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许并不能看见你
“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前仆后继致力揭开洞穴们的神秘面纱。或许是因为祖先遗留的对黑暗未知的恐惧,幽暗的洞穴对于人类而言似乎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从认为这些洞穴是联通地狱之门,到游览洞穴成为一项热门的户外活动。人们对于洞穴愈发了解,发现这些宏大的地下王国和地表一样是一个热闹缤纷的世界,也有着起伏的山峦和奔涌的河流,却在其中生活着与地面迥乎不同的洞穴生物,比如洞穴鱼类。
今天的主角,是一条“脸色苍白”,让人san值直降的怪鱼 | 关怀宇
地下城的神秘来客
以我国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为例,一些洞穴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甚至超过百米,而在洞穴底部的水域竟生活有鱼类。这些鱼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通过研究对比人们发现,这些洞穴鱼虽然因为长期适应黑暗环境而产生了一些特化,但大多在地表有着形态和亲缘关系相近的类群。于是人们猜测这些洞穴鱼类的祖先也曾生活在地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如山洪),进入了黑暗的地下暗河并一直生活到今天。
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些种类还会通过与地表水系联通的地下暗河,进行地上地下周期性往来的生活;而还有一小部分出现在洞穴中的鱼类则是因为偶然因素误入,并没有产生适应洞穴生活的形态变化。于是人们将这些发现于洞穴中的鱼类依据形态和习性划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小眼金线鲃(bā)(Sinocyclocheilus microphthalmus)便是一种典型洞穴鱼类。
滇池金线鲃(S. grahami),金线鲃中的非典型洞穴类群,可见它并没有完全适应洞穴的生活,体表有色素,而且有很大的眼睛 | 少侠小黄鸡
洞穴对于生命体而言是一个非常严苛的环境,食物非常稀缺,而且没有阳光。作为一种典型洞穴鱼类,小眼金线鲃需要在这种特殊环境里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于是在上百万年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它的形态发生了许多适应洞穴生活的变化。
“宅鱼”的生存之道
最明显的变化通常发生在眼部。众所周知眼睛是感知光线的器官,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感官信息,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环境中,视觉对于环境的感知作用便被最大程度地削弱了,于是典型洞穴鱼类的眼睛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由正常大小开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例如小眼金线鲃的眼睛便退化为了大小不一的小黑点,这样的眼睛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的视觉功能,仅能对较为明显的光暗变化作出反应。
而作为代偿的则是其他感知功能的提升:首先是它们的鱼鳍(主要是胸鳍和腹鳍)会趋向于延长,这样可以扩大自己感知周围环境的范围,更好地在黑暗复杂的流水环境中运动。其次在它们头部还有一个特殊而复杂的侧线管网系统,这些侧线就像小眼金线鲃的雷达,可以使得鱼类在水中游泳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周围的水流等物理变化,从而让它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和确认游泳前进方位。
田林金线鲃(S. tianlinensis),身体没有色素,而且几乎看不到眼睛,胡须可以帮助它感知周围 | 关怀宇
此外,小眼金线鲃还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味觉。和人类不同,小眼金线鲃的鼻孔内部是花瓣/迷宫状的结构,通常称之为嗅板。在嗅板的上皮分布有许许多多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嗅细胞,可以帮助小眼金线鲃在贫瘠的洞穴中敏锐地发现水中的食物或是识别自己的同类。而在它们的嘴角两侧还长有两对长长的触须,在这些触须表面也分布有很多的味蕾,可以感受到水中的味道,进而帮助它们确认食物方位。此外它们的头部也逐渐变得扁平似鸭嘴,这也是方便在黑暗的石缝中探寻食物的适应性演化。因此即便“闭着眼睛”,小眼金线鲃依旧能敏捷地在漆黑的地下河流中自如行动。
此外小眼金线鲃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直观的便是体表色素的消失。金线鲃属在最初命名时便是依据其生活时体表呈金黄色,但长期在黑暗洞穴里生活的金线鲃体表却缺乏色素,多为肉粉色或是乳白色。这是因为鱼类的体色是对周边环境适应的结果,通常有隐藏自身不被天敌和猎物发现、识别和吸引同类等作用,但在终年漆黑的环境里,体色的诸多意义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基本消失。有趣的是当这些半透明的小鱼重新放置在光照条件下饲养时,它们的体色又会逐渐恢复变深。
灌阳金线鲃(S. uanyangensis)接触到阳光后,逐渐“美黑”变成了灰色 | 少侠小黄鸡
与此同时,小眼金线鲃原本起保护作用的鳞片变得轻薄细软,这或许也是为了方便其在环境复杂的地下溶洞中穿行,一些种类如透明金线鲃的鳞片甚至会完全消失。此外这些洞穴金线鲃体态还呈现出一致的特征——背部出现隆起,一些种类甚至会在背部长出一个突起的角状结构(如犀角金线鲃)。通常认为这是因为洞穴中的食物十分贫瘠,为了尽可能地存储能量,这些金线鲃便会在进食时疯狂摄入大量饵料,并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背部和角状结构中,其原理和骆驼的驼峰相似,此外这些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进而减少小眼金线鲃等在错综复杂的地下暗河中受到的磕碰伤害。
犀角金线鲃(S. rhinocerous)长出了一个“把手” | 关怀宇
未曾了解,就被吃掉
中国是世界上典型洞穴鱼类分布最多的国家,共拥有包括小眼金线鲃在内的近60种典型洞穴鱼类,占全球典型洞穴鱼类近4成,且每年都有不断有新种在被描述。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金线鲃属成员,此外还有一些洞穴生活的鳅(qiū)类。金线鲃属是我国特有的鱼类属,属中成员超过40种,是我国鲤科鱼类中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这些金线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如小眼金线鲃的模式产地便是在广西凌云县),在地表和地下均有种类生活。
如同长着驼峰的驼背金线鲃(S. cyphotergous)| 关怀宇
尽管深藏溶洞之中,金线鲃们的处境却并不乐观。一方面因为金线鲃肉质鲜美脂肪丰富,深受当地居民青睐,因此遭到了大量捕捉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环境污染。以滇池为例,大量排入湖中的污染物,使得湖中包括滇池金线鲃在内的众多土著鱼类几乎都销声匿迹,研究甚至显示,有金线鲃分布的地表水体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对于洞穴种的金线鲃而言,所面临的危机更是前所未有的:除了环境污染外,当地人会依据涨水周期性进入溶洞,利用各种手段大量捕获其中生活的洞穴鱼类,并高价售卖。
其实干饭人早就开始吃地下城的生物了…… | 漫画《迷宫饭》
此外地下河流利用、地表工程建设和旅游业开发等大规模人类活动,同样会给生活在溶洞中的金线鲃们带来不小的麻烦。加之洞穴种的金线鲃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大多呈现出一个洞一个种的分布格局,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十分有限,许多种类克服了洞中的重重困难却因人类活动影响,或许尚未被描述,便已经离我们远去。
广西的溶洞地貌 | 少侠小黄鸡
所幸在不久的将来,金线鲃全属将整体提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
只是希望这一天不会太晚。
中国原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