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 我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1947年5月2日,解放军进入阳泉炼铁厂。 资料图片
阳泉新貌。 本报通讯员摄
[红色记忆]
1947年,春。
为扭转华北战局,策应陕北解放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指挥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和地方武装5万余兵力,发动正太战役,对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及石家庄外围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
1947年5月2日,硝烟散去,晋东工业重镇阳泉,战火中获得新生。阳泉下站,曲曲折折的小巷,庆祝的队伍如潮涌过,汇聚成欢乐海洋。
今年56岁的下站居民王永贵至今记得,“小时候,茶余饭后,父辈们经常讲述这一欢乐的时刻。经历日伪,经历阎匪,共产党来了,才挺直腰杆”。
这是一片红色沃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北方第一支有正式番号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术——七亘村重叠山地伏击战,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红色基因接续绵延。
正太战役与阳泉解放,使地处正太铁路中点的阳泉两侧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全局出发,决定将阳泉站附近平潭垴、平潭街、小阳泉3个村由平定县划出,独立设市。1947年5月4日,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员会和阳泉市人民政府。
在一个山区集镇有计划、成建制地组建一个崭新的市委、市政府,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
2007年6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在太原共同举行论证会,通过了《“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专家论证会结论》,并报经中共党史学会签章认定。《结论》指出:阳泉市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称阳泉为“中共创建第一城”当之无愧。
历史,选择了阳泉。
阳泉建市后,在发展生产、恢复工商业、安定群众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和建党建政、管理城市、领导工业以及发展金融、贸易方面都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阳泉解放,丰富的煤、铁和硫磺资源以及工矿企业等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回到人民手中,阳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物资供应基地和战略后方。与此同时,经过战火洗礼,新生人民政权锻炼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据统计,先后有519名干部从阳泉出发,南下北上,像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提供实践样本。
狮脑山上,入云方尖碑,傲然矗立,默然注视着阳泉时代变迁。500米外,慕名而来的人们,寻访红色阳泉,感受火红岁月。
70多年砥砺奋进,“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儿女秉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共和国铿锵有力的步伐,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阳泉因煤而立,因煤而兴。自建市以来,全市累计生产原煤21亿吨,其中外运18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感悟初心]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红色新城
——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郭玉珠
“中共创建第一城”是阳泉红色基因最鲜亮的底色,是阳泉红色文化的地标。
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激励阳泉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丰碑。在每年的预备党员培训班上,市直机关工委都要组织预备党员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红色教育仪式。毗邻的郊区南沟村草帽山纪念亭,抗日英烈范子侠将军“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的铮铮誓言,深深刻在一批又一批胸怀崇敬的瞻仰者心头,深刻在阳泉儿女的心头。
新时代新征程,阳泉推动红色文化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用好“中共创建第一城”这一在全国范围都属于首创性、唯一性的红色IP资源。建红色阵地、做红色宣传、讲红色故事,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塑造红色品牌,用爱党爱国爱阳泉的情怀,点燃精神火种,凝聚奋进力量,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整装再出发。
[记者手记]
春日暖阳,跳跃山头,刺破晨雾,铺满斑驳小巷。
小巷名叫保晋巷,属于阳泉城区下站街道。小巷背后,阳泉市委市政府旧址,几排脊瓦房和平房正在翻修,恢复原貌。
岁月沧桑,古街、老巷、老房,记录着一座人民城市的开启。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吊林立,车声隆隆,百度云计算、山西智创城7号,一个个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繁荣。
今日七亘,灰墙黛瓦,韵味悠长。78岁的老党员董瑞生主动为前来瞻仰的人们当起讲解员:“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红色精神代代接力。”
晋察冀小延安——南庄,村民刘素珍吃上了“旅游饭”,笑语依依,迎接八方游客。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新城。行走阳泉,你会处处感受到,红色文化浸淫,红色文化传承,“中共创建第一城,晋东区域中心城”,战鼓声声,活力迸发。
本报记者白雪峰
(责编:李琳、刘洋)