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同为托孤大臣,却处处与诸葛亮为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公元222年八月,蜀吴两国相持大半年的拉锯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给伐吴之战画下句号,也给自己的统一霸业画下句号。蜀国多年来的积攒在这一战中灰飞烟灭,刘备悲愤交加,急火攻心,患上重病。
躺在白帝城病榻上的刘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着年轻幼稚的少主刘禅,刘备忧心忡忡,他急召丞相诸葛亮,将国家和刘禅都托付给了他。刘备对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过,当刘备说这番话的时候,诸葛亮旁边还有李严,这位蜀国的尚书令,刘备选定的另外一位托孤大臣。关于刘备为何挑选李严作为托孤大臣一直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此举是刘备想要让李严制衡诸葛亮,也有人认为刘备是要李严协助诸葛亮一起匡扶蜀国。
其实,不论刘备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后来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李严注定让诸葛亮失望了,因为不论是制衡诸葛亮还是协助诸葛亮,李严都没有做到。
能说刘备没有眼光吗?倒也不能,从履历上来看,李严其实是一位不错的能臣。
李严年轻时就以才干出众而出名,荆州牧刘表让李严到郡中各县任职,俨然一副培养心腹的样子。可惜还没等李严发光发热,曹操就领着大军进入荆州了。李严不愿意投靠曹操,就往西投奔西蜀了。刘璋素来知晓李严的才干,就让他担任成都县令,这期间李严又做出了不少政绩。因此,当刘备挥师西进的时候,刘璋将希望寄托在了李严身上,让他前往绵竹抵御刘备。
只是令刘璋没想到的是,李严很快就率部投降了刘备,并大开门户,让刘备大军如履平地一般攻占蜀地。刘备占据益州后,李严因功被封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后来制定《蜀科》,这里面除了诸葛亮和法正,还有李严。《三国志·蜀书·伊籍传》载:“(伊籍)后迁昭文将军,与 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很显然,李严很有才干,不论是县、郡的基层治理,还是制定国家级别的政策法令,李严都十分擅长,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健为任郡守期间,李严就曾重修蒲江大堰,这项水利工程功在千秋、利在万民。
所以,刘备在考虑顾命大臣时,除了诸葛亮,自然就是李严了。刘备让李严陪同诸葛亮的感情想必十分复杂,他也许有让李严制衡诸葛亮的意图,心底里又希望李严能和诸葛亮同心协力,将摇摇欲坠的蜀国支撑住,辅佐好少主刘禅。
李严做到了吗?当然没有。从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开始,到李严的一生结束,他对于蜀国不能说没有贡献,但他制造的麻烦和带来的问题显然要大于这些贡献,以至于他死后仍旧留下骂名。
刘备死后,诸葛亮坐镇权力中心,李严坐镇永安、江州等地,两人一个统领全局,一个管理地方,本应是合作默契。只是李严不愿甘居人后,他想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封疆大吏,与诸葛亮平起平坐才是他的追求和目标。权臣间争权夺利并非新鲜事,李严要与诸葛亮争权也可以说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可李严选的时机却难以令人接受。
李严第一次与诸葛亮发生严重冲突是在公元226(建兴四年),这一年诸葛亮决定发兵伐魏,他想调李严来到汉中坐镇后方。对于李严来说这是回到权力中心的一个大好时机,可李严的私心却在这个时候作祟,他认为回到汉中就会成为诸葛亮的下属,为诸葛亮北伐鞍前马后,从与诸葛亮平等的托孤大臣降格为北伐大臣,于是他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去,还要求诸葛亮将五个郡合并为巴州,让他担任刺史。
北伐对于蜀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严却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跟诸葛亮谈条件,想要威胁诸葛亮获得官职,足可见对他而言,个人名利是要重于国家利益的。李严此举不仅惹怒了诸葛亮,也让中央群臣对李严充满了敌意和鄙夷。
此计不成,李严又在之后劝诸葛亮加九锡,怂恿他进爵称王。李严此举无疑是将诸葛亮架在火上烤,诸葛亮自然愤怒不已,直接训斥李严,两人的间隙由此越来越大。有很多人跟诸葛亮说李严此人心术不正,但诸葛亮出于大局的考量,一直没有对李严动手。
直到公元231(建兴九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再次北伐,李严负责后勤粮草,但他不仅督师不力,导致后勤跟不上,还要求诸葛亮撤军,等到诸葛亮撤军以后他又散播消息,向后主刘禅说诸葛亮延误战机。诸葛亮终于无法忍受,他将李严前后言辞矛盾的的书疏递给后主,李严的罪证确凿无疑,他自知无法掩饰,便磕头认罪。
然而这个时候认罪为时已晚,诸葛亮决心废掉李严,上书弹劾,列出李严罪行,李严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公元234(建兴十二年)年,诸葛亮去世,得知这个消息的李严不仅没有快意,反而悲愤不已。因为李严深知除了诸葛亮,满朝文武再无人有胸怀愿意重新启用他,只有诸葛亮可能出于爱惜人才的考量让他重新出山。如今诸葛亮一死,李严此生无望,他因此激愤发病,很快病死。
李严的悲剧在于他自身的性格缺点,他富有才干,却情商极低,贪功自大,为了争名夺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刘备未尝不知道李严身上有缺点,他将两人召进宫中时,诸葛亮的身份是丞相,李严则是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后来两人实际获得的权力也是诸葛亮大得多。所以实际上刘备从未让李严与诸葛亮平起平坐,只是李严却以为自己可以与诸葛亮争权,坐上一把手的位置。只可惜他德不配位,能力也不如诸葛亮,纵然有不少功绩,也只能留下一世骂名。
参考资料: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