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式学习的评论(1)
对于探究式学习,我们现在不断地听到关于它的各种评论。总括起来,无非支持与反对两类意见。本文阐释了从不同角度对探究式学习展开的评论18种,其中12条支持性评论,6条反对性评论。阅读这些评论仿佛将我们置身于一场辩论赛,紧张激烈而又扣人心弦。实际上,目前我国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争论都要更加白热得多。
一 支持性评论12条
(一)从人性本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高度,为探究式学习辩护
评论1 探究是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
探究并非复杂神秘、高不可攀,也不是移植到学校中来的一种外部强加的新事物。实际上,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被禁止或割断,而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开展。
的确,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天生的探究本能。食蚁兽具有高超的探究本能来发现蚂蚁的行踪,人在初生时也具有一些天生的探究本能。但由于人类具有独特的基因潜能基础,使人类能够突破和超越自身天生的探究本能,而具有更卓越的探究能力。实际上,儿童不仅能够像食蚁兽那样探究蚂蚁的行踪,而且还能够像蚂蚁那样探究蚜虫的天性。也就是说,动物往往只对一定范围内的事物(往往是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可是儿童却对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儿童不仅在探究的范围上远比任何一种动物广泛,而且能够学会不仅使用感官,而且使用人类创造的独特工具(如放大镜)和方法(如对比实验)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科学的探究。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类已经对诸如天体运动、季节变迁的原因、物体运动、生物起源、人类基因组等等问题进行过探究,并创造了人类知识的宏伟宝库。而这些,都是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不能的。人类不仅通过日益强大的探究能力创造了浩大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对科学探究本身形成了日益深入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规范、范式等)。作为继承者的新一代,不仅要学习人类智慧遗产的这些精华,而且要学会科学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素质。
实际上,从儿童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没有停止过探究。因此,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的事物--儿童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天生是"讨厌的"提问者、"可气的"拆卸者、"可恶的"破坏者、"可恨的"涂画者和"烦人的"嚷嚷者。("一粒小小的种子怎么会长成那么大的一颗树?种子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植物吃泥土吗?"……)
我们所要努力追求的,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从一个小孩想知道蚯蚓如何在地下生活,到一组科学家探究新的纳米材料,只不过是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而处于这之间的恰恰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为得意和引以自豪的那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正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促成了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教育起了关键性的核心作用。
的确,说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这毫不夸张。实际上,儿童正是通过他们自发的探究,不断加深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之所以对这一点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探究常常由于成人的介入而被打断、改变甚至被压抑住了。
既然进入学校以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为什么进入学校以后,学生就不可以继续以这种方式(尽管不一定是主要方式)来认识他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呢?!
评论2 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
实际上,不仅儿童在来到学校以前,自发地自主探究着。即使他们从学校离开,他们也不可能不靠不断的探究,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精彩而又无奈的复杂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个人就是靠着不断的探究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人类也是靠着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向前发展。可以说,探究是人(个人与人类)的生存之本。
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之中,探究从未中断过;离开探究,任何人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与生存。探究,持续人的一生,绵延不绝,永无止息。这在人类历史上自古有之,历来如此。即使在学校产生以前,也是如此。那时候,人们(成人和儿童)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以及口耳相传,来获得生存所仰赖的关于动植物、季节、气象、工具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社会日益发达,生活、生产愈加复杂,新一代生存、生产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越发丰富,于是他们必须在专门的机构中拿出专门的时间跟专门的人学习这些生存、生产与生活知识。学校从此产生。
学校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获得效率,但是,学校不应割断人生探究的这个"自古有之,历来如此"的持续过程。另一方面,也不应割裂学校探究与儿童生活探究和自发探究之间的联系和连续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仍旧让他们一直自发地开展探究,或允许他们懈怠地或任意地停留在自发探究的水平上。家长也不会允许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只是在"玩"中虚度光阴(有人把没有收获的单纯愉悦学生戏称为"安乐死")。因而,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当然,也没有人会不切实际地幻想把学生的探究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到科学家探究的水平。但学生可以经过教师的指导,"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
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