金香 1920年民国出生,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她虽然是名门之后,外曾祖父是李鸿章,父母也是名门之后:但她本人身世悲苦,一生缺少 ...

  • “北方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话题. 前些年有个很吸引眼球的旧闻钩沉,就是民国年代北平有个女作家梅娘,因被一时鼓噪也成为热点,直到7年前这位96岁的北京老作家梅娘去世,"南玲北梅"的说 ...

  • 十二花田 ‖ 吴琼 ‖ 女人的悲剧

    十二花田  女人的悲剧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怀揣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再度回望上个世纪中国应运而生的现代文学,那几经磨难.风雨洗礼.蜿蜒曲折的历程上,一位女性作家的身影是那样不容置疑的映入我们的眼 ...

  • 民国才女张爱玲:不要让原生家庭的悲剧,毁了你的一生

    民国才女张爱玲:不要让原生家庭的悲剧,毁了你的一生

  • 品读 | 丁照清:黄金枷锁下的女人

    黄金枷锁下的女人 丁照清 <金锁记>是张爱玲公认的代表作,一直以来,被行家击节称赏,小说描述了一个平民姑娘曹七巧被贪图钱财的哥嫂卖给一个富家瘫痪少爷做太太,从此,七巧的性格发生了巨大变化, ...

  • 重读张爱玲的《金锁记》:一个“坏”女人,可以毁三代

    文|雪落无尘 最近,时间比较充裕,便读起闲书来,张爱玲笔下的一个人人物勾得人欲罢不能,一口气竟也能从早到晚读完了. 说起张爱玲那<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读过此书的,不得不让人感慨唏嘘,好好的 ...

  • 张爱玲《金锁记》里的七巧是怎么样一个女人?有哪些变态行为?

    作者:陈转丽 我开了门,走出去散步.路灯已亮,车流涌动,路人行色匆匆,我对外界,已经没了任何感觉.眼前是张爱玲<金锁记>里的七巧,一会儿是麻油店里丰满的,活泼的十六七岁的七巧,一会儿是姜公 ...

  • 新刊 | 叶兆言《寒风中的杨啸波》

    <寒风中的杨啸波> 叶兆言,男,1957年生,南京人,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 ...

  • 作家叶兆言访谈 | 理性眼光:编造 · 真诚 · 通联 · 能力

    丨全国语文人的精神家园丨 编者按:都说作家人人一个"独立"王国,叶兆言也不例外,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他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因家学渊源,他对语文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期,来自 ...

  • 名家谈写作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 ...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

    我觉得,作家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犯人一样,被关在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单地写作,不知疲倦. 1 写作的时候,时间不是时间,空间也不是空间,头昏脑胀,神魂颠倒,天天跟自己生气.有人问写作的诀窍是什 ...

  • 叶兆言:旧式的情感

    在纪念祖父叶圣陶一百周年诞辰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 ...

  • 叶兆言:麻姑山与麻姑碑

    我的反应比较迟钝,理解能力常会慢半拍,信奉笨鸟先飞,遇到喜欢的古诗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懂不懂,是否弄明白,先背下来再说.近几年睡眠不好,倒头能睡,半夜醒了很难入眠,生活质量大有影响.睡不着无聊,非常 ...

  • 小说推荐 | 叶兆言《落日晚照,为谁温柔》

    小说讲述了郑敏及其父母两代人的婚姻:父母的婚姻看似恩爱有加,实则貌合神离:郑敏本人与小学同学鲁强烈曾经相爱多年,后鲁强烈出轨与同事结婚,离婚后的郑敏虽不缺男人甚至有众多性伙伴,却一直单身.母与女,两代 ...

  • 《十月》·浓香风雅(第5期)∣叶兆言:酒是高粱写的诗

    叶兆言,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 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 ...

  • 叶兆言丨才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写够100万字

    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 --叶兆言谈写作 文 |  叶兆言   郭慕清 来源  |   转自公众号 慕清阅读  壹  一个作家能够长久地保持写作状态,已经谢天谢地,我就像运动员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