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上下五千年》138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滕王阁序》八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译文:
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
遥襟甫畅 , 逸兴遄飞:
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遥:远望。襟:胸襟。甫:顿时。畅:舒畅。
兴:兴致。遄:迅速。
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超过。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滕王阁序》文学现象
虚词
1、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
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并列)
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远(连词,表并列)
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因果)
纤歌凝而白云遏(连词,表因果)
怀帝阍而不见 (连词,表转折)
酌贪泉而觉爽 (连词,表转折)
抚凌云而自惜 (连词,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处涸泽以犹欢(连词,表转折)
奏流水以何惭(连词,表承接)
3、之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取独,不译)
其他(结构助词,的)
4、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词,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到)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介词,在)
望长安于日下(介词,在)
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在)
屈贾谊于长沙(介词,到)
窜梁鸿于海曲(介词,到)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在)
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幸承恩于伟饯(介词,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引出对象)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解释:忿怒如火,不阻止则会烧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挡则淹没一切。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解释:沾沾自喜时,应该约束反省;怒不可遏时,应该约束反省;怠倦懒惰时,应该约束反省;思想狂放时,应该省约束反。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解释:敢于在古人成就面前一争高低,这是有志气;在今人的成绩面前不虚心,这是没有气量。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解释:内心慎防杂念,会更加机敏;眼光审慎万物,则愈加明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解释:居身平安之境要考虑危难之时,处身太平盛世要想到乱世之日。
诗经
17.鹿鸣
佚名 〔先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αng2。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ⅰao1,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3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in2。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an1。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同“示”。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创作背景:
这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此诗是对君王“燕群臣嘉宾”之和乐盛况的描绘。
一径斜阳立=
三秋滋味深
境虚疑上古=
鹤老似通禅
梧雨湿青瓦=
秋声过粉墙
鹤唳催僧醒=
云停有客来
难做旁观客=
偶生谋略心
引竹通泉脉=
栽松近古风
酒旆挂于山转角=
杏花开在绿中央
绿到眉山人薄醉=
红开笑靥客胡归
围炉镇日寒难却=
落子中宵客未来
入栏月色如人好=
不语春风触手温
堪宜扶杖春三月=
最是寻幽雨六朝
一脉相承留厚重=
千秋不改是苍茫
帘外钟来月初上=
梁间梦稳燕深眠
寒依疏影萧萧竹=
静趁余芳剪剪风
小池得月鱼争饼=
远渚栖鸥沙盖霜
一盏清茗闲午后=
十年心事到身前
朱门太窄难容我=
白袷qⅰα1新缝聊敌秋
嘱童莫扫庐前叶=
来日欲烹石隙泉
座侧清流源上古=
眼前风物见前人
只当千劫天惠我=
便许一生心向禅
钟破暮烟迢递落=
云归远壑逶迤行
敢以孤高辞世味=
闲将辣笔著文章
松烟泅墨题青壁=
石鼎烹云约老猿
一径遥开声带雪=
三山半落醉和2春
泉眼惜流因石碍=
山腰为4瘦裹云多
也拟中流当砥柱=
终无大木拄长天
烟桥草色迷人眼=
春陌花香染马蹄
水边村舍得秋早=
驿外溪桥抱月多
漱shu4耳松涛如瀑落=
濯缨云气似江潮
独向青山修骨相=
未从片语泄心香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
身为异客,满怀羁旅之愁,最怕登楼观月,触景生情,故自我叮咛“休独倚”,生动地表现出内心遭愁煎熬的痛苦。不敢倚楼,索性借酒销愁,结果适得其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越饮酒。泪越多,愁就越重。
暗用“举杯销愁愁更愁”诗意,但省略了“举杯”的过程,通过抽的“愁”把“酒”和“泪”联系起来,酒成泪,泪即酒,酒和泪都成了愁的物化,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使“愁更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巧妙构思,跳跃运笔,逐层递进,感情愈烈。与“酒未到,先成泪”(《御街行》)同工。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àn)乡魂,追旅思(sì),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y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qì)。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qī),谙(ān)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
这两句由唐人严恽诗《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化出,但概括能力更强,内涵更深沉,两句有五层意思,层层递进。
“风横雨狂”,红花飘零,“无计留春”,触景生情,以至“泪眼”涟涟,一层;人锁深院,孤寂难堪,无处申述,唯有“问花”,二层;视花为知己,希得慰藉,痴人痴情,花却“不语”,无知花物,不解人意,惆怅倍增,三层;不但不语,还自在飘落,弃人乱飞,四层;不仅乱飞,而且“飞过秋千”,将人的视线牵引到曾经游乐的地方,又扬长而去,将人冷落一边,五层。五层互为因果,层层深入,把闱妇的哀怨悲愁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毛先舒评道:“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古今词论》)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lè)雕鞍(ān)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落花
唐代:严恽[yùn]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和严恽秀才落花
唐代:杜牧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十二文〔二〕
欹(qī)对正,见对闻,偃3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zhāo)旭对晚曛(xūn)。花有艳,竹成文,马燧(suì)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yùn),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注释】
偃武:《尚书·武成》载,武王克商,乃偃武修文。
羊车:《晋书·胡贵嫔传》载,武帝幸宫掖4,乘羊车任其所之,宫人乃插竹于宫门,以盐汁洒地引之。
鹤驾:《佩文韵府》:“王子晋,周灵王太子也。于缑gou1山乘白鹤仙去,故太子之驾曰鹤驾。”
马燧:唐宰相。
羊欣:字元敬,为新安守。
山中相:《梁书·陶弘景传》载,陶弘景隐茅山,武帝每有大事则询之,号山中宰相。
树下将军:《后汉书·冯异传》:冯异号大树将军。
解围:《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载,王凝之弟献之,与客谈议将屈,嫂(谢)道韫yun4曰:“欲与小郎解围。”乃设帏自蔽,申献之前说,客不能屈。
沽酒:《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垆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